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尼風電項目遠景。
本報記者 劉仲華攝
北方國際研發的葉片舉(ju) 升裝置,用來運輸數十米長的葉片。
北方國際供圖
塞尼風電項目升壓站。
本報記者 劉仲華攝
由中企承建的佩列沙茨大橋通車後大大縮短了通往克羅地亞(ya) 南部的旅行時間,對當地交通、旅遊和經濟等產(chan) 生重要影響。
本報記者 劉仲華攝
克羅地亞(ya) 西部亞(ya) 得裏亞(ya) 海沿岸小城塞尼市風光。
本報記者 劉仲華攝
克羅地亞(ya) 西部亞(ya) 得裏亞(ya) 海沿岸小城塞尼市城外,群山蒼翠,一台台白色的風力發電機矗立在群山之巔,與(yu) 藍天、白雲(yun) 、青山共同構成一幅美麗(li) 的畫麵。
這裏是塞尼風電項目,是迄今為(wei) 止克羅地亞(ya) 最大的風電項目,也是中國企業(ye) 在中東(dong) 歐地區投資的最大清潔能源項目。截至2023年底,塞尼風電項目曆史累計總發電量達8.76億(yi) 千瓦時。綠色電力為(wei) 克羅地亞(ya) 減少電力進口、促進低碳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克羅地亞(ya) 總理普連科維奇稱讚該項目為(wei) 本國清潔能源生產(chan) 、綠色轉型提供了重要助力,是歐盟與(yu) 中國綠色能源合作的樣板工程。
“整個(ge) 塞尼市都為(wei) 之驕傲與(yu) 自豪”
沿著剛鋪好不久的柏油路驅車上山,不時可以從(cong) 綠樹掩映間看到遠處的白色風機,巨大的風機葉片迎風轉動,周圍的樹冠也隨風擺動。
塞尼風電項目所在的塞尼市,西望亞(ya) 得裏亞(ya) 海,東(dong) 依韋萊比特山,處在布拉風集中區域,風能資源非常豐(feng) 富,這裏的平均風速很高,可達每小時210公裏。
塞尼風電項目由北方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方國際”)投資、建設和運營,於(yu) 2019年9月開始全麵建設,2021年11月正式並網發電。項目一共裝有39台單機容量4兆瓦的風力機組,總裝機容量156兆瓦,年發電量約5.3億(yi) 千瓦時,可滿足至少10萬(wan) 戶家庭的用電需求,相當於(yu) 年減排二氧化碳46萬(wan) 噸。
山路的盡頭是一道大鐵門,門內(nei) 電力設備發出的輕微電流聲伴著風聲掠過耳畔——這裏是風電項目的升壓站。“39台風機產(chan) 生的電力,分7個(ge) 回路引到這裏。通過兩(liang) 台變壓器轉換後,就可以送到8公裏外的克羅地亞(ya) 國家電網了。”風電項目運維經理李守誌介紹,塞尼風電項目采用世界前沿的風電科技,不管是升壓站還是風機都采用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升壓站采用無人值守方式運營,通過遠程收集、記錄和分析風機數據,我們(men) 可以對相關(guan) 問題及時作出反應,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生產(chan) 效益最大化。”李守誌說。
“那邊就是我出生的村子克裏維普特。”塞尼風電項目總工程師茲(zi) 拉特科·普爾皮奇指著遠處山穀裏的小村落告訴記者。他在當地做了20多年工程師,在家鄉(xiang) 建設風電項目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早在10多年前,普爾皮奇就設計了一份風電項目方案,可惜設計一直停留在圖紙上。直到中國企業(ye) 到來後,他的願望才成為(wei) 現實。
“這是我第一次跟中國工程師合作建設這樣一個(ge) 大型工程。雖然項目工期緊、技術難點多、建設標準高,但我們(men) 最終解決(jue) 了遇到的各種難題。”此次合作讓普爾皮奇對中國企業(ye) 讚不絕口,他說,共建“一帶一路”已在克羅地亞(ya) 開花結果,很多中企參與(yu) 的項目都在積極推進中,“中國企業(ye) 參與(yu) 的項目都有頭有尾、善始善終,從(cong) 來不會(hui) 半途而廢。”
“塞尼市以風力資源豐(feng) 富著稱。在克中兩(liang) 國政府推動下,北方國際投資承建,並最終高質量建成了這座迄今為(wei) 止克羅地亞(ya) 境內(nei) 最大的風電項目。中企參與(yu) 塞尼市綠色能源建設,把優(you) 質資源開發利用起來,整個(ge) 塞尼市都為(wei) 之驕傲與(yu) 自豪。”塞尼市市長尤裏察·托姆利亞(ya) 諾維奇對記者表示,中國企業(ye) 在克羅地亞(ya) 承建的佩列沙茨大橋等多個(ge) 優(you) 質基建項目,充分證明了其專(zhuan) 業(ye) 水平,希望未來兩(liang) 國加深合作,中企參與(yu) 更多克羅地亞(ya) 的基建和環保項目。
“塞尼風電項目是一幅美麗(li) 的風景畫”
韋萊比特山森林覆蓋率很高、生態環境優(you) 美。作為(wei) 山地風電項目,塞尼風電項目在立項、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始終將環境保護作為(wei) 重中之重。
普爾皮奇介紹,立項期間,工程團隊就詳細評估了項目對當地自然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充分考慮當地鳥類、蝙蝠以及一些大型動物的棲居情況,施工流程嚴(yan) 格按照歐盟法律和相關(guan) 標準開展,減少項目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普爾皮奇說,作為(wei) 綠色能源項目,風電項目對環境保護發揮著積極作用。他望著綠樹叢(cong) 中的白色風機說:“我們(men) 現在看到的場景是如此獨特,在我眼裏,塞尼風電項目是一幅美麗(li) 的風景畫。”
為(wei) 了踐行綠色發展的理念,北方國際還組織科研力量進行技術創新:特別設計了一台大型葉片舉(ju) 升裝置,能夠運輸數十米長的葉片,而不對森林造成傷(shang) 害;在吊裝風機設計中,將保護野生動物考慮在內(nei) ;根據歐盟環保標準對風電項目做了很多適應化改造,如加裝消音器等,以減少風機對附近居民的噪聲汙染。
回憶起項目建設過程,李守誌很是感慨:“在這樣一個(ge) 森林茂密地區建設風電項目,風機葉片的運輸、舉(ju) 升都受到不同程度限製,施工難度很大。為(wei) 了克服這些困難,我們(men) 前期做了大量調研和準備工作。”他介紹,建一台風機需要使用約300立方米的混凝土,且必須在一定時間內(nei) 澆築完成,需要3個(ge) 混凝土站同時送進場。為(wei) 此,工程隊在山間鋪設了60公裏左右的硬化路麵,並對施工流程進行了周密計劃和協調安排。
下山途中經過一處人家時,一名村民站在門口揮手致意,李守誌搖下車窗用當地語言跟他打招呼。李守誌告訴記者:“山裏的居民都認得風電項目的汽車,每回路過,他們(men) 都會(hui) 熱情地向我們(men) 招手,有時還會(hui) 請我們(men) 去家裏做客,嚐嚐他們(men) 釀的果子酒。為(wei) 了更好地跟村民交流,我還學了點克羅地亞(ya) 語。”
“展現了中國企業(ye) 的責任和擔當”
讓綠色能源進入千家萬(wan) 戶的同時,塞尼風電項目還積極融入當地社會(hui) ,切實履行社會(hui) 責任。
項目建設期間,北方國際跟當地40多家分包商合作,雇用了數百名當地員工。項目建成後,根據協議,風電項目每發1千瓦時電,塞尼市政府就獲得約0.13歐分的收益。塞尼風電項目經理劉振介紹,截至2023年9月,塞尼風電項目已向塞尼市繳納了78.6萬(wan) 歐元的空間使用費,向相鄰的布瑞尼市繳納了17.1萬(wan) 歐元費用。在這些費用的支持下,兩(liang) 市市政府都開展了市政基礎設施優(you) 化和改造項目,使本地市民直接受益。
塞尼風電項目還積極開展本土化經營,普爾皮奇介紹,項目運營需要大量人力,目前本地員工占比已經超過一半,“周圍的朋友們(men) 知道我在這裏工作後,都很羨慕,還有人想讓我幫忙介紹到公司來工作。”
攜手同行,命運與(yu) 共。塞尼風電項目自項目部成立以來,與(yu) 周圍社區保持密切溝通,積極融入當地,認真履行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項目部一直與(yu) 塞尼市的足球俱樂(le) 部保持聯係,通過舉(ju) 辦足球賽等活動增進友誼。此外,項目部還向當地的足球俱樂(le) 部、男女手球俱樂(le) 部等機構捐款,支持其發展。
托姆利亞(ya) 諾維奇表示,塞尼風電項目改善了塞尼市民的生活,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北方國際深度融入當地社會(hui) ,展現了中國企業(ye) 的責任和擔當。”
“風電項目在為(wei) 塞尼帶來先進綠色技術的同時,也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在我眼裏,風電項目的中國員工是我們(men) 的好夥(huo) 伴。”塞尼市政府秘書(shu) 長尤裏表示,共建“一帶一路”通過推進互聯互通、促進共同發展,讓中國與(yu) 共建國家的經濟、文化聯係更加緊密,“未來希望有更多中企投資我們(men) 的綠色能源項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