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 薄雯雯)當地時間1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了為(wei) 期一周的中東(dong) 之行。其間,他訪問了土耳其、希臘、約旦、卡塔爾、阿聯酋、沙特、以色列、巴林、約旦河西岸和埃及。這也是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爆發以來,他第四次訪問該地區。
據美國國務院網站消息,布林肯11日向媒體(ti) 表示,此次中東(dong) 之行的關(guan) 鍵目標包括:防止衝(chong) 突蔓延;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多的人道主義(yi) 援助;加強對平民的保護;解救人質等。他同時表示,此次中東(dong) 之行取得了一些具體(ti) 進展,如以色列同意讓聯合國向加沙北部派遣評估小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承諾進行有意義(yi) 的改革,聯合國安理會(hui) 通過強烈譴責也門胡塞武裝在紅海襲擊商船的決(jue) 議。
布林肯此行是在巴以衝(chong) 突外溢加劇的背景下開啟的。新年伊始,巴勒斯坦伊斯蘭(lan) 抵抗運動(哈馬斯)二號人物在黎巴嫩遭以軍(jun) 暗殺身亡,伊朗遭遇恐怖襲擊。同時,黎巴嫩真主黨(dang) 與(yu) 以軍(jun) 在邊境頻頻交戰,也門胡塞武裝持續襲擾紅海船隻......
在此背景下,布林肯的“滅火之旅”收效幾何?中東(dong) 問題專(zhuan) 家認為(wei) ,美國雖抱有“滅火”降溫的想法,但卻在實際做法上“火上澆油”,客觀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目前來看,布林肯此行收效甚微,美方提出的目標並未出現緩解跡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區域國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田文林向記者指出,主要原因在於(yu) 美國繼續力挺以色列,不遺餘(yu) 力向其提供軍(jun) 事和外交支持。“這種支持讓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jun) 事行動肆無忌憚,對國際社會(hui) 的譴責和壓力視若無睹。”
田文林將美國的做法稱為(wei) “揚湯止沸”,而非“釜底抽薪”。“比如胡塞武裝襲擊船隻的問題,美國的反應就是進行紅海護航行動。伊拉克民兵武裝襲擊美軍(jun) 基地,美國便在未告知伊拉克政府的情況下發動打擊。但都回避了最關(guan) 鍵的停火問題。美國並沒有改變力挺以色列的政策,所以滅火效果一定會(hui) 打一個(ge) 很大的折扣。”
田文林表示,從(cong) 心態上來說,美國並不希望衝(chong) 突升級。他解釋道,美國戰略重心東(dong) 移,而巴以衝(chong) 突升級讓其不得不重回中東(dong) ,牽扯精力,同時又使得阿拉伯國家與(yu) 美國的心理距離日漸疏遠。
然而,美國卻在做法上相當矛盾。田文林指出,美國既向以色列供應武器彈藥,又在外交場合力挺以色列,比如美方以一己之力否決(jue) 聯合國安理會(hui) 的相關(guan) 決(jue) 議,布林肯還稱南非針對以色列的種族滅絕指控“毫無價(jia) 值”。“因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ge) 結論:美國在客觀上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