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德籍專家: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發布時間:2024-03-18 08:58:00來源: 中國日報網

  海南外國語職業(ye) 學院德語外教穆拉德·阿拉米3月15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去年3月15日,中國領導人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文明倡議致力於(yu) 推動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文明交流互鑒至關(guan) 重要

  文章指出,從(cong) 本質上說,文化交流是指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人分享彼此的思想、價(jia) 值觀、傳(chuan) 統和習(xi) 俗等等。在這個(ge) 聯係日益緊密的世界裏,文化交流讓我們(men) 接觸到不同的傳(chuan) 統、價(jia) 值觀和信仰,從(cong) 而開闊了眼界。

  文化交流的影響已經超越個(ge) 人層麵,延伸到社會(hui) 乃至國際層麵。文化交流提供了機遇,讓我們(men) 了解其他社會(hui) 的方方麵麵,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傳(chuan) 統和習(xi) 俗,以及其他群體(ti) 對國家、地區和全球問題的觀點,並且有助於(yu) 建立相互理解與(yu) 信任。

  以古絲(si) 綢之路為(wei) 例,它建立在各地區大規模經濟文化交流的基礎上。這條貿易路線促進了各國商人之間的對話,讓全世界開始了解中國的絲(si) 綢、茶葉、造紙術、活字印刷術、指南針以及火藥。

  在現代社會(hui) ,文化交流是國際關(guan) 係的組成部分,不僅(jin) 涉及商品,還涉及思想和文物。事實上,文化交流並不一定需要前往其他國家,也可以借助於(yu) 將一個(ge) 國家的書(shu) 籍、特別是文學作品用其他語言翻譯出來,以及讓一個(ge) 國家的電影在其他國家播放。

  中國推動對外文化交流

  文章以文學作品翻譯為(wei) 例指出,作者有一次走進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家書(shu) 店,出於(yu) 好奇詢問是否有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他驚喜地得知,茨威格的全部作品都被翻譯成了中文。

  更加令人驚喜的是,奧地利詩人、作家弗朗茨·韋爾弗和德語詩人保羅·策蘭(lan) 的詩歌也能在互聯網上找到中文版。與(yu) 此同時,大量的中國作品也被翻譯成其他語言。多位著名詩人的詩詞已經翻譯成英語、法語和德語,包括唐代詩人杜甫、李白、孟浩然和杜牧,宋代詩人蘇軾和林逋以及明代詩人高啟。

  事實上,正是借助文化交流,人們(men) 將知識、經驗與(yu) 技能相互融合,並且更好地理解彼此。

  經濟全球化極大地影響了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xi) 慣,還有媒體(ti) 行業(ye)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不斷增強。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交流最主要的任務是促進相互理解與(yu) 信任,推動各國人民的對話。

  締結友好城市在增進各國相互理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德國漢堡在1986年和中國上海結為(wei) 友好城市。漢堡市政府自2006年以來每兩(liang) 年舉(ju) 辦一屆“中國時代”活動,以促進德國與(yu) 中國的文化交流與(yu) 對話。

  德國與(yu) 中國的友好城市還包括科隆與(yu) 北京、特裏爾與(yu) 廈門、布倫(lun) 瑞克與(yu) 珠海、德累斯頓與(yu) 杭州、法蘭(lan) 克福與(yu) 廣州、紐倫(lun) 堡與(yu) 深圳、雷根斯堡與(yu) 青島、奧克斯堡與(yu) 濟南。

  文章最後強調,文化交流不僅(jin) 促進了對話,還推動了共同研究,讓檔案查閱更加方便。文化交流融入不同群體(ti) ,增進了友誼。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