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杭州西湖區古橋保護守住水鄉文化氣韻

發布時間:2022-01-11 17:03:00來源: 杭州日報

  近日,浙江圖書(shu) 館一樓展廳裏,正在舉(ju) 行的《27.3公裏,河流時間記錄者——西湖區文化基因解碼工程成果展》,吸引了眾(zhong) 多人的目光——杭州西湖區境內(nei) 的14座古橋,以所在地從(cong) 北至南的順序依次展陳。27.3公裏,正是北麵緣壩橋到南麵大諸橋的距離。

  “杭州古橋出西湖,西湖古橋看三墩。”百年古橋,西湖區三墩鎮現存近30座,其中10座為(wei) 市級文保點。此次成果展中,三墩入選了10座古橋。作為(wei) 西湖文化基因代表,三墩在杭州古橋領域應有發言權。

  三墩地處杭州西北部,曾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ang) ,遍布大小河塘潭池,水道曲折多變,古橋遍布於(yu) 河網港汊之間,是河塘民居的地緣特色。“三墩”得名,源於(yu) 三個(ge) 被流水環繞、毗鄰相望的大土墩。三墩文化站站長朱嫣紅有個(ge) 生動的比喻:“文星墩‘風雅’,以公共活動為(wei) 主;燈彩墩‘繁華’,商號店鋪齊聚;水月墩‘清寂’,寓意浪漫詩意。”而隨著城市的日益繁榮和人們(men) 日常交通需要的增多,圍繞著這三個(ge) 大土墩,當地人逐步興(xing) 建起了為(wei) 數眾(zhong) 多的橋,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橋保護、傳(chuan) 承機製也隨之應運而生。

  本次展覽中的穆橋、大港橋、望月橋、永興(xing) 橋、環龍橋這些石拱橋、石梁橋和石構梁式橋,不僅(jin) 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橋梁建造技術水平,也進一步解碼了西湖的古橋文化基因。

  其中,緊靠西湖浙大紫金港校區的望月橋令人印象深刻。望月橋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最大的特色在於(yu) 拱頂不圓潤,反而有點尖。在2008年修繕時,這讓按編號實體(ti) 複原的修橋師傅百思不解。後有本地老人道破玄機,這“尖”其實是當時造橋水平的體(ti) 現,但現在看來反倒別有一番風味。

  像望月橋這樣拆解、編號、重組的保護形式在三墩不是個(ge) 案。展出現場,一位三墩居民告訴記者,章家橋就是在當地文化站的努力下,曆時8年,保下來的。

  當年,三墩北如火如荼建設大型居住區。清代的石梁橋“章家橋”不幸被推土機推倒。三墩文化站工作人員章華得知後,第一時間舉(ju) 證、交涉,並向西湖區文廣新局提交對其做異地保護的申請。八年後,這些存放已久的石板、橋梁按當初的編號重新複位,得見天日。章華說:“過程雖艱苦,可好在我們(men) 把古橋的文化保護了下來。”

  此後,三墩古橋形成了“一橋一個(ge) 文保員”的特色。文保員及時報備、處理問題,讓眾(zhong) 多古橋留存至今,有機會(hui) 納入“河流時間記錄者”的成果展中。

  西湖區文廣旅體(ti) 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我們(men) 把橋作為(wei) 西湖區文化基因傳(chuan) 承的紐帶,通過古橋展,讓更多人能感受到身邊的文化底蘊,增強我們(men) 民族的文化自信。”

  本次展出從(cong) 1月7日起,至1月16日結束。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