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財務省最新公布的2024年1月份貿易數據統計顯示,日本1月份再現巨額貿易逆差,逆差額為(wei) 1.76萬(wan) 億(yi) 日元。日本媒體(ti) 報道稱,雖然日本1月份再次出現貿易逆差,但由於(yu) 汽車、半導體(ti) 製造設備、汽車零部件等出口的增加和國際能源市場價(jia) 格回落,1月份的貿易赤字較去年同期的3.5萬(wan) 億(yi) 日元已經減半。分析認為(wei) ,對華貿易出口成為(wei) 拉動日本貿易增長的關(guan) 鍵原因。
數據顯示,在出口方麵,1月份日本受汽車、半導體(ti) 製造設備、汽車零部件等出口增長拉動,出口額達7.33萬(wan) 億(yi) 日元,同比增長11.9%,連續2個(ge) 月增長。進口方麵,國際能源市場價(jia) 格回落成為(wei) 拉低進口額的主要原因,1月份進口額為(wei) 9.09萬(wan) 億(yi) 日元,同比下降9.6%,連續10個(ge) 月減少。其中煤炭進口額為(wei) 4299億(yi) 日元,同比減少43.2%;液化天然氣為(wei) 6224億(yi) 日元,同比減少28.8%。此外,通信設備進口減少了21.9%。
事實上,1月份日本的出口額已經達到1979年以來單月最高水平。從(cong) 行業(ye) 看,汽車、半導體(ti) 製造設備、汽車零部件成為(wei) 拉動日本出口額增長的最重要因素。與(yu) 去年同期相比,日本1月份汽車出口增長31.6%,半導體(ti) 製造設備出口增長27.5%,汽車零部件出口增長22.1%。更值得關(guan) 注的是,對華出口強勁成為(wei) 拉動日本貿易增長的關(guan) 鍵原因。
分析日本財務省按地區劃分的貿易數據可知,1月份日本對美出口額為(wei) 1.42萬(wan) 億(yi) 日元,同比增長15.6%;對歐盟出口7696億(yi) 日元,同比增長13.8%;對亞(ya) 洲(不包括中國)出口3.9萬(wan) 億(yi) 日元,同比增長13.5%;對中國出口1.25萬(wan) 億(yi) 日元,同比增長達29.2%,出口額連續2個(ge) 月增加,增長率約達到其他地區的2倍。
從(cong) 出口產(chan) 品的增長情況看,中國市場對日本出口貢獻率最大的是半導體(ti) 製造設備,出口額同比增長達84.7%,貢獻度達5.9,均遠超其他地區。而汽車出口額更是同比增長111.4%,為(wei) 全地區最高水平,貢獻度達3.4,僅(jin) 次於(yu) 歐盟和美國。不難看出,中國半導體(ti) 製造設備和汽車市場,已經成為(wei) 拉動日本貿易出口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半導體(ti) 製造設備方麵,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更是無可撼動。而這一結果似乎與(yu) 日本政府此前的政策導向存在矛盾。
一段時期以來,日本政府追隨美國加大對華經濟安保政策實施力度,尤其在尖端半導體(ti) 領域,希望通過實施出口限製等方式形成比較優(you) 勢。2023年7月23日,日本經濟產(chan) 業(ye) 省正式實施尖端半導體(ti) 出口管製措施,將尖端半導體(ti) 製造設備等23個(ge) 品類列入出口管理限製對象名單,並設置了42個(ge) 友好國家和地區的“白名單”,將中國排除在外,如果受管製設備出口到“白名單”以外的國家,則需要企業(ye) 向經濟產(chan) 業(ye) 省提出申請。但從(cong) 貿易數據不難看出,即便是在日本政府的尖端半導體(ti) 領域對華限製措施下,中國市場依然是日本半導體(ti) 企業(ye) 難以割舍的重要貿易舞台,在尖端半導體(ti) 設備領域的限製下,更是倒逼日本企業(ye) 在傳(chuan) 統半導體(ti) 領域加大了對華的合作力度。
據日本媒體(ti) 統計,2024財年(截至2025年3月份),日本東(dong) 京電子對華營業(ye) 收入預計將達到7000億(yi) 日元規模,實現曆史最高水平,該數字將占合並營業(ye) 收入市場預期的35%,對企業(ye) 整體(ti) 業(ye) 績構成重要支撐。在日本實施對華半導體(ti) 設備限製政策後的2023年三季度,東(dong) 京電子對中國的營業(ye) 收入占總營收比例高達43%,而2023年四季度,在華銷售額更是占其總銷售額的46.9%。索尼集團也在計劃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通過提升圖像傳(chuan) 感器生產(chan) 效率和銷售能力,打造對華半導體(ti) 業(ye) 務的新增長點。
對於(yu) 日本半導體(ti) 企業(ye) 而言,來自中國市場的龐大需求顯然是難以拒絕的。傳(chuan) 統半導體(ti) 市場領域的合作熱情,並未因日本政府的限製措施而打折扣,這足以證明中日兩(liang) 國在尖端半導體(ti) 設備領域還存在著更廣闊的合作空間,如果持續合作,無疑將為(wei) 中日兩(liang) 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有著廣闊發展前景,但正是在日本追隨美國加大對華遏製的進程中,這種可能性被扼殺了,這對於(yu) 兩(liang) 國而言都是巨大的損失。
對日本政府而言,如何在未來做出正確的決(jue) 策更加重要。去年12月份,美國商務部發布消息稱,將對從(cong) 中國采購的在汽車、電器、交通設施等領域廣泛運用的傳(chuan) 統半導體(ti) (28納米以上)進行調查,以進一步降低國家安全風險。事實上,這是美國政府認為(wei) 中國在尖端半導體(ti) 領域受限後,將精力投入傳(chuan) 統半導體(ti) 生產(chan) ,進一步提高了市場占有率,擠壓了美國企業(ye) 的生存空間。因而在其語境下,經濟問題又變成了安全問題,未來不排除美國再次拿出“威脅供應鏈”的帽子扣在中國頭上,將半導體(ti) 製造設備的限製範圍擴大。如果日本政府繼續堅定跟隨美國政策,可能會(hui) 給未來中日半導體(ti) 領域貿易合作前景帶來更大不確定性,從(cong) 經濟層麵看,拉動日本出口貿易的重要根基或將動搖。
從(cong) 2023年名義(yi) GDP看,日本已經被德國超越,跌落至全球第四。而連續兩(liang) 個(ge) 季度的GDP環比下降,意味著日本經濟進入了“技術性衰退”。1月份的貿易數據雖然呈逆差,但汽車、半導體(ti) 製造設備出口對出口總額的提振作用,體(ti) 現了海外市場的需求提升,這無疑給日本經濟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同時,日本也應看到,無論世界局勢如何變幻,中國市場對日本貿易的重要性是無法替代的。如何疏解“堵點”,創造兩(liang) 國貿易更多的增長點,是日本政府今後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問題。
陳益彤
陳益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