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誰將成為下一任北約秘書長?

欒若曦 發布時間:2024-03-15 09:09:00來源: 新京報

  距離現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秘書(shu) 長斯托爾滕貝格正式離任還剩不到7個(ge) 月的時間,對下一任北約秘書(shu) 長之職的競爭(zheng) 已經拉開帷幕。

  當地時間3月12日,羅馬尼亞(ya) 總統約翰尼斯發表聲明,正式宣布參加北約秘書(shu) 長一職的角逐。如果約翰尼斯當選,他將成為(wei) 第一位領導北約的東(dong) 歐人。

  約翰尼斯的參選聲明使他將與(yu) 即將離任的荷蘭(lan) 首相馬克·呂特展開競爭(zheng) 。有媒體(ti) 指出,呂特被認為(wei) 是接替斯托爾滕貝格的最熱門人選,並已經得到了大多數成員國的默認支持。

  1949年4月4日,美國與(yu) 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lan) 、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共12國在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經過多輪擴張,北約目前有32個(ge) 成員國。

  羅馬尼亞(ya) 總統“應聘”北約秘書(shu) 長

  65歲的約翰尼斯即將完成他作為(wei) 羅馬尼亞(ya) 總統的第二個(ge) 五年任期,但他顯然還沒有退休的打算,選擇去應聘另一份工作——北約秘書(shu) 長。

  當地時間3月12日,約翰尼斯發表聲明稱,自己以負責任的態度代表羅馬尼亞(ya) 參選,這一決(jue) 定基於(yu) 他兩(liang) 次任羅馬尼亞(ya) 總統期間獲得的經驗,以及對北約、歐洲和地區麵臨(lin) 問題持有的深刻理解,希望接替從(cong) 2014年一直擔任北約秘書(shu) 長,並明確表示無意留任的斯托爾滕貝格。

  自2004年以來,羅馬尼亞(ya) 一直是北約的成員國,與(yu) 烏(wu) 克蘭(lan) 接壤,在俄烏(wu) 衝(chong) 突期間,羅馬尼亞(ya) 也在北約中發揮作用,還在2022年11月份主辦了北約外長會(hui) 議。

  “過去幾年,羅馬尼亞(ya) 通過展示可預測的戰略,贏得了北約和歐盟成員國的地位。現在是羅馬尼亞(ya) 在北約內(nei) 部承擔更高責任的時候了。”約翰尼斯認為(wei) ,北約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使命,東(dong) 歐在北約內(nei) 部過去的討論和決(jue) 定中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除約翰尼斯外,愛沙尼亞(ya) 總理卡婭·卡拉斯也多次被提及為(wei) 候選人,然而在所有被提及的名字中,最熱門的人選當數荷蘭(lan) 首相呂特。

  呂特是歐洲政治舞台上的資深保守派。據彭博社報道,他是荷蘭(lan) 曆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此前,因為(wei) 總能毫發無損地擺脫政治麻煩,還被稱為(wei) “特氟龍馬克”(特氟龍有不粘性、耐熱性和耐腐蝕性)。

  呂特已經得到了大多數成員國的默認支持。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指出,呂特被廣泛看做一個(ge) 共識建設者,支持呂特擔任北約秘書(shu) 長的人表示,如果對北約持懷疑態度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重新當選美國總統,呂特的政治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

  從(cong) 公開消息來看,兩(liang) 人關(guan) 係還算融洽。在2019年的一次白宮會(hui) 議上,呂特和特朗普曾有一場氛圍不錯的談話,兩(liang) 人開著玩笑,笑著拍對方的肩膀。特朗普還說道,“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們(men) 成為(wei) 了朋友。”

  “所有選舉(ju) 中最不透明的選舉(ju) ”

  現任北約秘書(shu) 長斯托爾滕貝格是北約曆史上任期第二長的秘書(shu) 長,他2014年就任以來已多次延長任期。據新華社報道,2019年他第一次延長任期,以避免在英國脫歐後增加不確定性;第二次延期是在2020年,以確保北約在新冠疫情期間保持穩定;烏(wu) 克蘭(lan) 危機升級後,斯托爾滕貝格任期第三次延長。

  北約秘書(shu) 長是該組織的高級政治人物,由成員國任命,其主要工作是主持會(hui) 議,有時指導成員國間進行微妙的磋商,以確保組織能夠基於(yu) 共識運作,他還負責在眾(zhong) 多事務上代表所有國家發出一個(ge) 聲音。

  從(cong) 日程安排來看,斯托爾滕貝格將於(yu) 10月1日離任,繼任者預計將於(yu) 7月在華盛頓舉(ju) 行的北約峰會(hui) 之前宣布。美聯社指出,北約官員傾(qing) 向於(yu) 在4月底前完成提名工作,趕在6月份新一屆歐洲議會(hui) 選舉(ju) 之前。

  外界紛紛建議新的領導人應該盡早選出,以避免分散注意力和將事情複雜化。有分析稱,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北約秘書(shu) 長成為(wei) 歐盟桌上深夜談判的“殘留物”,或者被卷入一場非常混亂(luan) 的美國大選。

  然而,選出北約領導人的過程並不容易。“德國之聲”指出,這幾乎算得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職位空缺之一,但卻沒有詳細具體(ti) 的職位描述,也沒有必要的技能清單,美國總是在其中扮演“造王者”的角色,北約成員國中的任何一個(ge) 也都可以攪局。

  “這是所有選舉(ju) 中最不透明的選舉(ju) 。”一名歐洲外交官對《外交政策》表示,這一職務人選是通過大國間的協商進行的。雖然聲稱北約是基於(yu) 共識作出決(jue) 定,但四大經濟體(ti) ——美國、英國、德國以及法國總是行使著過度的影響力。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hui) 副總裁伊恩·萊塞指出,大西洋兩(liang) 岸的確有很多幕後外交,從(cong) 一枚回形針到核戰略,一切都通過共識完成。按照這個(ge) 思路,北約新任秘書(shu) 長需要反對俄羅斯,但不要激烈到引發外界對局勢升級的擔憂,需要捍衛北約的存在,但不能進一步激怒批評者。

  盡管目前圍繞呂特作為(wei) 繼任人選建立了相對明顯的共識,但他的繼任之路也不會(hui) 一帆風順。波羅的海國家更希望他們(men) 的高級官員能夠得到任用,土耳其和匈牙利對呂特也持有保留意見,而確定北約秘書(shu) 長的繼任人選需要全體(ti) 成員國一致通過。

  觀察人士表示,不排除在最後一刻出現“黑馬”候選人的可能性,他或許會(hui) 在非正式選舉(ju) 中表現得更為(wei) 出色,“在所有事情都決(jue) 定之前,什麽(me) 都沒有決(jue) 定。”

  新華社援引路透社分析指出,無論誰擔任這一職務,都將麵臨(lin) 雙重挑戰,既要讓北約團結一致支持烏(wu) 克蘭(lan) ,又要避免北約卷入同俄羅斯的直接戰爭(zheng) 。

  新京報記者 欒若曦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