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丁玲】“在半導體(ti) 領域,韓國成為(wei) 美中競爭(zheng) 的最大受害者。” 《韓國經濟》在30日的報道中稱,受美對華在半導體(ti) 領域管製措施的影響,韓國對華的半導體(ti) 設備及材料出口大幅下滑,但日本在相關(guan) 領域的對華出口卻出現增長。這樣的結果令韓媒在反思之餘(yu) ,難掩陣陣“意難平”。
《韓國經濟》分析了韓國國際貿易協會(hui) 新近發布的數據,發現中國從(cong) 韓國進口半導體(ti) 及設備的金額從(cong) 2018年的824億(yi) 美元下降到2023年的662億(yi) 美元,縮水19.63%。同期中國從(cong) 日本進口的半導體(ti) 及設備金額從(cong) 158億(yi) 美元增加到208億(yi) 美元,增長31.2%。這種差異在半導體(ti) 原材料、零部件和裝備方麵更加明顯。中國自韓國進口的金額從(cong) 2018年的65億(yi) 美元下滑到2023年的32億(yi) 美元,縮水50.5%。中國同期從(cong) 日本進口的金額則從(cong) 106億(yi) 美元增加到114億(yi) 美元,增長8.46%。
韓國有分析認為(wei) ,美國在半導體(ti) 領域的管製措施令韓方“猝不及防”,缺乏了調整應對的時間與(yu) 空間。《韓國經濟》稱,日韓之間的差別更多是由於(yu) 兩(liang) 國產(chan) 品方向及市場結構不同造成的。日本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的對華出口領域主要圍繞不受美國出口管製約束的細分市場,且涉及半導體(ti) 相關(guan) 的材料、零部件、裝備等多領域。日本方麵通過技術進步構建優(you) 勢,形成難以被取代的技術壁壘。
報道稱,以車用半導體(ti) 技術為(wei) 例,由於(yu) 中國在相關(guan) 領域具有需求,且與(yu) 此相關(guan) 的技術不受美國出口限製,中國需要從(cong) 日本進口的市場空間增加。全球第三大汽車半導體(ti) 公司日本瑞薩電子就曾宣布,計劃時隔10年重啟一處此前關(guan) 閉的半導體(ti) 工廠,以使產(chan) 量翻倍。與(yu) 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韓國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半導體(ti) 企業(ye) 因受到美國出口管製以及中國需求下降的影響,對華出口大幅縮水。有韓國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對華出口的下滑及行業(ye) 不景氣對上述韓企造成了“雙重打擊”。
韓國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韓國成為(wei) 美中競爭(zheng) 局麵下“最大受害者”的情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韓國也有部分聲音認為(wei) ,在美國的限製出口禁令下,中國在半導體(ti) 領域的自給率不斷提高,或將進一步擠壓韓國企業(ye) 的出口空間,“如果不在尖端的半導體(ti) 領域升級技術,成為(wei) ‘不可替代’的供應方,韓國出口有陷入長期蕭條的可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