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綠色辦奧理念落實到籌辦工作全過程(權威發布)

發布時間:2022-01-14 11:05: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光伏發電現場。

  胡慶明攝(資料圖片)

  綠色辦奧,是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四大辦奧理念之一。在國新辦1月13日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組委會(hui) 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籌辦6年多來,綠色辦奧理念落實到籌辦工作全過程,將籌辦工作與(yu) 城市和區域的發展緊密結合,促進了地區生態環境改善、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形成了一批可持續成果。

  發布會(hui) 公布了《北京冬奧會(hui) 可持續發展報告(賽前)》,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國際殘奧委會(hui) 主席帕森斯給予高度評價(jia) ,並發來祝賀視頻。

  環境正影響——

  充分利用北京奧運會(hui) 場館,從(cong) 源頭減少碳排放,所有場館均達到綠色建築標準

  “我們(men) 在奧林匹克曆史上,第一次把‘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ti) 係、環境管理體(ti) 係、社會(hui) 責任指南’3個(ge) 國際標準進行整合,建立了北京冬奧組委可持續管理體(ti) 係。”北京冬奧組委總體(ti) 策劃部部長李森說。

  充分利用北京奧運會(hui) 場館,從(cong) 源頭減少碳排放,所有場館均達到綠色建築標準,4個(ge) 冰上場館使用新型二氧化碳製冷劑,建成超5萬(wan) 平方米超低能耗示範工程,全麵使用低碳能源,賽時全部場館常規能源100%使用綠電。

  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介紹,從(cong) 2019年6月第一筆綠電交易開始,到2022年冬殘奧會(hui) 結束,北京、延慶、張家口3個(ge) 賽區的場館預計使用綠電4億(yi) 千瓦時,可減少燃燒標準煤12.8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32萬(wan) 噸。

  人工造雪是使賽道狀態穩定、確保運動員無論出發順序如何都能享受到公平比賽條件的一個(ge) 重要基礎性工作。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嚴(yan) 家蓉說,北京冬奧會(hui) 人工造雪係統采用目前世界最先進的高效節水人工造雪設備和智能化造雪係統。總體(ti) 來看,人工造雪需水量有限,不會(hui) 對區域用水安全和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張家口賽區通過收集地表徑流、雪融水等舉(ju) 措,實現造雪用水和保護生態環境雙贏。“我們(men) 在雲(yun) 頂場館群、古楊樹場館群建成了11個(ge) 露天蓄水池、地下雪融水收集池以及小景觀湖,總蓄水量達53萬(wan) 立方米,為(wei) 造雪提供有力用水支撐。”河北省張家口市副市長劉海峰說。

  區域新發展——

  籌辦冬奧會(hui) 對北京、張家口兩(liang) 地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建成通車,實現了交通設施相聯相通;兩(liang) 地協同治沙、治水、治氣,實現了區域環境聯防聯治;基礎性公共設施加速布局,公共服務水平整體(ti) 提升,實現了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首鋼打造“城市複興(xing) 新地標”,延慶建設“最美冬奧城”,張家口打造“亞(ya) 洲冰雪旅遊度假目的地”。籌辦冬奧會(hui) 對北京、張家口兩(liang) 地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延慶賽區核心區過去是無路、無水、無電、無通信的“四無”山區,在北京冬奧會(hui) 三大賽區中建設難度最大。如今的延慶,“冰雪+旅遊”產(chan) 業(ye) 正如火如荼地發展。北京市延慶區區長於(yu) 波介紹,當地開展了10萬(wan) 人次的培訓,帶動7000多人實現家門口高質量就業(ye) 。特別是組建了以賽區周邊村民為(wei) 主的海陀農(nong) 民滑雪隊,目前已有近百名隊員,其中有30多人取得了專(zhuan) 業(ye) 機構認定的資格證書(shu) ,當上了滑雪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當地農(nong) 民真正吃上了“冰雪飯”,為(wei) 就近就業(ye) 、就地增收開了好頭、起了好步。

  崇禮的外向度越來越高,群眾(zhong) 的自豪感和榮譽感越來越強,自發建設美麗(li) 家鄉(xiang) 、主動奉獻服務冬奧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劉海峰說:“據不完全統計,崇禮目前每5個(ge) 人之中就有1個(ge) 人從(cong) 事和冰雪相關(guan) 的工作,超過3萬(wan) 人直接或間接進入冰雪產(chan) 業(ye) 和旅遊行業(ye) ,端上了‘雪飯碗’,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生活更美好——

  提升群眾(zhong) 的生活品質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冬奧籌辦的應有之義(yi)

  6年多來,借助冬奧籌辦帶來的發展機遇,人民生活更便利,發展機會(hui) 更充裕,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冰雪運動普及發展帶動全民健身,塑造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了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提升群眾(zhong) 的生活品質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冬奧籌辦的應有之義(yi) 。

  國家體(ti) 育總局近日發布數據,全國居民參與(yu) 冰雪運動的人數已經達3.46億(yi) ,“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的目標已經成為(wei) 現實。為(wei) 滿足廣大群眾(zhong) 參與(yu) 冰雪運動的需要,各地體(ti) 育部門不斷加大對體(ti) 育社會(hui) 指導員或冰雪運動基層教練員的培養(yang) ,北京已達2.3萬(wan) 人,張家口達2萬(wan) 人以上。

  場館賽後利用方麵,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也給出“中國方案”。李森介紹,所有新建場館在規劃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如何向公眾(zhong) 開放的問題,將向社會(hui) 大眾(zhong) 體(ti) 育健身提供服務。例如,國家速滑館“冰絲(si) 帶”的冰麵是1.2萬(wan) 平方米的全冰麵設計,速度滑冰主要利用外圈400米跑道,場芯部分將有兩(liang) 塊標準冰場,賽後可同時容納2000人上冰。延慶和張家口賽區充分考慮了春、夏、秋三季運營問題,利用賽區人文曆史和自然生態優(you) 勢,開展戶外運動項目,如健身跑、越野跑、山地自行車、登山攀岩等,並加快發展區域特色旅遊休閑、山地度假、戶外運動等產(chan) 業(ye) ,實現場館四季運營。

  據介紹,冬奧村(冬殘奧村)已經成為(wei) 綠色、健康、宜居、智慧化的可持續人居環境樣板,不僅(jin) 可以為(wei) 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提供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也為(wei) 建築行業(ye) 的發展樹立了樣板。“綠色建築已經成為(wei) 我國建築行業(ye) 通用要求,將來在城市建設中會(hui) 持續運用。”劉玉民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4日 14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