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國萬億之城增至26座,意味著什麽?

左宇坤 發布時間:2024-02-01 09:4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31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左宇坤)隨著江蘇常州、山東(dong) 煙台攜手躋身GDP萬(wan) 億(yi) 之城,至此,中國萬(wan) 億(yi) 之城的數量增至26座。

  常州、煙台攜手晉級

  作為(wei) “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中人口最少的新晉城市,常州的“製勝之道”和“獨門絕技”在於(yu) 新能源產(chan) 業(ye) 。

  有著“新能源之都”之稱的常州,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達7500億(yi) 元左右,占全市工業(ye) 產(chan) 值規模近三分之一,新能源整車產(chan) 量近68萬(wan) 輛,投資熱度全國第一。

  常州的家底厚實,擁有國內(nei) 同類城市中最完備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國家工業(ye) 41個(ge) 大類中有37個(ge) ,666個(ge) 小類中有605個(ge) 。常州的晉級,也讓江蘇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擁有5個(ge) 萬(wan) 億(yi) 之城的省份。

  煙台成為(wei) 山東(dong) 第3個(ge) 萬(wan) 億(yi) 級城市。新年伊始,“引力一號”(遙一)運載火箭在山東(dong) 煙台海域發射升空,刷新多項紀錄,也刷新了人們(men) 此前對煙台隻有海鮮水果出名的認知。

  同為(wei) 工業(ye) 強市,煙台近年來聚焦“9+N”製造業(ye) 集群,推行16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鏈長製”,計劃3年內(nei) 形成3千億(yi) 級和2千億(yi) 級各1個(ge) 、1千億(yi) 級4個(ge) 的產(chan) 業(ye) 集群方陣,大力發展綠色石化、海工裝備、汽車產(chan) 業(ye) 、生物醫藥等領域。

  “這兩(liang) 個(ge) 城市GDP突破萬(wan) 億(yi) 元,源自對新發展理念的踐行,牢牢抓住了高科技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創新驅動發展的引擎,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hui) 副主任張建平對中新財經表示。

  航拍江蘇常州武進,呈現林綠、氣清的美麗(li) 畫卷。 泱波 攝

  萬(wan) 億(yi) 之城“進位戰”

  回顧我國萬(wan) 億(yi) 之城的發展脈絡,2006年上海GDP率先超過萬(wan) 億(yi) 元,開啟城市經濟規模萬(wan) 億(yi) 時代,如今又向國內(nei) 首個(ge) GDP5萬(wan) 億(yi) 元之城發起衝(chong) 擊。2008年,北京GDP首次突破萬(wan) 億(yi) 元,最新公布的2023年GDP已達到約4.4萬(wan) 億(yi) 元。2010年,廣州成為(wei) 首個(ge) 經濟總量過萬(wan) 億(yi) 元的省會(hui) 城市,並在2023年躋身“3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

  2011年,“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一口氣迎來了深圳、天津、蘇州、重慶4個(ge) 新成員;2014年,則有武漢、成都雙雙入圍;2015年杭州GDP突破萬(wan) 億(yi) 元,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挑起工業(ye) 結構改革大梁。

  此後三年,每年都有2個(ge) 城市攜手晉級,分別是2016年的南京和青島,2017年的無錫和長沙,2018年的寧波和鄭州。2019年佛山獨自突破後,2020年福州、泉州、南通、合肥、西安、濟南實現共同升級,同年中國GDP突破100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

  2021年,外貿大市東(dong) 莞入圍搶占身位;間隔一年後,常州、煙台成為(wei) 了2023年的最新麵孔。

  緊隨其後的,唐山、徐州、大連、溫州等一批腰部城市已成為(wei) 萬(wan) 億(yi) 之城的“後備軍(jun) ”。

  煙台芝罘灣遠眺。 楊勝武 攝

  26座萬(wan) 億(yi) 之城意味著什麽(me)

  城市的活力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這26座萬(wan) 億(yi) 之城無疑是中國的核心城市群體(ti) 。

  鑒於(yu) 各地2023年的GDP情況尚未完全公布,暫且將這26城2022年的GDP相加,可得到約47.9萬(wan) 億(yi) 元的GDP總量。

  這是什麽(me) 概念?按照2022年人民幣平均匯率,47.9萬(wan) 億(yi) 人民幣約可折合為(wei) 71492億(yi) 美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的數據,這一數字與(yu) 2022年日本GDP(42335億(yi) 美元)與(yu) 法國GDP(27840億(yi) 美元)之和相近。

  “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貢獻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30%。中國經濟的成長背後,這26個(ge) 萬(wan) 億(yi) 城市可以說是領軍(jun) 者和先行軍(jun) 。”張建平表示,“萬(wan) 億(yi) 之城”是引領中國創新驅動發展、低碳綠色發展、高水平開放發展,以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城市隊伍。

  這26座萬(wan) 億(yi) 之城,在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方麵都走在了前列,正在成為(wei) 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當然,發展中的挑戰也不應回避。以南北分,萬(wan) 億(yi) 之城裏有南方城市19座,北方城市7座;按東(dong) 西分,東(dong) 部城市有19座,中部城市4座,西部城市3座,這也意味著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是下一步需要加力解決(jue) 的問題。(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