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開區竹華裏14號樓封控區的值守故事:我會守在這裏,直到解封那天
在天津市南開區竹華裏14號樓封控區,自1月8日深夜接到任務後,來自區文化和旅遊局的幹部王瑞和其他下沉幹部已經值守超過十天了。
經曆隔離 向抗疫人員學習(xi)
對於(yu) 普通居民來講,封控區即“禁區”。根據要求,封控區內(nei) 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等管控措施。要想讓封控區內(nei) 的居民生活正常運轉,需要大量人力提供保障。
當初接到任務時,王瑞匆忙收拾了一下,帶上幾件衣服就出來了。住在西青區中北鎮的他,因為(wei) 上個(ge) 月發生過疫情,所在的小區前不久剛剛解除管控。經曆過隔離生活,工作人員和誌願者的工作狀態讓王瑞印象深刻。“他們(men) 太不容易了。這次我也成為(wei) 了一名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工作者,就要像他們(men) 一樣!”
兩(liang) 點一線 每天都超兩(liang) 萬(wan) 步
“您好,您需要什麽(me) ?”“您點的東(dong) 西送到小區門口了嗎?稍等,我們(men) 這就去取。”“各位居民朋友,一會(hui) 兒(er) 做核酸采樣,大家準備好身份證,等待醫務人員上門。”穿著防護服,每天在封控區和隔離酒店之間兩(liang) 點一線,王瑞每天的步數都超過兩(liang) 萬(wan) 步。
竹華裏14號樓共有5個(ge) 樓門,負責值守該樓的工作人員分成3組,采取“三班倒”,每組10個(ge) 人,2個(ge) 人負責一個(ge) 樓門,主要任務是為(wei) 封控區居民輸送必要的生活用品,清理生活垃圾,同時起到溝通和銜接作用。溝通方式很多,王瑞告訴記者,居民最喜歡的是比較原始的方式──在陽台上直接說。“因為(wei) 樓層不算高,大家隨時可以看到我們(men) ,有什麽(me) 需要就直接說,就像鄰居見麵打招呼一樣,雖然隔著幾層樓,心裏的距離卻很近。”
解封之後 想和家人吃頓飯
“我在封控區值守,她在方艙做核酸檢測工作,家裏是暫時顧不上了。”王瑞的妻子是一名醫務工作者,這次也加入了戰“疫”隊伍。讓兩(liang) 人欣慰的是,幾輪核酸篩查過後,情況越來越好,大家從(cong) 一開始的緊張、擔心到現在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
王瑞所在的工作群收到了來自竹華裏14號樓一位居民發來的微信:“願疫情盡快過去,我們(men) 早日出家門,你們(men) 早日進家門!”王瑞很興(xing) 奮:“感覺再苦再累也值了,我願做居民信賴和依靠的‘大白’,我會(hui) 一直堅守在這裏,直到解封的那一天!”
憧憬著解封的那一刻,王瑞最希望和家人吃頓飯:“爸爸說等疫情結束了,給我倆(lia) 做一頓好吃的,我答應了。”(記者 廖晨霞 通訊員 魏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