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蘇全省科技工作會議部署十大重點任務
江蘇科技創新打響新年“發令槍”。1月12日在南京召開的全省科技工作會(hui) 議,圍繞科技自立自強,部署了“五突破五提升”十大重點任務,將集中力量啃硬骨頭、打攻堅戰,全力以赴推進科技強省建設,為(wei) 譜寫(xie) “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
科技創新主要指標實現新躍升
新增兩(liang) 院院士16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39項,均居全國省份第一;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300多項,居全國前列;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ti) 係,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ti) 技術創新中心成功獲批;國家超算無錫中心再獲“戈登·貝爾”獎……過去一年,我省科技創新實現新躍升,區域創新能力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今年我省科技創新怎麽(me) 幹?省科技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王秦表示,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全國科技工作會(hui) 議和省第十四次黨(dang) 代會(hui) 精神,必須進一步深化對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政策紮實落地工作要求的理解認識。要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下決(jue) 心解決(jue) 投入不足的問題;要推動科教與(yu) 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加強前瞻布局,在最有基礎、最具優(you) 勢的領域集中發力;要統籌推進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不斷提升江蘇在全球創新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要更好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作用,更大力度提高創新整體(ti) 效能。
加強基礎研究原始創新
著力“五突破”,是為(wei) 了推動戰略科技力量、戰略科技人才、戰略科技任務“三位一體(ti) ”部署,努力在創新“高原”上豎起更多“高峰”。
“燃氣輪機國家大科學裝置超序時建設,燃燒室試驗平台首次點火、一次成功。”“‘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已正式落戶江蘇。”……會(hui) 議發言交流環節,多位科技局局長表示,要搶抓國家強化戰略科技力量的機遇,爭(zheng) 取更多國家級科技平台和大科學裝置落戶。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今年,我省將聚焦國家急需和江蘇優(you) 勢,積極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加快建設納米真空互聯綜合實驗裝置、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信息高鐵綜合試驗裝置的同時,再布局建設一批新的重大設施預研項目;將高標準建設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全力支持國家第三代半導體(ti) 技術創新中心南京基地和蘇州基地建設,加快創建集成電路EDA、特種合金、水生態等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我們(men) 麵臨(lin) 的很多關(guan) 鍵核心技術瓶頸,根本原因在於(yu) 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底層技術沒有掌握在自己手裏。王秦表示,我省基礎研究投入強度與(yu) 創新型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尤其是企業(ye) 基礎研究投入占其研發投入比重較低,必須下決(jue) 心解決(jue) 投入不足的問題,推動財政投入持續增長,實行企業(ye) 基礎研究投入獎補,引導社會(hui) 進一步加大支持,形成多元化的持續穩定投入機製。
2022年,我省將著力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上有更大突破。加快製定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長期規劃,完善原創性、變革性技術發現機製,探索適應基礎研究特點的長周期資助機製。支持頂尖科學家領銜實施一批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探索與(yu) 創新型領軍(jun) 企業(ye) 聯合出資,共同解決(jue) 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支持重點高校院所和企業(ye) 聯合開展基礎研究,探索企業(ye) 出題、政產(chan) 學研用共同參與(yu) 的項目凝練機製。
探索組建“創新聯合體(ti) ”
加快“五提升”,是為(wei) 了推動項目、基地、資金、人才一體(ti) 化配置,實現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良性循環,促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深度融合。
記者了解到,為(wei) 加快推動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我省將瞄準未來科技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製高點,在通用量子計算機、新一代人工智能、腦機接口、6G移動通信、第三代半導體(ti) 等領域,統籌實施一批產(chan) 業(ye) 前瞻技術研發項目。聚焦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集中力量實施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項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力爭(zheng) 在高端通用計算芯片、高純度電子化學試劑、仿真設計一體(ti) 化軟件、精密高效增材製造等關(guan) 鍵環節取得重大突破。加快超算中心、超算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支撐數字經濟發展。
為(wei) 加快推動企業(ye) 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我省將探索組建創新聯合體(ti) ,支持行業(ye) 龍頭企業(ye) 牽頭,整合高校院所等各類創新資源,組建任務型、係統型、應急型、實體(ti) 型等“四型”創新聯合體(ti) ,共同開展聯合攻關(guan) ,做實做強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將發揮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聯合體(ti) 功能,打造種業(ye) 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新模式。
此外,我省還將發揮蘇南自創區引領帶動作用、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示範作用、長三角科技創新開路先鋒作用、創新型城市重要節點作用,加快推動區域協同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 本報記者 蔡姝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