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2月13日電 題:台商林興(xing) 嶽的龍年心願:持續推動兩(liang) 岸交流“雙向奔赴”
作者 呂妍
“以前過年要剪窗花、逛大集、守歲,現在過年我們(men) 發紅包、吃水餃、打麻將……”2月13日,台胞林興(xing) 嶽向記者介紹他了解的春節習(xi) 俗時,如數家珍。帶著台灣口音的他熟練地掌握山東(dong) 各地方言,“別‘鬱磨’了,就是濟南話快點的意思。”林興(xing) 嶽笑著說。
今年是林興(xing) 嶽“登陸”的第26個(ge) 年頭,同時也是他在大陸度過的第16個(ge) 春節。“兩(liang) 岸春節習(xi) 俗相近。我們(men) 過年時會(hui) 將台灣和大陸的春節習(xi) 俗融合,延續好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林興(xing) 嶽說。
資料圖:林興(xing) 嶽。受訪者 供圖
林興(xing) 嶽是濟南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台灣海峽新聞報董事長。2010年,他與(yu) 一位濟南姑娘攜手步入婚姻殿堂,他也因此稱自己為(wei) “濟南女婿”。“濟南丈母娘很疼女婿,我把濟南當成我的家。很多台灣朋友來濟南旅遊,都是我給他們(men) 當導遊。”
“我的祖籍在安徽省,父親(qin) 從(cong) 小告訴我要落葉歸根,長大要回大陸看看。”林興(xing) 嶽告訴記者,他在台灣台北市眷村長大,也是一名“黃埔子弟”。1998年,在父親(qin) 的鼓勵下,他選擇到大陸投資建廠。
“我來大陸考察時被山東(dong) 人仗義(yi) 、實在的性情深深吸引,父親(qin) 給我取名‘嶽’是希望我高大如山,‘嶽’同‘嶽’。而山東(dong) 的泰山正是‘五嶽’之首,我和山東(dong) 在冥冥之中有著奇妙的緣分。”林興(xing) 嶽說。
多年來,林興(xing) 嶽一直致力於(yu) 推動兩(liang) 岸文化交流。2019年,濟南市舉(ju) 辦第七屆濟南國際泉水節,林興(xing) 嶽當起兩(liang) 岸“橋梁”,推動藏於(yu) 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趙孟頫《趵突泉詩》以複刻版形式在濟南展出。“兩(liang) 岸同根同源,有相同的曆史文化,我建議兩(liang) 岸故宮今後能聯合辦展,推動兩(liang) 岸文化交流。”
此外,林興(xing) 嶽創立《海峽新聞報》《就醬玩旅遊》雜誌,通過介紹大陸和台灣各地的新聞、美景,推動兩(liang) 岸信息互通。“我不斷創業(ye) ,開辦了很多有關(guan) 兩(liang) 岸文化交流形態的公司。今年5月,我計劃推動在山東(dong) 16地市舉(ju) 辦台灣美食節,用美食推動兩(liang) 岸民間交流。”
林興(xing) 嶽曾親(qin) 眼見證台灣經濟的輝煌,也在來到大陸後見證大陸經濟的崛起。他說,近年來,濟南加快建設海峽兩(liang) 岸新舊動能轉換產(chan) 業(ye) 合作區,他也計劃去合作區投資,為(wei) 兩(liang) 岸經貿發展貢獻力量。
“青年有著無限的朝氣,我鼓勵兩(liang) 岸青年創業(ye) ,並為(wei) 他們(men) 提供支持。”林興(xing) 嶽認為(wei) ,兩(liang) 岸青年之間的交流不可忽視,要從(cong) 參訪、讀書(shu) 、就業(ye) 3個(ge) 方麵吸引台青來大陸。在他看來,兩(liang) 岸的交流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他希望大陸青年能去台灣體(ti) 驗“四季如春”,也希望台灣青年能來濟南欣賞“四季分明”。
“沒有親(qin) 眼見過就沒有發言權。”林興(xing) 嶽說,新的一年,他將繼續致力於(yu) 推動兩(liang) 岸青年交流,希望台灣青年能多來大陸看看,了解真實客觀的大陸,同時也鼓勵大陸青年去台灣,持續推動兩(liang) 岸交流從(cong) “單向輸出”變“雙向奔赴”。(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