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月24日電 (王利文)正在成都舉(ju) 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四川省第十三屆委員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期間,四川省政協委員聚焦“養(yang) 老服務”“銀發經濟”等話題,為(wei) 養(yang) 老服務提質升級積極建言獻策。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四川省60歲及以上人口達1816.4萬(wan) 人,占人口總量的21.7%,老年人口規模居全國第三。麵對人口老齡化新形勢,加快推動養(yang) 老服務提質升級,助推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備受關(guan) 注。
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3年,四川社會(hui) 保障兜得更牢。城市居家社區“15分鍾養(yang) 老服務圈”和農(nong) 村三級養(yang) 老服務網絡基本成型,孤寡老人關(guan) 愛行動和失能老人照護行動惠及200萬(wan) 困難老年人,為(wei) 137.5萬(wan) 人次殘疾人提供“量體(ti) 裁衣”式服務。
“幫助老年人融入數字生活,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內(nei) 容。”四川省政協委員、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文化藝術學院副院長代曦指出,盡管我國老年人數字生活已有顯著改善,但由於(yu) 身體(ti) 機能衰退、主體(ti) 角色喪(sang) 失、自我效能感低、家庭支持缺乏和社會(hui) 認同偏差等原因,很多老年人“望網卻步”。當下,仍有超四成老人不會(hui) 使用訂票、打車等軟件,因此,需進一步實施網絡適老化改造,幫助老年人積極有效地融入數字生活。
為(wei) 切實增進老年人福祉,代曦建議,出台相關(guan) 政策推進“老年數字友好計劃”,將“老年人適應數字生活”轉變為(wei) “數字生活適應老年人需求”。例如,老人一次登記後,即可通過麵部識別,享受交通、醫療、社區養(yang) 老係統的各類服務並參與(yu) 各類活動;建議推出老年實名手機定位服務替代各類老年定位設備,多措並舉(ju) 讓老年人享受數字生活紅利。
四川省政協委員、資陽市政協主席陳莉萍列舉(ju) 了一串數據:目前,四川省已建成各類養(yang) 老服務機構3000餘(yu) 所,民辦機構占比僅(jin) 36%,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程度總體(ti) 較低,農(nong) 村基礎設施短板仍然明顯。全省約有147萬(wan) 失能老年人,護理型床位僅(jin) 19.8萬(wan) 張,護理人員僅(jin) 2.8萬(wan) 人,失能照護供給能力有較大差距。她認為(wei) ,未來較長一段時期,隨著四川省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加強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培養(yang) 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是應有之義(yi) 。
對此,陳莉萍建議,要探索一套適應四川、適應深度老齡化社會(hui) 的人才培養(yang) 儲(chu) 備機製。例如,建立養(yang) 老護理等行業(ye) 職稱體(ti) 係,加強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培養(yang) 培訓力度,提升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專(zhuan) 業(ye) 水平,通過從(cong) 業(ye) 補貼、評比表彰、優(you) 待激勵等壯大穩定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完善專(zhuan) 業(ye) 人員職業(ye) 晉升通道。
在《關(guan) 於(yu) 實施“積極養(yang) 老”策略構築高品質老齡生活的提案》中,民盟四川省委會(hui) 建議,各地老齡政策和養(yang) 老工作主要聚集於(yu) 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醫、老有所居等被動接受型養(yang) 老模式,應把“積極養(yang) 老”作為(wei) 養(yang) 老服務政策製定的出發點,激活老齡人口紅利,鼓勵“老有所為(wei) ”;有效整合社會(hui) 資源,保障“老有所學”;正視老齡群體(ti) 需求,實現“老有所樂(le) ”。
針對老年心理健康服務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會(hui) 在集體(ti) 提案《關(guan) 於(yu) 加快提升老年心理健康公益服務水平的建議》中建議,夯實老年心理健康公益服務的數智基礎,推動智慧平台相互賦能,精準覆蓋目標群體(ti) 。同時,進一步完善老年心理健康公益服務製度,將“時間銀行”儲(chu) 蓄製度納入立法考量,建立智慧服務分類評價(jia) 監督製度。此外,要創新老年心理健康專(zhuan) 屬服務,支持設立“社區互助社”自組織的同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