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牙2月10日電 錦繡中國年|我想去中國——荷蘭(lan) 人有個(ge) 新念想
新華社記者王湘江
有人因登上赴華航班興(xing) 奮不已,有人正在安排第25次前往中國的計劃,有人剛從(cong) 中國返回荷蘭(lan) 就又開始想念中國……隨著中國農(nong) 曆龍年春節到來,利用免簽政策赴華經商或旅遊,去體(ti) 驗和感受中國文化,正成為(wei) 不少荷蘭(lan) 人的新念想。
幾天前,在荷蘭(lan) 首都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荷蘭(lan) 埃爾芬娛樂(le) 支持公司高管揚·範埃爾夫和米希爾·弗洛魯塞匆匆登上赴華航班。兩(liang) 人都是第一次去中國,交談中難掩興(xing) 奮。
範埃爾夫告訴記者,他非常期待看到北京這座城市,感受中國文化。與(yu) 他同行的弗洛魯塞則想遊覽心心念念的故宮和長城,品嚐中國美食。
弗洛魯塞說,單方麵免簽政策的試行是“中國送給荷蘭(lan) 的一份禮物”,有了免簽去中國非常方便。目前,公司正與(yu) 中國商業(ye) 夥(huo) 伴合作籌備中國中央芭蕾舞團赴荷蘭(lan) 等歐洲國家的巡演,這次是去北京商定相關(guan) 事宜。按照演出計劃,中國中央芭蕾舞團將給荷蘭(lan) 觀眾(zhong) 帶來交響芭蕾《世紀》,演出四個(ge) 中國神話故事——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和誇父追日。“2月10日是中國農(nong) 曆龍年春節第一天,我們(men) 特意選擇這個(ge) 很有意義(yi) 的節日,來啟動這次歐洲巡演的門票銷售。”
在範埃爾夫看來,無論在中國還是荷蘭(lan) ,古老的中國神話依然具有“現實意義(yi) ”。“這四個(ge) 神話故事蘊含深厚人生哲理,我們(men) 希望以芭蕾舞的形式讓荷蘭(lan) 年輕人意識到,無論生活中遇到什麽(me) 困難都別放棄,要勇於(yu) 追求。”
在荷蘭(lan) 中部城鎮費嫩達爾,雅各布·霍蘭(lan) 德家陽台牆上的大紅“福”字分外醒目。82歲的霍蘭(lan) 德一邊微笑,一邊向記者展示手中一幅顏料未幹的畫作:“龍年到了,我剛剛又畫了龍。”
2001年,霍蘭(lan) 德第一次去中國旅遊,途中偶遇的中國人熱情友好,不僅(jin) 溫暖了他的心,也讓他愛上中國。迄今為(wei) 止,他已先後赴華旅行24次,去過中國從(cong) 南到北很多地方,尤其對貴州和雲(yun) 南的少數民族地區情有獨鍾。疫情期間,懷著對中國的思念,霍蘭(lan) 德用文字和照片,把20多年來在中國旅行的經曆整理成書(shu) 稿,期待有一天能夠正式出版。
如今,去中國旅遊已成為(wei) 這位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免簽政策更是讓他的出行更加便捷。“我4月還要去貴州旅遊,貴州是我的‘第二故鄉(xiang) ’。”
在荷蘭(lan) 北部旅遊“明星村”羊角村,茅屋小橋、濕地運河,中國遊客徜徉其間。荷蘭(lan) 旅遊局形象大使、羊角村村長蓋比告訴記者,來羊角村的中國遊客人數在過去一年快速增加,她和同事們(men) 幾乎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不久前,蓋比到中國旅行了半個(ge) 月,去了江蘇南京、蘇州和鹽城,以及河北石家莊和雄安新區,不僅(jin) 參觀體(ti) 驗了豐(feng) 富的文化、曆史和自然景觀,也關(guan) 注到當地的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中國各地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現代化的城市與(yu) 綠色空間並存,讓我大開眼界。我告訴朋友們(men) ,一定要去中國看一看!”
雖然剛回到荷蘭(lan) ,但蓋比已經迫不及待開始籌備下一次赴華旅行了。“我已經開始想中國了,我3月初要再去一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