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人民時評)
廣東(dong) 深圳實行生活垃圾強製分類,實現生活垃圾的全量焚燒和零填埋,資源回收率達42%;安徽銅陵、遼寧盤錦通過“無廢礦山”“無廢油田”建設,將廢棄礦山變成“綠水青山”,再發展旅遊觀光將其變成“金山銀山”;重慶積極創建“無廢”學校、小區、機關(guan) 等,營造共建共享氛圍,推動公眾(zhong) 形成綠色生活方式……近年來,我國在深圳等11個(ge) 城市和雄安新區等5個(ge) 特殊地區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統籌城市發展與(yu) 固體(ti) 廢物管理,取得較好的生態環境效益、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
由於(yu) 試點形成了“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ti) 係和一批可推廣示範模式,當前我國“無廢城市”建設進入快車道。前不久,生態環境部會(hui) 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個(ge) 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提出推動100個(ge) 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
在現階段,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是從(cong) 城市整體(ti) 層麵深化固體(ti) 廢物綜合管理改革的有力抓手,也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題中之義(yi) 。一方麵,我國固體(ti) 廢物產(chan) 生強度高、利用不充分,與(yu) 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還有較大差距,需要加大治理力度,讓群眾(zhong) 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另一方麵,提升固體(ti) 廢物綜合管理水平,使之與(yu) 城市建設和管理有機融合,有助於(yu) 推動城市加快形成與(yu) 新發展理念相匹配的空間格局、產(chan) 業(ye) 結構、工業(ye) 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消費模式,提高城市綠色發展水平。
事實上,“無廢城市”並不是沒有固體(ti) 廢物產(chan) 生,也不意味著固體(ti) 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ti) 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將固體(ti) 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這與(yu) 當前我國城市的治理水平和發展方向是相適應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鼓勵有條件的省份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目前,浙江已在全省推開“無廢城市”建設。
“無廢城市”建設,對於(yu)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固體(ti) 廢物治理一頭連著減汙,一頭連著降碳。國內(nei) 外的實踐表明,加強固體(ti) 廢物管理對降碳有明顯作用。有關(guan) 機構對全球45個(ge) 國家和區域的固體(ti) 廢物管理碳減排潛力相關(guan) 數據的分析結果顯示,通過提升工業(ye) 、農(nong) 業(ye) 、生活和建築領域4類固體(ti) 廢物的全過程管理水平,可以實現相應國家碳排放減量的13.7%至45.2%。
“無廢城市”建設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共識,形成工作合力。尤其要注重動員全社會(hui) 參與(yu) ,讓“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但推進策略可以差異化,各地應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特點等具體(ti) 情況,實事求是製定實施路線圖,落實好技術支撐、市場培育、資金保障等。
“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不僅(jin) 更注重環境保護,還在於(yu) 讓經濟發展過程資源利用率更高、社會(hui) 效益更好。以“無廢城市”建設為(wei) 契機,推動城市全麵綠色轉型,助力全社會(hui) 形成綠色生產(chan) 和生活方式,不僅(jin) 能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也將讓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8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