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4月3日發布消息,經中美雙方商定,美財政部部長珍妮特·耶倫(lun) 將於(yu) 4月4日至9日訪華。
這是耶倫(lun) 9個(ge) 月後再度訪華,她也將成為(wei) 拜登政府任內(nei) 兩(liang) 次訪華的內(nei) 閣官員。
要想不虛此行,美方先要想清楚幾個(ge) 問題。
耶倫(lun) ,為(wei) 什麽(me) 能成為(wei) 2024年最先訪華的拜登政府內(nei) 閣官員?
中美經貿領域溝通交流機製的新變化,是一個(ge) 關(guan) 鍵的觀察點。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表示,去年成立的中美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是在當下中美經貿關(guan) 係中發揮關(guan) 鍵作用的重要機製,耶倫(lun) 作為(wei) 部長的財政部是這兩(liang) 個(ge) 機製的美方牽頭機構。過去半年,耶倫(lun) 所帶領的美國財政部開始在協調對華經貿關(guan) 係方麵承擔起了更大的責任。
中美經濟、金融工作組從(cong) 去年10月第一次會(hui) 議至今,保持著每1至2個(ge) 月就溝通一次的高頻率交流,體(ti) 現著雙方為(wei) 改善關(guan) 係並保持對話渠道暢通所作的努力。
隨著新的工作機製開始發揮作用,其協調的領域,也自然開始牽涉到過去美國商務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範圍。
中美經濟、金融兩(liang) 個(ge) 工作組在過去半年分別成功舉(ju) 行了三次對話,中美之間可談的事情,開始變得更多且更細致:
以經濟工作組為(wei) 例。最初,工作組談的問題,主要是宏觀經濟形勢、雙邊經濟關(guan) 係等宏觀層麵上的問題,到了第三次對話時,工作組談的問題開始出現發展中國家債(zhai) 務、產(chan) 業(ye) 政策這些特別具體(ti) 的問題。
這個(ge) 機製在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的同時,一些幹擾的雜音也不能忽視。
其中的一些聲音,連美國人自己都覺得荒謬。
比如,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此前就要求美國民眾(zhong) 想象,如果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高速公路上被“武器化”會(hui) 發生什麽(me) 。但這種“假設”完全是出於(yu) 虛構,沒有經過任何驗證。
摩根士丹利亞(ya) 洲區前主席史蒂芬·羅奇就表達了對此的批評:美國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對中國提出了一些指控,這些行為(wei) 的危險之處在於(yu) ,他們(men) 都沒有確鑿的證據。
而這樣所謂的指控,廣泛地存在於(yu) 拜登政府要與(yu) 中國展開“戰略競爭(zheng) ”的一麵中。
表麵上看,拜登政府執政三年以來,試圖營造美國經濟因對華強硬而“受益”的印象,但深入去看拜登政府提出的目標是否達成,就可以得到不一樣的結論。
比如,拜登政府所推行的經濟政策一個(ge) 很重要的目標,是要振興(xing) 美國的製造業(ye) 。
按照拜登政府的說法,打壓中國企業(ye) ,能讓美國的那些老工業(ye) 區,從(cong) 中國手中“搶回”工作崗位。事實,真的如此嗎?
如果分地區具體(ti) 看美國製造業(ye) 恢複的情況,在密歇根州、賓夕法尼亞(ya) 州和威斯康星州等老工業(ye) 區,今年2月工廠就業(ye) 人數仍比五年前減少了39000人。
這些現象,其實應該給美國政府更多的警示。
這個(ge) 機製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拜登政府應該好好想想。
譚主注意到,雙邊經濟關(guan) 係、合作應對全球挑戰,是此前中美經濟工作組提到的高頻詞。
這兩(liang) 個(ge) 詞中有一個(ge) 重合的領域,中美雙方一直在交流——推動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合作。
上一次耶倫(lun) 訪華時,中美雙方就提到了這一問題,當時,耶倫(lun) 表示,中美氣候融資合作至關(guan) 重要。回國後,耶倫(lun) 又表示,要推動美國加強同中國在氣候變化上的合作。
而這一次訪華前,外媒報道稱,氣候變化問題依舊是耶倫(lun) 要談的重點議題之一。
實際上,拜登政府上台後,就將氣候問題視為(wei) 外交事務的優(you) 先事項,強調美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領導力。與(yu) 之對應,美國財政部也很快製定了為(wei) 期4年的部門戰略規劃,將應對氣候挑戰確立為(wei) 五大財政戰略目標之一。
但美國政府的表態與(yu) 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應對氣候變化和中美綠色產(chan) 業(ye) 合作息息相關(guan) 。拿新能源汽車來說,2021年8月,美國政府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要占到汽車銷售總量的50%。兩(liang) 年後,2023年,這個(ge) 數字僅(jin) 為(wei) 7.6%——距離目標相差甚遠。
為(wei) 何會(hui) 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看看美國是怎麽(me) “完成”目標的。
《通脹削減法案》是美國為(wei) 了應對氣候變化推出的法案,它被稱為(wei) “美國氣候政策的轉折點”,是美國政府目前為(wei) 止為(wei) 減少溫室氣體(ti) 排放而采取的最大規模行動。
而這個(ge) 法案,有諸多條款在明確針對中國。
例如,在新能源汽車的相關(guan) 條款中規定,從(cong) 中國進口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將無法獲得法案中減稅免稅的政策優(you) 惠。將中國排擠出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想法,昭然若揭。
但問題是,在新能源領域中斷和中國的合作,真的符合美國人的利益嗎?
不久前,美國能源信息署公布了美國2024年的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目標,在公布目標時,美國能源信息署還特別提到,要實現今年的目標,難度極大。
之所以不好完成,是因為(wei) 美國居高不下的製造成本。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2023年,美國光伏組件的製造成本比中國高30%。盡管美國采取了諸如《通脹削減法案》這種具有明顯排他性的舉(ju) 措,但這並不能改變局麵——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測算,到2028年,這一差異可能擴大到100%。
另一組數據同樣能說明問題:
2023年,中國風電機組裝機成本創曆史新低,較2022年下降45%,僅(jin) 為(wei) 美國同等成本的五分之一。
美國官員宣稱,政府采取這些舉(ju) 措的目的之一,是為(wei) 了“降低美國消費者的能源成本”。但現實情況是,美國政府為(wei) 了達成政治目的,忽視了美國消費者的利益,這些行為(wei) ,也在進一步延緩美國達成氣候目標的進度。
一個(ge) 更長遠的問題是,隨著美國新能源行業(ye) 不斷發展,美國將在電網係統等基礎設施領域麵臨(lin) 重大挑戰。
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美國有些電網基礎設施已服役50年或更久,很多電網基礎設施亟需替換。而為(wei) 數不多能滿足美國替換需求的國家,是中國。
無論是從(cong) 現實需要還是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加強同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都是美國應該做的。
氣候問題,是包括美國在內(nei) 的全世界國家共同麵對的危機,而美國為(wei) 了提升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所謂領導力,就想打壓中國的新能源行業(ye) ,這對全球應對氣候危機,是一種傷(shang) 害,這也是在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
而這,也是本屆美國政府在處理很多問題上的縮影。
從(cong) 經濟的角度來看,2024年,全球經濟的增速預計為(wei) 2.9%,而著眼於(yu) 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投資對於(yu) 經濟發展影響深遠,綠色經濟,已經成為(wei) 全球經濟複蘇的重要動力。
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需要中美在綠色等多個(ge) 領域的合作來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無論是從(cong) 美國經濟發展的角度還是全球經濟走向複蘇的角度,中美合作,都理所應當。
來源:玉淵譚天微信公眾(zhong) 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