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兩會現場)五位經濟部門“一把手”詮釋中國發展底氣

夏賓 發布時間:2024-03-08 09:2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題:五位經濟部門“一把手”詮釋中國發展底氣

  中新社記者 夏賓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經濟主題記者會(hui) 6日下午舉(ju) 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hui) 等五大中國經濟部門“一把手”同台現身。

  這場記者會(hui) 的分量,從(cong) 國內(nei) 外媒體(ti) 候場時的氛圍便可感知一二。

  記者會(hui) 開始前2小時,境內(nei) 外媒體(ti) 就已在發布廳外排起30多米的“長龍”。記者會(hui) 開始前1小時,為(wei) 了提前預熱報道,已有媒體(ti) 忙著把視頻素材回傳(chuan) 後方大本營。哪怕隻是簡單的會(hui) 場情況介紹,都成了足夠吸引眼球的“開胃菜”。

  相機快門聲響起,五位經濟部門負責人一同登台,在問答間詮釋中國發展底氣。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在北京舉(ju) 行記者會(hui)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主任鄭柵潔、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主席吳清就發展改革、財政預算、商務、金融證券等相關(guan) 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為(wei) 記者舉(ju) 手提問。 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底氣在於(yu) ,有利條件強於(yu) 不利因素。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說,2024年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將進一步鞏固和增強。不論從(cong) 經濟發展的短周期還是長周期看,都有強有力支撐。

  發展基礎更為(wei) 堅實、宏觀政策繼續加力、各地發展更加積極有為(wei) 、向好因素不斷累積......鄭柵潔細數中國發展的有利因素。他並強調,即便實現預期目標過程中還麵臨(lin) 困難挑戰,但都是前進中的問題,都可以在發展中解決(jue) 。

  底氣在於(yu) ,牢牢守住風險底線。對於(yu) 外界關(guan) 注的地方債(zhai) 務問題,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回應稱,地方政府法定債(zhai) 務本息兌(dui) 付有效保障,隱性債(zhai) 務規模逐步下降;政府拖欠企業(ye) 賬款清償(chang) 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地方融資平台數量有所減少。目前中國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總體(ti) 可控。

  藍佛安表示,財政部將會(hui) 同有關(guan) 方麵不斷完善地方政府債(zhai) 務管理,加快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zhai) 務管理機製,在高質量發展中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

  底氣在於(yu) ,內(nei) 需動力持續釋放。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列舉(ju) 一組數據印證中國消費市場穩步恢複:去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82.5%,全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7.1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

  商務部將2024年確定為(wei) “消費促進年”。王文濤透露,今年促消費將關(guan) 注兩(liang) 大重點:一是推動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等消費品以舊換新;二提振服務消費。

  

  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在北京舉(ju) 行記者會(hui)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主任鄭柵潔、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主席吳清就發展改革、財政預算、商務、金融證券等相關(guan) 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為(wei) 中外記者在現場采訪。 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底氣還在於(yu) ,金融市場穩定因素增多。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給出信號:目前中國銀行業(ye) 存款準備金率平均是7%,後續仍有降準空間。

  他判斷,今年主要經濟體(ti) 貨幣政策有望轉向,中國經濟基本麵持續回升向好,外匯市場參與(yu) 主體(ti) 更趨成熟,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客觀上有助於(yu) 增強中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有利於(yu) 跨境資本流動平衡和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增強資本市場內(nei) 在穩定性。履新後首次麵對記者的證監會(hui) 主席吳清強硬喊話,“一旦市場嚴(yan) 重脫離基本麵,出現非理性劇烈震蕩、流動性枯竭、市場恐慌、信心嚴(yan) 重缺失等極端情形,該出手就果斷出手,糾正市場失靈。”

  他並表示,為(wei)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讓投資者獲得更好回報,將“全力把造假者擋在資本市場門外”。

  延續近兩(liang) 個(ge) 半小時,這場重磅記者會(hui) 詳盡解答了關(guan) 於(yu) 中國經濟的17個(ge) 熱點問題。(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