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再調派4300名黨員幹部支援津南區
繼1月14日天津選派1000名黨(dang) 員幹部支援津南區後,1月18日、19日,又先後分兩(liang) 批從(cong) 市直機關(guan) 和市屬事業(ye) 單位調派4300人馳援津南區。
“暮色見召征途令,華霓初上赴津南。有誌百戰穿白甲,不破疫情終不還。”奔赴津南區的大巴車上,市科技局辦公室副主任劉愛林即興(xing) 做了一首小詩。
“18日夜,我們(men) 在八裏台第二小學的教室裏合衣而睡,隨時待命。”19日一早,他們(men) 緊急進駐雙興(xing) 東(dong) 裏小區,負責把守防控門戶,做好生活物資保障、開展心理疏導等。
“做好防護。”“等你凱旋”……最近兩(liang) 天,微信裏的留言讓劉愛林倍感溫暖。接下來,他將和19個(ge) 同事一道,與(yu) 疫情奮戰到底:“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也是土生土長的津南人,這既是我的使命,也是保衛家鄉(xiang) 義(yi) 不容辭的責任。”
18日下午,正在薊州老家的天津海河傳(chuan) 媒中心平媒總編室副主任胡然,接到通知後立即驅車3小時追上大部隊。“我哥哥是一名醫生,一周前已進入津南。打仗親(qin) 兄弟、上陣父子兵,他一直是我的榜樣,盡管不能見麵,但我時刻感覺與(yu) 哥哥並肩戰鬥。”
有著20多年新聞采訪經驗的他,已進駐鹹水沽鎮。“今後,除了完成抗疫任務,我還將近距離感受天津市民攜手抗疫的行動,真實記錄大家的生活狀態,這是一名記者的使命與(yu) 擔當。”他說。
“爸,你去吧,我為(wei) 有你這樣的老爸而驕傲。”帶著9歲兒(er) 子的鼓勵,新華中學團委書(shu) 記徐春暉星夜奔赴津南區。
“黨(dang) 有號召,團有行動。能在全市疫情防控攻堅階段貢獻一份力量,感覺十分光榮。”現在,徐春暉正與(yu) 60餘(yu) 名戰友一起,負責鑫洋園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保障與(yu) 核酸篩查等工作。
雖然條件艱苦、節奏緊張,但他們(men) 毫無怨言,幹勁十足。“我們(men) 學校的校訓就是‘艱苦必勝’,在這次戰‘疫’中,我對這四個(ge) 字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等到戰勝疫情,勝利歸來,一定將這些心得好好跟孩子和學生說說。”徐春暉說。
18日晚8時,拿著簡單的行裝,市委宣傳(chuan) 部文改辦一級主任科員尚明星迅速與(yu) 150餘(yu) 名宣傳(chuan) 係統黨(dang) 員幹部會(hui) 合,馳援津南區。
“晚上10時30分,我們(men) 到達英華實驗中學,接受培訓後,就地在教室休息。”尚明星說,轉天一早,他們(men) 作為(wei) 第一批先遣隊趕往眾(zhong) 惠裏小區,值班值守、解決(jue) 居民生活需求、協助進行核酸篩查……“與(yu) 病毒鬥爭(zheng) ,就是與(yu) 時間賽跑,作為(wei) 一名黨(dang) 員幹部,關(guan) 鍵時刻必須衝(chong) 在最前線,堅決(jue) 完成市委交給的任務,努力讓老百姓過上安全年、放心年!”他說。
大戰當頭,一聲令下,市財政局30名青年幹部迅速整理行囊奔赴津南區。他們(men) 中,有的孩子還不到1歲,有的另一半已身處抗疫一線,有的老人重病住院急需照料,但大家都聞令而動,全力克服種種困難,火速入列。
“青春在奮鬥中最美,我們(men) 的每一分努力,都將為(wei) 盡快戰勝疫情增添一分保障。”作為(wei) 領隊,19日淩晨5時,市財政局征收局副局長王楠才開完會(hui) ,兩(liang) 個(ge) 小時後,又與(yu) 同事馬不停蹄奔赴辛莊鎮上悅花園小區,點對點做好14棟1000多戶居民的日常服務,確保他們(men) 足不出戶、生活無憂。
“我們(men) 必將帶著勝利歸來!”他說。(記者 李國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