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問題觀察員 文思遠
第54屆世界經濟論壇召開在即,世界目光再次聚焦瑞士小鎮達沃斯。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加的背景下,國際社會(hui) 期待本次會(hui) 議能夠重建對未來的信任。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中國經濟表現備受關(guan) 注。
中國經濟發展狀況幾何?
“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4-2028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高於(yu) 全球增速,顯著高於(yu) 發達經濟體(ti) 增速,在新興(xing) 經濟體(ti) 和發展中國家中持續位居前列。世貿組織、聯合國貿發會(hui) 議、經合組織、瑞銀、高盛集團等機構及學者認為(wei) ,中國經濟韌性潛力大,有望持續回升向好,並保持強勁的中長期向好動能。
“穩”。惠普國際、標準普爾、《日經亞(ya) 洲評論》等機構認為(wei) ,相較其他發達和新興(xing) 經濟體(ti) ,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穩健,正麵效應不斷釋放。當前,中國國內(nei) 需求穩定,主要金融指標未有波動,貨幣幣值相對穩定,通脹穩在低位,製造業(ye) 、基礎設施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發展穩定增長。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等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基本麵將更加穩固。
“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拉美通訊社,德國、日本、埃及企業(ye) 界和學術界認為(wei)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對培育新動能、實現新轉型至關(guan) 重要。瑞銀、穆迪、《紐約時報》等多家機構和媒體(ti) 稱,中國正從(cong) 投資驅動型增長轉向內(nei) 需拉動型的高質量增長,主要驅動力從(cong) 房地產(chan) 、出口貿易、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等逐步升級為(wei) 大眾(zhong) 消費、綠色轉型和科技創新。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5G、人工智能、綠色能源、數字基礎設施正成為(wei) 各方投資新重點。
中國經濟助力世界幾何?
1979年中國代表團首次參加達沃斯論壇年會(hui) 時,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不到2%,今天這一占比已接近20%。2012至2022年十年間,中國年均經濟增長6%以上,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中國經濟為(wei) 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帶來確定性和正能量,與(yu) 世界共享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的新機遇。中國繼續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
“托舉(ju) 力”強。國際金融論壇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保持領先,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32%,遠超第二位印度(15%)和第三位美國(1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ge) 百分點,將使其他經濟體(ti) 生產(chan) 水平平均提高0.3個(ge) 百分點。
“驅動力”強。中國已與(yu) 150多個(ge) 國家、30多個(ge) 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文件,形成3000多個(ge) 合作項目,拉動近萬(wan) 億(yi) 美元投資,打造了一個(ge) 個(ge) “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feng) 碑”。2023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方宣布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形成458項成果,中外企業(ye) 達成972億(yi) 美元商業(ye) 合作協議,將為(wei) 共建國家發展注入更加強勁動力。
“包容力”強。2012年至2020年間,中國共有9899萬(wan) 人脫貧,消除絕對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為(wei) 世界減貧事業(ye) 作出了巨大貢獻。2023年中國糧食總產(chan) 量達13908.2億(yi) 斤,連續9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中國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決(jue) 了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雜交水稻遠播五大洲近70國,為(wei) 解決(jue) 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提供中國方案。
“減排力”強。2012年至2022年間,中國植樹造林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左右,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以上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2%,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是擁有全球最大風能和光伏裝機容量的國家,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國、消費國和出口國。
“創新力”強。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5G網絡、中國專(zhuan) 利發明有效量為(wei) 全球最多,是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最高的發展中國家。《博鼇亞(ya) 洲論壇創新報告2023》指出,在生命健康、生物製藥、新能源、低碳技術、新材料與(yu) 先進製造以及數字智能技術等領域,中國的技術創新在數量和質量上均位居世界前列。特別是在大模型技術、AI製藥和智慧能源等方麵,中國的專(zhuan) 利申請量占比處於(yu) 領先地位。
中國經濟帶來機遇幾何?
中國大市場已成為(wei) 世界共享的大市場。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ti) 、全球最大規模物流市場。中國貨物貿易總額近6年連續穩居世界第一。未來5年,中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額有望累計超過32萬(wan) 億(yi) 美元、5萬(wan) 億(yi) 美元。中國市場的“蛋糕”越做越大。2023年,第六屆進博會(hui) 吸引了128個(ge) 國家和地區的3400多家企業(ye) 參展,參會(hui) 規模和意向成交金額均創新高。首屆鏈博會(hui) 共有515家中外機構參展。第25屆高交會(hui) 累計洽商交易金額372.79億(yi) 元,參與(yu) 國家和地區為(wei) 史上最多。服貿會(hui) 共達成1100餘(yu) 項成果,線上線下參展企業(ye) 超過9000家。中國市場的“大門”越開越大。
中國已成為(wei) 最佳投資目的地的代名詞。下一個(ge) “中國”,還是中國。2023年1至11月,中國吸收外資1.04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新設外商投資企業(ye) 48078家,同比增長36.2%。英國、法國、荷蘭(lan) 、瑞士、澳大利亞(ya) 等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93.9%、93.2%、34.1%、23.3%、14.3%(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德國IW經濟研究所表示,2023年上半年德企在華新增投資達103億(yi) 歐元,全年在華投資都將保持強勁勢頭。外企對華投資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顯示,近九成受訪外資企業(ye) 預期未來5年利潤持平或有所提高。2023年12月,特斯拉在上海啟動海外首個(ge) 儲(chu) 能超級工廠項目。不久前,空中客車在華投資的A320係列飛機總裝線第二條生產(chan) 線在天津動工。德國大眾(zhong) 、西門子,法國施耐德等不斷加碼在華業(ye) 務。外企在華投資步伐紮實邁進。
中國推進製度型開放受各方歡迎。開放促進經濟融合。目前,中國已簽署22項自貿協議,涉及29個(ge) 國家或地區。新西蘭(lan) 、塞爾維亞(ya) 、馬爾代夫、厄瓜多爾等多國積極評價(jia) 協議對促進雙邊經貿合作、惠及本國民生的重要作用。開放促進人員往來。中國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lan) 、西班牙、馬來西亞(ya) 實施單方麵免簽入境政策受到6國熱烈歡迎,僅(jin) 前3天6國就有近7000人次通過免簽來華。馬來西亞(ya) 、泰國也相繼對中國公民實施免簽政策。國際航空運輸協會(hui) 理事長沃爾什表示,中國出境遊重新開放以來,複蘇步伐相當強勁,預計2024年中國出境遊需求將進一步恢複。
一元複始、萬(wan) 象更新。日前中方宣布,李強總理將出席達沃斯論壇2024年年會(hui) 開幕全會(hui) 並作為(wei) 受邀領導人發表特別致辭。相信中國聲音、中國主張、中國方案將響徹達沃斯,中國將繼續以自身發展為(wei) 世界經濟創造新機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