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新春見聞)梁平木版年畫“上新”迎春

鍾旖 發布時間:2024-02-11 09:5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重慶2月10日電 題:梁平木版年畫“上新”迎春

  中新社記者  鍾旖

  “為(wei) 了‘圈粉’年輕人,我嚐試設計了一批《柿柿如意》的新穎圖案,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將巴掌大小的年畫裝進相框,58歲的重慶梁平木版年畫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徐家輝說,承載美好寓意的年畫守正創新,正以更多元的形式扮靚生活。

  2月6日,國家級非遺梁平木版年畫推出相框版的《柿柿如意》。  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樣式,寓意喜慶吉祥,在民間廣為(wei) 流傳(chuan) 。不少地方有農(nong) 曆春節貼年畫的傳(chuan) 統習(xi) 俗,寄托著人們(men) 對新一年的願景。

  起源於(yu) 明嘉靖年間的梁平木版年畫屬於(yu) 套色木刻版畫,以畫麵鮮豔而沉著古雅、麗(li) 而不媚獨樹一幟,最為(wei) 獨特之處是人物不分男女老少,均在臉上腮部塗上一筆橢圓的桃紅,稱作“開臉”,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已守護這門手藝40餘(yu) 年的徐家輝介紹,年畫製作看似簡單,實則需要經過雕版、蒸紙、刷泥、套印等近30道工序。一幅大尺寸的年畫,前前後後要印十幾次顏色,耗時一個(ge) 多月。流程越是複雜,越要耐心、細心,絲(si) 毫不敢馬虎,“隻有秉承傳(chuan) 統技藝,才能做出色彩濃烈又層次分明的作品”。

  近日,在中新社記者到訪之際,徐家輝剛馬不停蹄地參加完三場年貨展會(hui) 。據盤點,他從(cong) 2023年9月起為(wei) 春節市場準備的幾千幅傳(chuan) 統年畫產(chan) 品已銷售一空;新設計的《柿柿如意》反響很好,重慶十八梯、山城巷等景區的商店欲批量引進,在春節假期售賣;下一個(ge) 創意圖案可大膽醞釀,加快推進……

  在徐家輝看來,前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梁平木版年畫“一直在路上”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

  2月6日,梁平木版年畫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徐家輝製作年畫。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徐家輝稱,隨著時代發展,將年畫貼在門上、窗戶上的人家雖然少了,但也有很多人喜歡把年畫掛在書(shu) 房、茶室、客廳作為(wei) 裝飾,在現代格局中增添一份文化氣息。為(wei) 此,工作室多年前便推出裝裱成卷軸形式的年畫,適合懸掛、收藏。這些年,徐家輝還帶著卷軸去世界各地參展,讓更多國際友人了解這一藝術形式。

  製畫之餘(yu) ,徐家輝在重慶多所高校擔任客座講師,教授傳(chuan) 統技藝課程,學生至今已有數百人。不少大學生還會(hui) 趁著假期,駐紮在工作室學藝。“我很喜歡帶徒弟。隻要是真心實意想要學習(xi) 的,我都願意教。”徐家輝直言,隻有真正熱愛傳(chuan) 統文化的人,才能把木版年畫發揚光大。

  2月6日,梁平木版年畫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徐家輝製作年畫。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傳(chuan) 統文化要創新,一定要年輕人喜歡才行,尊重他們(men) 的喜好,與(yu) 他們(men) 的思想接軌。”交談中,徐家輝多次強調“年輕人”的重要性。記者了解到,相框版《柿柿如意》便是他與(yu) 大學生碰撞靈感的產(chan) 物,兼具寓意美好、內(nei) 容簡潔、便攜輕巧的年畫新品適配更多應用場景,自然受到熱捧。

  新的一年,徐家輝希望和徒弟們(men) 一起繼續“開腦洞”,通過豐(feng) 富內(nei) 容、開發文創等形式,賦予梁平木版年畫更多可能性,讓傳(chuan) 統藝術更好地走進現代人的日常生活。

  “時代在變,人們(men) 慶祝春節的方式雖然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cong) 未改變。”徐家輝表示,年畫寄托了人們(men) 對新年喜慶吉祥的美好祈盼。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梁平木版年畫雖已走過約500年,仍可熠熠生輝。(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