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31日電 最高人民檢察院31日舉(ju) 行最高檢廳長網絡訪談活動,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委會(hui) 副部級專(zhuan) 職委員、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表示,2019年至2023年,受理審查起訴汙染環境類犯罪37465人。其中,2023年比2019年下降11%。
苗生明表示,生態環境是關(guan) 係黨(dang) 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guan) 係民生的重大社會(hui) 問題。檢察機關(guan) 作為(wei) 黨(dang) 絕對領導下的司法機關(guan) ,更應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大格局中肩負重要責任。
一方麵,最高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領域的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雙向銜接工作,對汙染環境等破壞生態環境犯罪始終保持依法從(cong) 嚴(yan) 懲治高壓態勢。最高檢深入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決(jue) 議,於(yu) 2023年8月會(hui) 同最高法發布司法解釋,緊盯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重點流域、區域、行業(ye) ,加大對汙染環境類犯罪懲治力度。經持續嚴(yan) 懲,該類犯罪呈下降趨勢。
2019年至2023年,受理審查起訴汙染環境類犯罪37465人。其中,2023年比2019年下降11%。堅決(jue) 懲治非法排放、傾(qing) 倒或者處置危險廢物犯罪,2020年起會(hui) 同生態環境部、公安部開展嚴(yan) 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專(zhuan) 項行動,並先後將重點排汙單位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納入專(zhuan) 項打擊範圍。聚焦破壞生態領域重點犯罪的共性特點,以常見多發領域、環節為(wei) 切入點,牽頭發布依法嚴(yan) 懲危險廢物汙染環境犯罪典型案例7件和依法嚴(yan) 懲重點排汙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犯罪典型案例4件。
另一方麵,最高檢加大對破壞資源保護類犯罪打擊力度,該類犯罪呈上升趨勢。2019年至2023年受理審查起訴379483人。2023年比2019年上升22.9%。具體(ti) 來說,最高檢會(hui) 同公安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市場監管總局等9部門專(zhuan) 項整治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助力長江十年禁漁;全麵落實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嚴(yan) 格保護耕地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從(cong) 嚴(yan) 打擊非法占用農(nong) 用地違法犯罪,起訴2.2萬(wan) 人。針對盜采礦產(chan) 資源犯罪多發,起訴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犯罪4萬(wan) 餘(yu) 人,會(hui) 同公安部、中國海警局專(zhuan) 項整治盜采海砂違法犯罪,牽頭印發《辦理海上涉砂刑事案件證據指引》,加大辦案指導。
苗生明指出,事實上,目前破壞生態環境類案件數量下降、破壞資源保護類案件數量上升都是階段性的打擊成效,這一點要予以肯定。當然,也注意到部分破壞資源類犯罪在入罪標準的把握上還需進一步研究,比如部分地區機械辦案,對非法捕撈水產(chan) 品、非法狩獵案件“雙禁”入罪標準的把握不夠嚴(yan) 格,背離了法律設定的初衷,存在不符合社會(hui) 危害性特征本質要求的個(ge) 別現象。
苗生明提到,目前,最高檢正在起草環境汙染犯罪案件證據指引,準備聯合公安部、生態環境部等會(hui) 簽印發,進一步統一執法司法標準。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深入開展嚴(yan) 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等專(zhuan) 項整治,通過專(zhuan) 項行動、聯合相關(guan) 部門對重大疑難複雜案件掛牌督辦等方式,打擊一批、震懾一批、預防一批。
同時還將進一步推動完善環境資源領域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銜接機製,完善案件移送標準和程序。針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持續大幅上升,考慮借鑒醉駕治理經驗,加強對非法捕撈水產(chan) 品罪、非法狩獵等輕微犯罪治理研究,完善違法與(yu) 犯罪梯次治理模式,準確劃定刑行界限,既依法從(cong) 嚴(yan) 懲治,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又堅持法理情相統一、罪責刑相適應,尊重生態保護規律。此外,還要加強與(yu) 檢察公益訴訟部門、行政檢察等檢察機構內(nei) 設部門的協作配合,深化環境資源案件“四大檢察”一體(ti) 履職和部門聯動,有效實現綜合治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