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2月19日電 綜合美媒報道,1月份美國批發價(jia) 格跳漲,表明美聯儲(chu) 與(yu) 通貨膨脹的鬥爭(zheng) 或尚未結束,很可能迫使它推遲降息。多位商界人士也表示,美國的通脹形勢比許多投資者預期的更具粘性。與(yu) 此同時,通脹對普通美國人的現實負麵影響一直在持續。
美國《巴倫(lun) 》周刊網站報道截圖
據美國《巴倫(lun) 》周刊網站(Barrons)報道,舊金山聯儲(chu) 主席瑪麗(li) ·戴利(Mary Daly)16日承認,美國的通脹風險依然存在,並表示要完成將通脹率拉回到2%的目標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凸顯這一挑戰的是美國1月份最終需求生產(chan) 者價(jia) 格指數(PPI)的最新讀數,該指數上漲了0.3%。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這是五個(ge) 月來最快的增長速度,大大高於(yu) 接受FactSet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的0.1%。
1月份美國最終需求服務指數上升了0.6%,是自7月份以來的最大增幅。大部分漲幅是由醫療保健、專(zhuan) 業(ye) 服務、金融服務和娛樂(le) 等領域的上漲推動的。PNC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庫爾特·蘭(lan) 金(Kurt Rankin)16日寫(xie) 道:“雖然不能說一個(ge) 月的數據就形成了趨勢,但持續的工資壓力和看似無法滿足的服務業(ye) 消費需求卻能說明問題。”
戴利表示,她注意到未來幾個(ge) 月控製通脹的進展可能會(hui) 放緩。“我們(men) 去年看到的積極供應發展可能難以維持。”她說。
《美國新聞與(yu) 世界報道》(U.S. News &World Report)16日的報道中稱,縱使一些分析師說不要過於(yu) 關(guan) 注一個(ge) 月的數據,因為(wei) 麵臨(lin) 數據的季節性調整。但這份數據報告引發了通脹比想象中更加嚴(yan) 峻的擔憂。Bellwether Wealth總裁兼首席投資官克拉克·貝林(Clark Bellin)說:“16日高於(yu) 預期的生產(chan) 者物價(jia) 指數表明,通脹比許多投資者預期的更具粘性,這一數據加上13日公布的同樣高於(yu) 預期的消費者價(jia) 格指數表明,美聯儲(chu) 幾乎沒有理由很快降息,如果我們(men) 看到通脹數據繼續上漲,美聯儲(chu) 可能會(hui) 將降息推遲至2025年。”
商界人士更多關(guan) 注於(yu) 數據,而通脹對普通美國人的現實負麵影響卻是實打實的。福克斯商業(ye) 頻道(Fox business)日前報道中寫(xie) 到,通脹可能會(hui) 逐漸降溫,但普通美國人仍需為(wei) 日常必需品支付更多的錢。據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讚迪(Mark Zandi)的新計算,由於(yu) 通脹仍然高企,美國家庭今年1月購買(mai) 與(yu) 一年前相同的商品和服務,平均每月需要多支付213美元。與(yu) 兩(liang) 年前相比,美國人每月平均多支付605美元,與(yu) 三年前通脹危機開始前相比,每月多支付1019美元。
美國福克斯商業(ye) 頻道報道截圖
分析表明,雖然美國的通脹已從(cong) 2022年中期的高點逐漸回落,但許多家庭還沒有看到實質性的緩解。通脹給大多數美國家庭帶來了嚴(yan) 重的財務壓力,他們(men) 不得不在食品和租金等日常必需品上花更多錢。低收入美國人的負擔不成比例,他們(men) 本已捉襟見肘的工資受到價(jia) 格波動的嚴(yan) 重影響。
對此,海軍(jun) 聯邦信貸聯盟(Navy Federal Credit Union)的企業(ye) 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裏克(Robert Frick)表示:“上個(ge) 月核心通脹的下降幾乎停滯不前,其他服務成本依然堅挺,其中食品價(jia) 格上漲尤其令人痛苦。事實證明,目前的水平比預期的要困難得多。”
隨著在日用品上花費的增加,美國人的儲(chu) 蓄正在消耗殆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信用卡來支付這些基本開支。紐約聯儲(chu) 最近的數據顯示,信用卡債(zhai) 務在去年12月底飆升至曆史新高。報告顯示,在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信用卡債(zhai) 務總額比前一季度增長4.6%,這是美聯儲(chu) 自2003年以來記錄的最高水平,也是連續第十年增長。
一些藍領工人對媒體(ti) 闡述了通脹對其自身經濟狀況的影響。民事檢查員安德魯·克雷格(Andrew Craig)說:“油價(jia) 、雜貨、保險費率和其他許多東(dong) 西都在蠶食我們(men) 的口袋,要省錢非常困難。”從(cong) 事木匠工作的菲利普·唐奈爾(Phillip Downell)說:“事實上,做工、材料和所有東(dong) 西都要花更多的錢......所有價(jia) 格都被推高了。”
(編譯:馬芮 編輯:高琳琳 韓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