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郵票上的中阿友好

管克江、任皓宇 發布時間:2024-03-18 08:44:00來源: 人民網-國際頻道

  人民網迪拜3月15日電 (記者管克江、任皓宇) 在近日舉(ju) 行的第七屆阿聯酋集郵展上,多組展現中國同阿拉伯國家交往的首日封、紀念封吸引了記者注意。這些由中國外交部集郵協會(hui) 、中國集郵有限公司和阿拉伯國家郵政部門發行的郵品,生動記述了中阿友好交往的故事。

沙特發行的“三環”峰會(hui) 首日封。第七屆阿聯酋集郵展主辦方供圖

  沙特發行的“三環”峰會(hui) 首日封。第七屆阿聯酋集郵展主辦方供圖

  2022年12月,首屆中阿、中海和中沙“三環”峰會(hui) 在沙特舉(ju) 行。沙特郵政發行的首日封,印著峰會(hui) 標誌,用中文和阿拉伯文書(shu) 寫(xie) “合作與(yu) 發展”,郵票設計的底部圖案分別是中國的長城和沙特的德拉伊耶古城。同期中國集郵有限公司也發行了首屆中阿峰會(hui) 的紀念封,郵票選用兩(liang) 隻斑林鴿,展現自然與(yu) 和諧之美。

中國集郵有限公司發行的首屆中阿峰會(hui) 紀念封。第七屆阿聯酋集郵展主辦方供圖

  中國集郵有限公司發行的首屆中阿峰會(hui) 紀念封。第七屆阿聯酋集郵展主辦方供圖

  2012年題為(wei) “見證友誼”的中國阿聯酋集郵展在阿聯酋舉(ju) 行,活動發行的紀念封一側(ce) 圖案是兩(liang) 國國旗,阿方郵票是七個(ge) 酋長國決(jue) 定聯合組成阿聯酋時的酋長合影,象征著團結;中方郵票是鄭和寶船,“祝福”兩(liang) 字彰顯中國自古以來主張“和為(wei) 貴”,致力於(yu) 為(wei) 各國帶來和平與(yu) 發展的福祉。

“見證友誼”中國阿聯酋集郵展紀念封。第七屆阿聯酋集郵展主辦方供圖

  “見證友誼”中國阿聯酋集郵展紀念封。第七屆阿聯酋集郵展主辦方供圖

  阿聯酋郵品收藏家王德君說,這些郵品都是中阿友好的珍貴記憶。2018年7月19日,阿聯酋為(wei) 歡迎中國領導人到訪發行的11.4萬(wan) 枚紀念郵票和1000枚首日封,在很短時間內(nei) 銷售一空。巴勒斯坦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2017年訪華時,他在紀念封上寫(xie) 下“中國強則巴勒斯坦強”。阿爾及利亞(ya) 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在離任紀念封上深情寫(xie) 下:“阿爾及利亞(ya) —中國友誼長存。祝賀中國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中國人民前途必將一片光明。我希望阿中兩(liang) 國人民共創命運共同體(ti) ,也祝願全世界人民和平、發展和繁榮。”

觀眾(zhong) 在欣賞集郵展作品。人民網記者 任皓宇攝

  觀眾(zhong) 在欣賞集郵展作品。人民網記者 任皓宇攝

  中國是本屆阿聯酋集郵展的主賓國。參展的一組藥用植物極限明信片也令人關(guan) 注。藥用植物極限明信片由明信片、郵票和戳記三大要素組成,明信片上的圖案和郵票圖案必須是相同或相似的,蓋銷的郵戳必須在郵票發行的同一天且由不同藥用植物生長地的郵局蓋戳,以上三大要素要求最大限度一致。

  這組極限明信片中最珍貴的是1978年中國人民郵政發行的首套藥用植物郵票,共五枚,分別是人參、桔梗、曼陀羅、射幹和滿山紅,郵戳分別在吉林安圖和廣西桂林蓋銷。此外,2023年中國郵政發行的藥用植物特種郵票黃花蒿,在江西鄱陽蓋戳。黃花篙是抗瘧疾藥物青蒿素的主要原料,代表著中醫藥對世界的貢獻。

首套藥用植物極限片。第七屆阿聯酋集郵展主辦方供圖

  首套藥用植物極限片。第七屆阿聯酋集郵展主辦方供圖

  據了解,這組藥用植物極限片郵集將作為(wei) 阿聯酋集郵協會(hui) 特別推薦的郵集,參加今年11月在上海舉(ju) 辦的亞(ya) 洲國際集郵展。提供展品的北京同仁堂海灣公司總經理張玉環表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希望通過各方努力,促進中醫藥走向世界,加強交流互鑒,為(wei) 維護各國民眾(zhong) 健康發揮作用。

藥用植物極限片展覽場景。第七屆阿聯酋集郵展主辦方供圖

  藥用植物極限片展覽場景。第七屆阿聯酋集郵展主辦方供圖

  中國駐阿聯酋大使張益明表示,今年是中國和阿聯酋建交40周年,中方獲邀以主賓國身份參展,將有力促進兩(liang) 國郵政領域交流,進一步豐(feng) 富中阿人文合作內(nei) 涵。相信本屆集郵展將以郵票為(wei) 媒介,搭建國家間人文交流的新平台,進一步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qin) ,不斷增進彼此民心相通。

  阿聯酋集郵協會(hui) 主席阿卜杜拉表示,郵票是一種文化載體(ti) 和曆史見證,具有獨特的曆史文化意義(yi) 。期待集郵展能夠成為(wei) 一個(ge) 平台,助力推動阿中人文交流,增進雙方友誼。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