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九,在老撾北部的大山深處,來自中國雲(yun) 南的沐大叔正帶著3名老撾員工,開始春節前的最後一次線路巡檢。
52歲的沐大叔本名沐貴祿,是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老撾南俄5水電站項目員工,自12年前老撾南俄5水電站投入商業(ye) 運營以來,便負責22千伏輸出線路的巡檢工作。水電站裝機120兆瓦,年發電量4.4億(yi) 千瓦時,為(wei) 首都萬(wan) 象和北部地區提供穩定的清潔電源。
2月正是老撾的旱季,剛出營地,天空就下起了小雨。好在雨衣、膠靴、望遠鏡、砍刀、抗毒藥品一應俱全。“這點雨不值得一提。”大家開心地笑了。
雖然這條巡線路走了數百遍,但茂密的熱帶叢(cong) 林,幾天就是另外一番模樣。在這裏,遇到毒蛇、馬蜂也是常有的事。作為(wei) 班長,沐大叔經驗豐(feng) 富,用砍刀開路走在最前麵。
當地叢(cong) 林高溫高濕,地形複雜多變。即便在氣候相對適宜的旱季,林中的溫度也達到近30攝氏度,喝下的水很快變成了汗。輸電線的兩(liang) 個(ge) 杆塔之間,直線距離不過幾百米,但要走過去,需要在密林中繞行三四公裏才可以。
在複雜的環境中,隊員們(men) 按照規範標準巡線更顯重要。先用望遠鏡“巡視”一遍,然後“走訪一遍”,在杆塔下再仔細“端詳”一遍,重點是對影響輸電線路安全的灌木樹叢(cong) 進行修剪,遇到絕緣子破損、避雷線接地不良等情況也要及時處理……
中午,雨終於(yu) 停了,沐大叔找了一小方平整處,招呼大家吃飯。臨(lin) 近春節,除了糯米團、辣椒蘸醬,還有草本豬肉香腸。看著3個(ge) 老撾年輕人吃得津津有味,沐大叔打心眼裏高興(xing) 。
12年間,沐大叔帶領的巡線隊員換了一批又一批,“沐大叔”這個(ge) 稱呼,就是這幫年輕人叫出來的。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沐大叔都是傾(qing) 囊相授、無微不至。“最讓我欣慰的是,好幾個(ge) 巡線員已成長為(wei) 電站的技術骨幹。”沐大叔說。
山裏沒有信號,吃飯休息的空隙,沐大叔最喜歡翻看手機照片。一雙兒(er) 女已經長大,大女兒(er) 在老撾南歐江水電站工作,兒(er) 子在國內(nei) 上高中,老撾籍妻子在80公裏外的川壙省城操持著家務。雖然一家四口分居在四個(ge) 地方,一年裏難得團圓幾次,但沐大叔笑著說,家裏每個(ge) 人都是兩(liang) 國友誼的使者。
豔陽高照,沐大叔招呼大家繼續巡線趕路,順利的話,他們(men) 將於(yu) 傍晚完成任務回到營地,與(yu) 中老同事一起貼春聯、包餃子、慶新春。
兩(liang) 周一次,每次20多公裏,80%的路程在崇山峻嶺之中。12年間,在大山深處,沐大叔和隊員們(men) 徒步巡線累計6000多公裏,幾乎是從(cong) 北京到萬(wan) 象一個(ge) 來回的距離,光鞋子就穿爛了40多雙。南俄5水電站安全運行4000多天,累計發電46.1億(yi) 千瓦時,被授予老撾“國家勞動獎章”,這是中企電力投資項目首次獲得該項殊榮,其中凝聚著像沐大叔一樣的“一帶一路”海外建設者的堅守和付出。
(本報萬(wan) 象電 劉向晨對此文亦有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