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新人物|遊本昌:《繁花》過後,濟公不再僅僅是濟公

趙一凡 發布時間:2024-01-17 09:3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16日電(趙一凡)《繁花》落幕,觀眾(zhong) 們(men) 得以在王家衛的鏡頭下,重溫了一場關(guan) 於(yu) 上海的泡影舊夢。其中有一個(ge) 人,脫穎於(yu) 劇中陣容華麗(li) 的卡司,讓大家過目難忘——遊本昌飾演的“爺叔”。

  這位上海“老法師”教會(hui) 了胡歌飾演的寶總商海沉浮的規律,成了他最安全的那張底牌。他每每動用手段逢凶化吉,彈幕裏都會(hui) 有人回憶“好像濟公爺爺一樣”。網友在評論區不禁感歎:小時候想跟著濟公學法術,長大想跟著爺叔學生意。

  從(cong) 濟公到爺叔,遊本昌又一次成了刻進中國孩子DNA裏的“活神仙”。

  啞然的前半生

  王家衛拍作品講究極致的美學,尤其對開場精雕細琢。像《一代宗師》從(cong) 一場雨夜打戲揭開序幕,慢鏡頭下雨水和步伐細密急促,一切的混亂(luan) 止於(yu) 梁朝偉(wei) 飾演的葉問奠定勝負那一拳。

  《繁花》的開頭也一樣。一場車禍突如其來,故事的主角生死未卜,周圍一眾(zhong) 人群龍無首之際,一個(ge) 人從(cong) 容出現,擲出一句“伊死不掉的”鎮住嘈雜。

  是遊本昌飾演的“爺叔”來了。他就是奠定勝負那一拳。

  在故事中,爺叔是一切成功的開端。在他的指導包裝下,主角阿寶由此開啟成為(wei) “寶總”的人生,在這個(ge) 過程中,誕生了讓許多觀眾(zhong) 難忘的第一個(ge) 鏡頭。

  看著已經變成上流人士打扮的阿寶,爺叔眼眶瞬間擒淚,看著阿寶又像是透過他看著什麽(me) ,像一個(ge) 長了老繭的喑啞喉嚨準備開始講一個(ge) 故事,調動了所有麵部肌肉卻又啞然把第一個(ge) 音咽了下去。

  爺叔或許是看到了曾經叱吒黃浦江的自己。而拍完這場戲後,遊本昌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默默流淚很久,抱著導演責備自己出戲“太慢了”,坐在監視器前看回放時也一直在流淚歎息,手心裏攥著的紙濕了一次又一次。

  有網友翻出了他年輕時的照片,和寶總打扮的胡歌有太多相似。網友說,爺爺是看到了曾經的“遊本昌”。

年輕時的遊本昌

  年輕時的遊本昌

  不同於(yu) 《繁花》裏大放異彩的年輕演員們(men) ,遊本昌其實並不是上海人。他1933年出生於(yu) 江蘇泰州,作為(wei) 家裏唯一的男孩從(cong) 小便體(ti) 弱多病,旁人說他看著“活不過13歲”。

  一次機緣巧合下,一個(ge) 和尚路過家門口,看著年僅(jin) 6歲的遊本昌說:“這孩子命途坎坷,卻有一線機緣,皈依我佛,自得善果。” 就這樣,父母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興(xing) 慈法師為(wei) 師,等到衝(chong) 過13歲這一關(guan) 後,年滿15歲時父母才將他接了出來。

  就這樣,他與(yu) 佛門和上海都結下了緣分。

  上高中後,他因為(wei) 熱愛戲劇積極參加學校的劇團活動,後來排演的話劇獲了獎,被南京文工團看中,但他拒絕了。因為(wei) 他才上高二,想等畢業(ye) 以後再去。有位文聯領導也挺欣賞他,語重心長地和他說:“你們(men) 幹文藝呀,有三個(ge) 標準——第一,是牛奶,帶給觀眾(zhong) 營養(yang) 。第二,不行的話就是白開水,至少得解渴。第三,絕不能提供有害的毒藥。”

  1951年,18歲的遊本昌高中畢業(ye) ,順利進入了南京文工團,又在一年後被保送到剛剛組建的中央戲劇學院華東(dong) 分院表演係,也就是後來的上海戲劇學院。學表演的這幾年,他用盡了渾身力氣學本事,像瘋了一樣看蘇聯電影,困了就在排練廳睡。

年輕時的遊本昌

  年輕時的遊本昌

  終於(yu) ,在畢業(ye) 考試上他獲得了第一名,被分配到北京,在中央實驗話劇院(現中國國家話劇院),成為(wei) 了新中國培養(yang) 的第一批青年演員。但優(you) 異的成績沒能給他帶來很多出人頭地的機會(hui) 。他得到的角色,很多都是別人挑剩下的龍套。

  至於(yu) 原因,遊本昌說自己“情商太低”,不太會(hui) 和人打交道,也不會(hui) 爭(zheng) 搶,總是最後不聲不響把小角色接了。

  直到八十年代,啞劇在中國悄然興(xing) 起。看過外國大師的演出後 ,遊本昌心裏掀起滔天巨浪。他立即決(jue) 定,要搞一場專(zhuan) 屬於(yu) 啞劇的晚會(hui) 。一年後,他的晚會(hui) 落地,開票不到90分鍾就售罄,原定的3場演出直接加到11場。遊本昌常常演到大汗淋漓,甚至一晚換過四次汗濕的襯衫。

  台下的觀眾(zhong) 裏,有位中年男子看得津津有味。他叫黃一鶴,是首屆央視春晚的導演,也是他邀請遊本昌上春晚表演了啞劇《淋浴》,就此,遊本昌透過熒幕走進觀眾(zhong) 們(men) 的視野,包括後來被上海電視台相中,飾演濟公。

遊本昌在春晚舞台表演啞劇《淋浴》

  遊本昌在春晚舞台表演啞劇《淋浴》

  成為(wei) 濟公

  若問遊本昌最早被認可的角色是什麽(me) ,所有人可能都覺得是濟公,但在他自己眼中,另有答案。

  去年遊本昌拍的一則抖音裏,女兒(er) 問了他這個(ge) 問題,他回答說是“雷神”。年輕時,他曾在《大雷雨》後台負責打雷的音效。遠處的悶雷是用鉛球在地板上骨碌碌滾,爆發的霹雷是用兩(liang) 米長的鐵皮抖出來的,響雷是用三夾板來回搖晃。

  效果有多逼真呢?劇看到一半,有觀眾(zhong) 開始擔心自己沒有帶傘(san) ;演出後,國外戲劇代表團堅持要到後台一探究竟。

  後來,他又在同幕話劇中飾演“農(nong) 奴”,角色沒有一句台詞,隻需要跟在貴婦身邊走到舞台另一頭,加起來統共出場十幾秒。為(wei) 這十幾秒,遊本昌翻閱了《大雷雨》的19個(ge) 譯本,最終以瞎一隻眼、瘸一條腿的形象出演。一位外國專(zhuan) 家看後驚歎,就是這個(ge) 農(nong) 奴的演繹,闡釋了全篇劇目的意義(yi) 。

  慢慢地,他在話劇圈裏以“演小角色的大演員”漸漸被知曉。

遊本昌與(yu) 雷恪生、黃小立、李雪健合作話劇《老頑固》

  遊本昌與(yu) 雷恪生、黃小立、李雪健合作話劇《老頑固》

  1980年,著名導演岑範要開拍《阿Q正傳(chuan) 》的電影。另一位著名導演謝添看到遊本昌的表演後,覺得他可以演阿Q,就鼓勵他毛遂自薦。向來不爭(zheng) 的遊本昌,也認為(wei) 這是個(ge) 難得的機會(hui) ,就鼓起勇氣,生平第一次給導演寫(xie) 信。可惜導演對遊本昌毫無了解,反倒是看中了他的學生嚴(yan) 順開,他得知後也就放棄了這個(ge) 念頭。

  四年後,遊本昌在報紙上看到了電視劇《濟公》籌拍的新聞,這是他自幼時就非常喜歡的人物,在不到十歲時,他家裏就有一個(ge) 小小的濟公瓷像,小學四年級時更是經常在放學後去聽沈笑梅說濟公。在他又一次憋足勁想毛遂自薦的時候,看到有人已經和拍攝方洽談了,這個(ge) 人又是嚴(yan) 順開。

  他再次選擇不爭(zheng) ,把機會(hui) 留給學生,也就再沒想過這個(ge) 角色。愛人也替他惋惜,“你真是一個(ge) 不走運的演員啊。”

  但運氣這東(dong) 西真說不清,這次遠方響起的不是悶雷,是前進的鼓聲。當遊本昌在大連演出時,突然接到了妻子的電話,說上海電視台看過他的話劇表演,邀請他出演《濟公》,之前嚴(yan) 順開自薦的,其實是另一個(ge) 省台籌拍的同名劇。

  51歲這年,遊本昌終於(yu) 有了自己的第一個(ge) “大部頭”熒幕劇。關(guan) 於(yu) 拍濟公的故事,他已經講過無數次:在某天午覺醒來後,趿拉著鞋走路找到了濟公的感覺;在39度氣溫下拍攝,強行吞下劇組前一天準備的,已經臭了的肘子;打板子的群眾(zhong) 演員心疼他不敢真打,所以打板子的戲碼來回拍了12次,他也挨了12頓打……

1985年《濟公》劇照

  1985年《濟公》劇照

  經曆過這些,電視劇《濟公》在1985年播出,火遍大江南北。那幾年,沒有一個(ge) 孩子不是濟公爺爺的“娃娃”,也沒有一家人的蒲扇能完整地度過一個(ge) 夏天。

  成為(wei) “濟公”後,遊本昌有幾年跟著中央代表團去各地演出。在4500米海拔的西藏那曲,氧氣稀薄,遊本昌唱濟公歌兩(liang) 句“哎嘿”就要偷偷緩口氣。演出結束後,他在後台收到了兩(liang) 個(ge) 孩子獻上的小小哈達。和日常見的不一樣,是像紗布繃帶一樣的小小兩(liang) 條。當時西藏剛放完6集《濟公》藏語版,孩子們(men) 走前告訴“濟公”爺爺,戲沒看夠還想再看。

  當時《濟公》的火爆其實恰恰成了拍續集的阻礙,這不是“某個(ge) 人”能決(jue) 定的事,也沒有人敢冒著口碑急轉直下的風險賭博,“見好就收吧,別砸鍋。”但遊本昌明白,他必須幹,至少有兩(liang) 個(ge) 西藏的“娃娃”在等他,至於(yu) 名譽和口碑,兩(liang) 條哈達“就是我最高的獎賞”。

  於(yu) 是1998年,他的20集《濟公遊記》又和“娃娃們(men) ”見麵了。

《中國文藝》 20170122期截圖

  《中國文藝》 20170122期截圖

  渡人渡己的下半生

  在大部分人的視角看來,遊本昌在出演《濟公遊記》後,除了偶爾地方台的重播外,和童年一樣與(yu) 我們(men) 慢慢失聯了。後來,甚至每隔幾年就會(hui) 有傳(chuan) 言說,那個(ge) 演“濟公”的爺爺去世了。

  再次出現在大眾(zhong) 視野,可能要算2018年的那次短視頻爆火。視頻裏,遊本昌重新拾起濟公扮相,一把破蒲扇搖搖晃晃,把很多人的思念瞬間拉回了二十多年前的夏天。

遊本昌社交媒體(ti) 截圖

  遊本昌社交媒體(ti) 截圖

  遊本昌的這次出現,是為(wei) 了自己的“濟公學堂”。有一天,遊本昌走在路上,看見一個(ge) 大書(shu) 包在挪動。他近前一看,發現是一個(ge) 小孩子。他驚覺,現在孩子們(men) 的負擔這麽(me) 大,便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給孩子帶來快樂(le) 。

  於(yu) 是2017年,“濟公學堂”開班,招來一群孩子做德藝特訓營。開營第一天,遊本昌就宣布所有學費全部退還,特訓營變成了公益訓練營。孩子們(men) 雀躍不已,他也說自己收獲了“最大的幸福”。

  這隻是遊本昌戲劇教育事業(ye) 的冰山一角。他用了很大的心力,教導自己的藝術團學生。其中很多學生是落榜生,“學校不要你,爺爺要你。”

  中間失聯的那幾年,遊本昌其實也沒閑著。

  拍濟公攢的那些積蓄,遊本昌全都千金散盡了。看到市場上稀缺弘揚曆史正能量的作品,他拍了《了凡》;為(wei) 了讓大家知道中國啞劇沒有“啞”,他拍了啞劇電視劇《遊先生啞然一笑》。這幾部作品拍完就像泥菩薩入水,沒有任何商業(ye) 反響,但遊本昌從(cong) 不後悔。

  2009年,他應邀參演了話劇《弘一法師·最後之勝利》。但這也不是一部票房話劇,無法走完全商業(ye) 化道路。出於(yu) 現實原因,當時的導演不想再繼續下去了。

遊本昌《弘一法師·最後之勝利》劇照。遊思涵 攝

  遊本昌《弘一法師·最後之勝利》劇照。遊思涵 攝

  遊本昌立刻決(jue) 定自掏腰包把版權買(mai) 下來,那時他已經被幾部不賺錢的電視劇掏空了,最終和家人商議決(jue) 定賣掉公司的房子,“房子也是‘濟公’給的嘛”。說來也巧,800多年前,濟公在虎跑寺圓寂,100多年前,李叔同在虎跑寺披剃出家,成為(wei) 弘一法師。

  最終《弘一法師·最後之勝利》成為(wei) 了公認的話劇佳作,還被加拿大等國家邀請巡演。“我就是要讓這個(ge) 話劇繼續走下去。”當時采訪他的記者還記得,遊本昌說這句話時音量並不大,但擲地有聲。

  直到今天,遊本昌還在惦記著他的“娃娃們(men) ”。2023年最後一天,“濟公”在社交媒體(ti) 上送福,視頻點讚量超過3600萬(wan) ,很多人都在評論區貼出自己爺爺的照片,“看到您就想起他”。

  他身上仿佛帶著濟公的法術,隻要“鞋兒(er) 破,帽兒(er) 破”的歌聲再次響起,我們(men) 就都變回了他的娃娃。2023年的一次頒獎晚會(hui) ,遊本昌獲得了“品質劇匠”的稱號。上台領獎時他哼了哼濟公歌,台下從(cong) 年輕演員到老戲骨無一不跟著唱起來。

  遊本昌接過獎杯後,想送給年輕的演員們(men) 一句衷心之言。張口前他說了句“好沉”,把手裏的獎杯交還給頒獎人幫忙保管,笑著說“這是個(ge) 負擔”。

  交出去後,他說:“我每天一抬頭就是一塊匾,匾上有七個(ge) 字,我願意跟大家分享——‘以文藝化導人心’”。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文藝》、魯豫有約《濟公與(yu) 我》、羊城晚報、央視新聞、遊本昌個(ge) 人社交媒體(ti) 賬號等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