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相距遙遠實驗室如何成功進行全球合作?國際最新研究提出有效方法

孫自法 發布時間:2024-01-25 09:2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化學論文,研究人員報告了兩(liang) 個(ge) 分別位於(yu) 新加坡和英國劍橋的獨立自主實驗室如何成功進行遠程的全球合作,這一方法或有助於(yu) 通過增加世界不同地區實驗室之間數據和材料流動(迄今仍有相當困難),提高某些類型研究的效率。

  該論文介紹,實驗室設備自動化是一項複雜的任務,需要專(zhuan) 家團隊和昂貴設備進行大規模工作,缺乏標準化也意味著沒有兩(liang) 個(ge) 自主實驗室是相同的,每個(ge) 都根據研究者的特定需求和限製量身定製。然而,這種靈活性盡管在小範圍內(nei) 很有用,分享數據和設施也因而變得很困難。因此研究往往由大型研究團隊在單個(ge) 組織內(nei) 部進行,少有全球合作。

  

  本次研究中,被稱為(wei) “The World Avatar”的可以連接全球自主實驗室的方法總覽(論文作者製圖)。施普林格·自然/供圖

  基於(yu) 此,在本項研究中,論文通訊作者、英國劍橋大學Markus Kraft和同事及合作者使用一個(ge) 動態知識圖,將抽象的知識和語言同具體(ti) 硬件執行相關(guan) 聯,從(cong) 而聯係起兩(liang) 個(ge) 獨立的自主實驗室,並優(you) 化了一個(ge) 簡單的化學反應實驗。每個(ge) 實驗室按照強化學習(xi) 方案選擇了有潛力的實驗條件,並將結果添加到一個(ge) 共同知識庫,作為(wei) 決(jue) 定新實驗的基礎。盡管兩(liang) 個(ge) 實驗室在不同平台上工作,完全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實驗室的合作還是加快了數據生成,提高了對軟硬件故障的應變力,並顯示出了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論文作者總結表示,他們(men) 這一概念驗證研究可以帶來自主實驗室設備共享和合作的改進,方式類似於(yu) 雲(yun) 計算如何共享可用硬件資源。(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