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倫(lun) 敦4月9日電 題:倫(lun) 敦“功夫一家人”:練習(xi) 武術沒有終點
作者 歐陽開宇 彭欣怡
在倫(lun) 敦北部的切森特小鎮上,名為(wei) “Temple”(寺)的武館隱於(yu) 市中,猶如一座東(dong) 方樓堂,講述著一個(ge) 富有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意味的故事,關(guan) 於(yu) 英國“少林武者”的故事。
這是英國人白龍(馬修·阿米特)實現少時武術夢想的地方。“你如果問一個(ge) 英國小孩:長大想幹什麽(me) ?他們(men) 可能會(hui) 說,想要大房子或者漂亮汽車。但是如果有人問小時候的我,我會(hui) 說想要建立一個(ge) 功夫學校。”白龍這樣說道。
中新社記者4月初走進武館,暗紅色的牌匾、大門、欄杆出現在眼前。在會(hui) 客廳之後,寬敞的練功房裏擺放許多對白龍影響深遠的武者的海報,也有他自己雕刻製作的標語——“龍之崛起(Rise of the Dragon)”。
2023年6月8日,白龍向學生教授武術知識。 鍾欣 攝
今年35歲的白龍從(cong) 小便喜歡看中國功夫電影和武術故事。在11歲時,他曾在倫(lun) 敦觀看過大型功夫舞台劇《生命之輪》。從(cong) 那時起,他心中更是埋下了一顆到中國學習(xi) 武術的種子。
16歲的白龍踏上前往中國的旅程。冬季的天寒地凍、夏季的烈日炎炎,成為(wei) 白龍習(xi) 武之路的別樣點綴。在河南的第一個(ge) 冬天,白龍看到從(cong) 未見過的大雪,興(xing) 奮地帶上武具和相機與(yu) 同伴攀登棋盤山。回到房間後,手腫了、鞋濕了,手凍得幾乎握不住鑰匙……回憶起來,白龍還能想起當時作為(wei) 一名武者的乘興(xing) 而去,還記得求學時心中充滿喜愛、不覺勞累的心情。
2023年7月22日,在武館舉(ju) 辦的社區開放日活動上,白龍和常春向學生展示武術。 鍾欣 攝
在中國,白龍見識到少林功夫的“新世界”,也遇見同在學習(xi) 武術的中國姑娘常春。2007年他們(men) 共同到英國生活,少林武術也被他們(men) 帶到倫(lun) 敦。
在倫(lun) 敦,白龍也真正完成了他夢想的輪回——曾經在台下憧憬著中國少林的小夥(huo) 子,成為(wei) 第一個(ge) 出演《生命之輪》舞台劇全球巡演的外國演員。
那時,新婚燕爾的白龍和常春揣著不多的啟動資金,在健身房租用場地開課。常春回憶起創業(ye) 初期情景:“場地旁邊有練體(ti) 操、練跆拳道的。我那時擺上一張小桌子和一把小凳子,負責接待家長。要是沒有學生,白龍也會(hui) 自己在空地上翻空翻。進來的人都能看到他,後來旁邊上課的小孩都被吸引過來。”
幾個(ge) 月後,他們(men) 找到了位於(yu) 切森特的這座房子。從(cong) 廢舊玻璃工廠開始改造,白龍親(qin) 手將自己對武館的設想一點點實現。此外,武館還和當地一所小學開展了長達七八年的合作,開設小型工作坊。
2023年12月3日,倫(lun) 敦“功夫一家人”合影。 鍾欣 攝
武館從(cong) 2009年創建到現在已有上千位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學生慕名而來。武館的學生基本沒有中國背景,他們(men) 雖然擁有不同膚色、來自不同族裔,但是卻可以在來自東(dong) 方的功夫中獲得內(nei) 心的力量和成長。“我希望我可以激勵他們(men) 、幫助他們(men) 找到快樂(le) 。我的目標不是讓他們(men) 成為(wei) 功夫大師,而是希望功夫的哲學能夠幫他們(men) 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受益。”白龍說。
白龍、常春和孩子小天被邀請登上許多國家的舞台。倫(lun) 敦“功夫一家人”和這座武館的知名度也隨之越來越高。常春說,武館不僅(jin) 是生意,更是一種主動選擇的生活。
在這一家人看來,對功夫的追求已內(nei) 化成為(wei) 一種生活態度。“練習(xi) 武術沒有終點,而是一段一直向前的路。武術就是通過付出大量時間來努力達到的技巧。”他們(men) 強調著功夫精神——堅韌、磨煉和自律。他們(men) 傳(chuan) 遞的也不止於(yu) 武術格鬥技巧本身,還有用功夫的態度克服困難、麵對生活。(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