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對話新國企·聚力高質量丨中國有研董事長趙曉晨:以新興產業發展引領新質生產力形成

張尼 發布時間:2024-03-07 09:1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張尼) “我理解,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新材料突破是戰新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是新質生產(chan) 力孕育和發展的一個(ge) 重要前提和基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趙曉晨在“對話新國企·聚力高質量”係列融媒體(ti) 訪談中表示,要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引領新質生產(chan) 力形成,培育企業(ye) 發展新動能。

  

  “對話新國企·聚力高質量”係列融媒體(ti) 訪談由國務院國資委宣傳(chuan) 工作局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與(yu) 中央企業(ye) 媒體(ti) 聯盟主辦,中國新聞網聯合主辦。

  視頻:中國有研董事長趙曉晨:以新材料的創新突破,促進新質生產(chan) 力培育和形成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新材料的創新突破,促進新質生產(chan) 力培育和形成

  談及目前熱議的“新質生產(chan) 力”話題,趙曉晨表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而聚焦到行業(ye) 內(nei) 部,他認為(wei) ,新材料的發展能極大地促進新質生產(chan) 力的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不斷形成,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的蓬勃興(xing) 起,又為(wei) 新材料的發展開辟更為(wei) 廣闊的空間。抓住當前機遇的關(guan) 鍵,是以新材料的創新突破,促進新質生產(chan) 力培育和形成。

  他表示,在“加快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提升關(guan) 鍵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方麵,作為(wei) 科研轉製院所中央企業(ye) ,要發揮自身科技創新和擁有戰略科學家資源的優(you) 勢,圍繞像稀土、半導體(ti) 集成電路等重點產(chan) 業(ye) 鏈,係統梳理和部署創新鏈,加快鍛長板、補短板,在新型舉(ju) 國體(ti) 製中,發揮好行業(ye) 國家隊關(guan) 鍵核心技術“保供”和“托底”的作用,下定決(jue) 心、加大力度,加快實現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保證國家重點產(chan) 業(ye) 鏈安全可靠、有競爭(zheng) 力。

  在“強化前沿技術布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新動能”方麵,堅持競爭(zheng) 點前移,超前布局、超前投入,以率先實現前沿技術突破,引領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領域、新賽道實現關(guan) 鍵突破、奠定競爭(zheng) 優(you) 勢,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引領新質生產(chan) 力形成,培育企業(ye) 發展新動能。

  在“加大行業(ye) 共性技術供給,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迭代”方麵,致力於(yu) 迭代升級傳(chuan) 統的有色金屬行業(ye) ,大力開發、推廣短流程、低能耗、可循環等綠色製造技術,推動形成綠色生產(chan) 方式和循環經濟模式;同時,加快數智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全麵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行業(ye) 創新水平和競爭(zheng) 能力。

  視頻:中國有研董事長趙曉晨:加快構建以實效為(wei) 導向的科技創新體(ti) 係來源:中國新聞網

  全麵係統打造價(jia) 值創造的“關(guan) 鍵引擎”

  國資央企的核心功能主要體(ti) 現在增強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上,核心競爭(zheng) 力主要體(ti) 現為(wei) 持續創新能力和價(jia) 值創造能力。

  談及企業(ye) 的發展定位,趙曉晨說,中國有研科技集團作為(wei) 科技型中央企業(ye) ,聚焦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zheng) 力、提升價(jia) 值創造能力的途徑,就是要堅持“科技創新服務和產(chan) 業(ye) 培育孵化”的發展定位,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增強核心功能、圍繞價(jia) 值創造提高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

  他強調,首先是企業(ye) 要全麵係統打造價(jia) 值創造的“關(guan) 鍵引擎”。體(ti) 現強化核心功能,全力推動重點領域的科技攻關(guan) ,服務國家、行業(ye) 大局,不斷破解“卡脖子”難題;體(ti) 現增強核心競爭(zheng) 力,加快構建以實效為(wei) 導向的科技創新體(ti) 係,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運用體(ti) 係,不斷提升工程技術創新體(ti) 係效能。

  其次是不斷優(you) 化價(jia) 值創造的“產(chan) 業(ye) 結構”。將創新資源向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集中,努力提高投入產(chan) 出效率,謀求在前沿技術和高端產(chan) 品領域取得突破,加快培育形成新產(chan) 業(ye) 、新動能;持續優(you) 化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為(wei) 行業(ye) 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緊跟全球科技和產(chan) 業(ye) 變革發展趨勢,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創新,係統謀劃和布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最後是全麵提升價(jia) 值創造的“整體(ti) 能力”。通過深入開展對標提升行動、落實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全麵加強精益管理、推進數智化賦能,等等,堅定不移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運營質量,全麵提升企業(ye) 價(jia) 值創造能力。

  視頻:中國有研董事長趙曉晨:有效激發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活力動力來源:中國新聞網

  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動力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要做好“人才”文章。趙曉晨說,中國有研作為(wei) 行業(ye) “國家隊”,在有色金屬工程技術領域,應當既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jun) ,也是人才培養(yang) 的先鋒隊。

  如何統籌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

  在趙曉晨看來,首先,大事要黨(dang) 委來抓,人才工作是戰略任務,黨(dang) 委要統籌人才工作。黨(dang) 委在人才工作中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要對人才現狀、建設需求作出戰略判斷,做好頂層設計和係統謀劃,旗幟鮮明的樹立“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導向,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

  其次,科技人才是人才中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科技創新和人才發展深度融合、一體(ti) 推進,聚焦創新抓人才。圍繞科技創新技術發展格局,梳理核心領域、重要方向,精準繪製科技人才地圖,聚焦科技創新目標任務,打造戰略科技人才雁陣格局。依托重大項目培養(yang) 人才,在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在鍛長板、補短板的實踐中,精準發現、培養(yang) 高層次人才。

  “還有一點是,要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動力。”

  趙曉晨認為(wei) ,對科技人才,對科技人才的價(jia) 值貢獻,要堅持正向激勵為(wei) 主、能給盡給。完善以增加知識價(jia) 值為(wei) 導向的科技創新獎勵體(ti) 係,根據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ye) 特點,分類實施股權激勵、分紅激勵、超額利潤分享等中長期激勵措施,充分向作出突出貢獻的一線科技人才傾(qing) 斜,有效激發科技人才參與(yu) 科技創新的活力動力。

  “總體(ti) 來說,人才工作是一項係統工程,關(guan) 鍵是落實人才建設的戰略地位,堅持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yang) 一體(ti) 謀劃、一體(ti) 推進,持續、精準完善人才戰略布局,以高水平的戰略人才力量建設成果,助力加快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視頻:中國有研董事長趙曉晨:著力打造中國工程技術科技期刊龍頭企業(ye)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動我國工程技術期刊做強做優(you) 做大

  一直以來,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代表委員的建議和提案都備受外界關(guan) 注。今年,趙曉晨帶來的提案是“著力打造中國工程技術科技期刊龍頭企業(ye) ”。

  “我理解,工程技術科技期刊,對引領科技創新、推動科技成果工程化轉化應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工程技術期刊的發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ge) 國家在工程技術創新方麵的實力和競爭(zheng) 力。”

  趙曉晨表示,他在調研中發現,一方麵,我國的工程技術科技期刊數量眾(zhong) 多,超過2000本,但被SCI收錄的不足100本,實際上是呈現出了“小、散、弱”特點,這就製約了我國在國際學術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另一方麵,當前,我國科技人員每年在工程技術領域發表近15萬(wan) 篇SCI論文,有90%以上發表在國外,其中70%以上都是由國外五大出版商出版,在國內(nei) 發表的不足5000篇。

  “這就表明我國工程技術期刊發展水平和高水平論文發表數量不相匹配。”

  基於(yu) 這些現狀,趙曉晨建議發揮國資央企科技資源和出版機構的獨特優(you) 勢,整合優(you) 化資源,著力打造我國工程技術科技期刊龍頭企業(ye) ,提升我國工程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

  趙曉晨的提案具體(ti) 包括四個(ge) 方麵內(nei) 容:一是建議優(you) 化整合搭建平台,選擇有一定實力和經驗的國資央企出版機構作為(wei) 牽頭單位,整合打造世界一流工程期刊出版集團;二是建議實施工程期刊資源整合和質量提升行動,通過協作辦刊模式提升學術水平和出版質量,增強國際影響力、話語權;三是建議通過政策扶持,支持國資央企創辦高水平英文期刊,以吸納高水平國際學術成果;四是建議構建國家級工程技術創新核心知識倉(cang) 庫,整合各類數據資源,實現高效利用,打破國際學術出版商在數字資源平台的壟斷。

  “我認為(wei) ,著力打造高水平工程技術科技期刊龍頭企業(ye) ,推動我國工程技術期刊做強做優(you) 做大,正逢其時。”趙曉晨說。

  【精彩觀點】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