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由中交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斯裏蘭(lan) 卡科倫(lun) 坡港口城,為(wei)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帶來巨大助力。
圖②:赫爾曼
圖③:梅漢娜
圖④:安琪拉
圖⑤:桑吉瓦
圖⑥:普 賽
圖⑦:由中交集團承建運營的肯尼亞(ya) 蒙內(nei) 鐵路采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建造,是一條承載著發展夢想的世紀鐵路。
經過十餘(yu) 年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wei) 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chan) 品和國際合作平台。作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參與(yu) 者和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集團”),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積極發揮中央企業(ye) 勇擔使命的職責作用,與(yu) 共建國家政府和人民緊密合作,打造了一座座造福當地的精品工程,編織起一條條互利共贏的合作紐帶,奏響了一曲曲相知相親(qin) 的和美樂(le) 章,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城等中國名片,生動詮釋中交人“走向海外、堅守海外、奉獻海外”的奮鬥故事。
中交集團打造世界一流企業(ye) 離不開包括外籍員工在內(nei) 的全體(ti) 中交人的共同努力,他們(men) 在投身共建“一帶一路”的實踐中,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既作出了積極貢獻,也實現了人生的抱負和價(jia) 值。中交集團日前發布並表彰了共建“一帶一路”十大最美外籍建設者。讓我們(men) 一起走近烏(wu) 幹達的赫爾曼、斯裏蘭(lan) 卡的桑吉瓦、塞爾維亞(ya) 的安琪拉等外籍員工的追夢曆程。
赫爾曼:
從(cong) 泥瓦匠到預製場工長
發布會(hui) 上,中交集團十大最美外籍建設者代表赫爾曼,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經曆、獲獎感受。
赫爾曼是中交集團烏(wu) 幹達恩德培機場改擴建項目預製場工長,在中國師傅的指導下,赫爾曼從(cong) “潦倒的泥瓦匠”成長為(wei) “半個(ge) 技工”,再到領導70位當地工人的大工長;從(cong) 貼標簽學漢語,到現在能和中國同事進行漢語交流,赫爾曼用他的努力創造了勵誌人生,他常說:“遇見中企,才遇見更好的自己!”
出生在烏(wu) 幹達一個(ge) 貧苦家庭的阿西莫·赫爾曼小學畢業(ye) 後,在求職過程中處處碰壁,隻能四處奔波做泥瓦匠謀生糊口,先後輾轉於(yu) 幾個(ge) 烏(wu) 幹達工程公司。那時候,工作環境差,工資極少。他曾想過這一生可能隻能是一個(ge) 窮泥瓦匠。
幸運的是,他聽說有個(ge) 叫做中交集團的中國企業(ye) 將修建烏(wu) 幹達首都坎帕拉至恩德培的高速公路。最開始,他有些膽怯,因為(wei) 從(cong) 來沒有同中國人一起共事過,但還是鼓起勇氣找到了項目經理部。由於(yu) 有泥瓦匠的工作經驗,他很快便得到了一份預製場製磚工的工作崗位。那時候,他還沒意識到,他的人生即將發生很大改變。
最開始他對預製構件澆築等工作一無所知,也不知道怎麽(me) 操作機械。為(wei) 了盡快掌握相關(guan) 工藝,他努力模仿中國技工的操作過程,在機器上貼了英文小標簽,並開始學習(xi) 漢語。他勤奮好學,工地上常常能夠看到他跟在中方技術人員身旁,請教各種構件預製的問題,中國技術員也很樂(le) 意給他講解機械修理和生產(chan) 工藝方麵的知識。在自己和中國師傅的雙向努力下,他很快便能澆築出標準的構件,生產(chan) 出標準的磚塊,成長為(wei) 工人中的模範。
後來,中國主管讓他擔任技術指導,為(wei) 其他工人提供幫助。再後來,他成長為(wei) 當時預製場70名工人的工長。赫爾曼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他不僅(jin) 實現了自我價(jia) 值,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他的家人因此感到驕傲和幸福,他的朋友們(men) 也對他欽佩有加。
項目完工後,赫爾曼被調往恩德培機場改擴建項目,仍擔任預製場工長。讓人最感動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機場項目遇到了“用工荒”,關(guan) 鍵時刻赫爾曼挺身而出,每天聯絡動員施工人員,總是第一個(ge) 趕到項目製磚現場,協助清點現場雇員人數,安排好當天工作,在現場一直堅守到下午6點,直至施工人員全部下班,他才最後一個(ge) 離開。每天傍晚,都能聽到赫爾曼用洪亮的聲音喊道:“下班了,我的中國同事!過個(ge) 愉快的夜晚!”仿佛是宣告這天又是順順利利平安施工的一天。機場貨運樓項目能在疫情緊急情況下順利完工交付,離不開赫爾曼這樣的員工盡職盡責、主動擔當。
他珍惜中交給予的平台和發展機會(hui) ,對中國也充滿了好奇和熱情,他喜歡中國師傅講中國的故事,也喜歡給中國同事講解烏(wu) 幹達的瑰麗(li) 自然風光、風俗人情;在前往中國參加表彰大會(hui) 後,他常常向烏(wu) 幹達工友談起在中國見到的皚皚白雪(烏(wu) 幹達地處熱帶全年無雪),感謝共建“一帶一路”為(wei) 祖國帶來的發展機遇。
“中交就像一所學校,在這裏,我學會(hui) 了修理機械、預製生產(chan) 和管理的知識,還學會(hui) 了很多中文,得到了發展機會(hui) ,我以前從(cong) 未想過自己能有今日這番光景。是共建‘一帶一路’,成就了現在的我,讓我夢想成真!”赫爾曼說。
桑吉瓦:
與(yu) 家人在斯裏蘭(lan) 卡團聚
現年58歲的桑吉瓦曾於(yu) 上世紀80年代留學中國,畢業(ye) 於(yu) 清華大學電機係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zhuan) 業(ye) 。學成畢業(ye) 後,桑吉瓦本想回國,但由於(yu) 當時斯裏蘭(lan) 卡缺乏高端就業(ye) 機會(hui) ,他隻能到中東(dong) 國家求職。背井離鄉(xiang) 的20餘(yu) 年,他始終渴望有一天能夠重返故土,陪伴年邁的父母,為(wei) 建設家鄉(xiang) 作貢獻。
2014年,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中交集團投資建設的科倫(lun) 坡港口城正式開工,桑吉瓦聞訊立刻踏上歸途,再度與(yu) 中國結緣,加入港口城項目。他說:“很高興(xing) 因為(wei) 這個(ge) 工作機會(hui) 與(yu) 家人在斯裏蘭(lan) 卡團聚,也終於(yu) 可以用自己在中國學到的知識,來建設自己的國家了。”
斯裏蘭(lan) 卡科倫(lun) 坡港口城是斯迄今規模最大的單體(ti) 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桑吉瓦說:“我的工作職責就是與(yu) 科倫(lun) 坡政府部門和市政設施供應部門對接,向當地官員解釋港口城工作的意義(yi) ,盡快推進港口城的市政配套設施建設。”
當桑吉瓦剛進入工作角色沒多久,就遇到了棘手的問題。為(wei) 了保障港口城項目用水安全,港口城項目希望斯裏蘭(lan) 卡水務局提供南北兩(liang) 個(ge) 水源接口。但由於(yu) 協調和施工難度較大,水務局堅持隻提供一個(ge) 南部水源。這時桑吉瓦主動擔當,代表項目公司與(yu) 斯水務局進行談判。經過反複磋商,提供兩(liang) 個(ge) 水源的需求終於(yu) 得到了滿足。
2021年,科倫(lun) 坡港口城正式發布科學繪本。繪本以桑吉瓦一家為(wei) 原型,從(cong) 工程師父親(qin) 為(wei) 孩子講述的視角展示科倫(lun) 坡港口城項目。在采訪中,桑吉瓦激動地表示:“當得知我和兩(liang) 個(ge) 女兒(er) 均被作為(wei) 原型人物,出現在科學繪本中時,我們(men) 全家都感到榮幸和自豪。”
在港口城項目工作期間,桑吉瓦主動擔當、認真負責,與(yu) 中國、屬地同事密切合作,為(wei) 項目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桑吉瓦親(qin) 身體(ti) 驗到中方和斯方員工互相尊重,營造了愉快、友善的工作氛圍,這不僅(jin) 推動了中斯文化交流,也搭建了中斯友誼橋梁。
梅漢娜:
工地上的“洋師傅”
中交集團第三航務工程局外籍員工梅漢娜自2014年入職以來,先後參與(yu) 了馬來西亞(ya) 薩馬拉組港口工程、泛婆大道工程等多個(ge) 重大項目的實施,將百折不撓的敬業(ye) 精神,融入到中交在馬來西亞(ya) “一帶一路”建設發展的全過程,讓中交品牌一次次贏得認可。
2013年,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交集團三航局投身建設馬來西亞(ya) 的大潮之中。為(wei) 了盡快打開突破口,融入當地,項目部招聘了第一批屬地員工,梅漢娜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起,為(wei) 了便於(yu) 進行屬地管理,泛婆羅洲大道10標項目部將“導師帶徒”製度延伸到外籍隊伍中,選取具有豐(feng) 富經驗的職工進行一對一教學,在商務領域身經百戰的梅漢娜成為(wei) 新員工的“洋師傅”。
剛畢業(ye) 不久的員工龍劉楊得知師傅是外籍同事梅漢娜,多少有些不適應。在工作中,梅漢娜是不苟言笑的“鐵娘子”,布置任務“隻講一遍”,這讓龍劉楊打心底裏產(chan) 生了距離感。
在防波堤項目的一次商務計量工作中,龍劉楊沒有完全理解梅漢娜的計量方法,就根據以往慣例,按照圖紙上的設計底標高進行了填石方量的計量。
“來,跟我出去一下!”下班後,梅漢娜皺著眉頭叫住了龍劉楊,並將他帶到了項目現場。烈日下,她帶著龍劉楊一邊講解計量的規範,一邊重新測量斷麵標高。原來,由於(yu) 施工場地質鬆軟,不同地基的承載力不同,需要回填石方進行填平,以達到設計要求。
按照實際標高重新計算後,巨大金額差距讓龍劉楊臉上的汗珠滾落下來。隨後,梅漢娜又重新仔細補充現場照片,更正了計算方法,忙到深夜。看著梅漢娜汗水浸透的工作服,龍劉楊欽佩又有些愧疚。
梅漢娜看出了龍劉楊的壓力,經常給他開小灶補課,講解馬來西亞(ya) 合同和計量規範。為(wei) 了能跟上“鐵娘子”的節奏,龍劉楊也成了“拚命三郎”,下班後,無論多晚都要整理歸納學到的東(dong) 西,一點一滴記錄在筆記本上,師徒二人的配合也越來越默契。
時光飛逝,龍劉楊已經從(cong) 青澀稚嫩的職場新手,成長為(wei) 獨當一麵的商務部長。而梅漢娜也屢屢創優(you) ,作為(wei) 三航局首位獲評十大最美外籍建設者員工,站上了中交集團的領獎台。
安琪拉:
解不開的中國情緣
得知獲評十大最美外籍建設者,塞爾維亞(ya) 藉員工安琪拉感到夢想成真了:“能獲得這樣的榮譽,真的太棒了!”
學習(xi) 中文徹底改變了安琪拉的人生軌跡。2014年,中交集團公路規劃設計院的一紙邀約讓她改變了職業(ye) 生涯。加入中國企業(ye) ,成為(wei) 中國企業(ye) 的員工,在安琪拉看來是人生中最好的選擇。
安琪拉加入公規院塞爾維亞(ya) 團隊後,讓飽受語言困擾的設計團隊擺脫了困境。小到日常的約場地、排會(hui) 議、辦工作證件,與(yu) 當地設計公司等單位洽談合作,大到與(yu) 政府部門協調斡旋……安琪拉安排得井井有條,將任務逐一落實。
在大量原始資料無電子文檔的2015年,幾乎所有的翻譯都需手動錄入。安琪拉需要在短時間內(nei) 將自己的英塞專(zhuan) 業(ye) 詞匯量迅速擴充。她沒有“應付”任何一個(ge) 單詞:凡是她未曾了解的領域,她都會(hui) 在白天找到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設計師,一一請教,把使用場景牢記於(yu) 心,晚上挑燈夜戰。安琪拉和團隊成員與(yu) 政府官員、機構代表、分包商、建築公司以及各類國家審查小組等展開書(shu) 麵或會(hui) 議交流。慢慢地,安琪拉對設計、施工和項目管理領域的認知越發深入。
國際化建設需要打造海外“朋友圈”,作為(wei) 一個(ge) 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早期團隊裏唯一女性員工,安琪拉充當了中塞員工之間溝通的橋梁。在她的張羅下,團隊一直保持著集體(ti) 慶生的傳(chuan) 統,無論種族、國籍,每個(ge) 人的生日她都牢記在心,用心挑選禮物,溫暖身處異鄉(xiang) 的所有人。
曾經在國外的工作經曆也讓她非常理解遠在異國他鄉(xiang) 的不易。安琪拉在生活上竭盡所能地幫助中國同事,她經常在下班後陪同事就診問醫,辦理各項業(ye) 務。她也真誠地對同事們(men) 說:“無論什麽(me) 時候,你們(men) 有需要,隨時可以找我。”
安琪拉麵對外資企業(ye) 拋出兩(liang) 倍薪酬的邀約,婉言謝絕了。“中國同事是我的‘知音’。與(yu) 一份高昂的薪水相比,我更愛我現在擁有的事業(ye) 和同伴。這是一個(ge) 包容和諧的大家庭,無可替代。”
在公規院工作一晃九年,安琪拉心底的聲音也愈發清晰:她熱愛她的祖國,熱愛中國,熱愛事業(ye) 。她,為(wei) 企業(ye) ,為(wei) 自己感到驕傲。
普賽:
熱愛中國文化的“交流使者”
作為(wei) 老撾教育部公派留學生,普賽於(yu) 2006年從(cong) 山東(dong) 大學法學院畢業(ye) ,2014年就職中交集團所屬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有限公司(簡稱中水對外)老撾南立電站有限責任公司和老撾南椰2電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社會(hui) 環境、流域管理、移民事務、外事外聯等工作。“這是一個(ge) 大家庭,一個(ge) 蓬勃奮進的集體(ti) ,是很好的鍛煉平台。”每每提起中水對外,普賽總是這麽(me) 說。
老撾南立1-2水電站項目入選中央電視台國家傳(chuan) 播能力建設項目大型紀錄片。普賽作為(wei) 公司骨幹力量,帶著攝製組來到了公司無償(chang) 捐建的帕貢學校。這所學校距離南立電站約5公裏,是方圓十幾公裏內(nei) 唯一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為(wei) 一體(ti) 的學校,於(yu) 2007年在原校址的基礎上拆除重建。公司為(wei) 幫助社區提高教育質量,在南立電站投產(chan) 運行後,依然持續對帕貢學校進行援助,形成了長期扶助機製。
這一次,普賽成為(wei) 孩子們(men) 和攝製組之間溝通的橋梁。“因為(wei) 經常負責公司與(yu) 帕貢學校的溝通協調、舉(ju) 辦活動等工作,學校師生都親(qin) 切地叫我普賽老師,這是老撾人表達尊重和敬意的方式,我感到很光榮,這是公司給我的機會(hui) 。”在鏡頭的捕捉下,孩子們(men) 求知的雙眼令普賽仿佛看到了過去的自己,也看到了孩子們(men) 更加美好的未來。這是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企業(ye) 與(yu) 老撾當地以人為(wei) 本、友好合作的真實寫(xie) 照。
更特別的是,普賽還是一名熱愛中國文化的“交流使者”,他是忠實的中國文化“粉絲(si) ”,除了熟練掌握漢語,他還喜愛中國歌曲、影視作品、傳(chuan) 統文化,甚至流行語。他還帶動家人學習(xi) 中文,在老撾分公司“基地開放日”活動中,與(yu) 妻子用中文對唱《知心愛人》。普賽經常通過個(ge) 人媒體(ti) 賬號,分享他在中國企業(ye) 的日常見聞以及他所喜愛的中國文化。
如今,普賽入職中水對外快10年了,他說:“加入公司後,我經曆了成長,積累了經驗。中水對外公司這個(ge) 平台使我確立了人生目標,未來幾年我還會(hui) 在這個(ge) 充滿光彩的平台上繼續前行。”
國之交在於(yu) 民相親(qin) ,民相親(qin) 在於(yu) 心相通。普賽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民心相通的受益者,也是奉獻者,是鋪設中老合作之路中的一員,更是打造中老命運共同體(ti) 的踐行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