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德國杜伊斯堡4月6日電 專(zhuan) 訪:中歐班列為(wei) 杜伊斯堡等沿線城市帶來新發展機遇——訪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交通與(yu) 物流係主任貝恩德·諾合
新華社記者單瑋怡 劉向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交通與(yu) 物流係主任貝恩德·諾合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說,近年來中歐班列為(wei) 位於(yu) 德國魯爾區的運輸港口城市杜伊斯堡增添活力,為(wei) 沿線國家和城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杜伊斯堡經曆產(chan) 業(ye) 轉型後,由鋼鐵之都轉型為(wei) 運輸港口城市。近年來,杜伊斯堡成為(wei) 中歐班列運行班次最多、運量最大和貨值最高的歐洲樞紐之一。
根據德國杜伊斯堡港口集團數據,連接中國城市與(yu) 杜伊斯堡的中歐班列運輸時間為(wei) 12至18天,每周約有60列中歐班列抵達杜伊斯堡,班列運載的貨物從(cong) 這裏被轉運往德國其他港口或歐洲鄰國。
中歐班列運輸服務網絡基本覆蓋亞(ya) 歐大陸全境,有效擴大了中國與(yu) 沿線各國經貿往來,加速了要素資源跨國流動。諾合表示,中歐班列帶來一種更為(wei) 平衡的運輸方式,轉運時間大大少於(yu) 海運和公路運輸,價(jia) 格又低於(yu) 空運。隨著基礎設施逐步完備,快速高效的中歐班列為(wei) 企業(ye) 帶來商機,也為(wei) 沿線城市帶來豐(feng) 富貨品,促進中國與(yu) 歐洲更好地互聯互通。
諾合說,中歐班列作為(wei) 運輸方式和貿易載體(ti) ,為(wei) 沿線國家運送中國優(you) 質商品的同時,還促進了沿線國家和城市的物流倉(cang) 儲(chu) 行業(ye) 發展、就業(ye) 崗位快速增長,成為(wei) 保障全球供應鏈穩定、推動產(chan) 業(ye) 融合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歐班列帶來的聯動效應可以大幅增加商業(ye) 活動,為(wei) 德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重要過境點和貨物集散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他說。
諾合舉(ju) 例說,哈薩克斯坦的食品可以通過班列出口到西歐或中國;在吉爾吉斯斯坦的調研令人驚喜地發現,“有這麽(me) 多人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感興(xing) 趣,帶著當地的產(chan) 品和想法爭(zheng) 取加入”。
作為(wei) 交通物流行業(ye) 的專(zhuan) 家,諾合持續關(guan) 注並研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wei) 各國帶來的福祉。他在2012年正式受聘為(wei) 浙江省“食品物流裝備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客座教授,十餘(yu) 年來積極倡導“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和中德科技創新合作。諾合表示,他從(cong)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看到了合作共贏和繁榮發展的良好機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