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規範書寫呈現漢字之美
漢字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結晶,是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文化的重要載體(ti) 。不久前,在中宣部出版局召開的規範使用漢字工作座談會(hui) 上,與(yu) 會(hui) 人員一致認為(wei) ,加強漢字使用的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勢在必行。進一步開展漢字使用的規範和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發揮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社會(hui) 生活中的作用,促進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
漢字是意美、形美、音美“三美”兼具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少數幾種兼具實用價(jia) 值和審美價(jia) 值、可以構成書(shu) 法藝術的字體(ti) 之一。曆代書(shu) 法家創造的多姿多彩的書(shu) 法藝術,是中國代表性的藝術形式,體(ti) 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美學精神和審美理念。然而,近年來,一些個(ge) 人和機構為(wei) 了追求標新立異、突出視覺衝(chong) 擊,忽視漢字的書(shu) 寫(xie) 規範、書(shu) 寫(xie) 技法和文化內(nei) 涵、審美特征,故意將漢字筆畫和結構進行粗俗、草率的誇張變形,創造出一些拙劣的字庫字體(ti) 產(chan) 品,亟待予以規範。
公共空間中的漢字是否準確、規範、優(you) 美,所使用的字體(ti) 風格是否合適,事關(guan) 全社會(hui) 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yang) ,必須引起重視。以醜(chou) 為(wei) 美、以怪為(wei) 美的字體(ti) 出現在公共空間,不但不能體(ti) 現漢字之美,反而會(hui) 降低全社會(hui) 的審美水平,不利於(yu) 大眾(zhong) 漢字書(shu) 寫(xie) 規範意識和審美趣味的培養(yang) ,也會(hui) 對青少年產(chan) 生誤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作為(wei)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定地位,並規定“公共服務行業(ye) 以規範漢字為(wei) 基本的服務用字”。當漢字被應用於(yu) 出版、影視、媒體(ti) 、展覽、廣告等麵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領域時,使用規範應該是基本要求,在網絡空間也同樣如此。公共空間中的漢字規範而優(you) 美,會(hui) 在無形中營造美的氛圍,提升大眾(zhong) 的審美素養(yang) 。
規範是美的基礎。規範漢字使用,並不是拒絕個(ge) 性化的漢字書(shu) 寫(xie) ,而是提升審美水平的題中之義(yi) 。對字庫設計者和相關(guan) 企業(ye) 來說,需要強化把關(guan) 意識,提升審美水平。書(shu) 法是一門藝術,每一種經典字體(ti) 的誕生都是書(shu) 法家苦心孤詣、千錘百煉的結晶,都是在取法先人、學習(xi) 傳(chuan) 統、融會(hui) 貫通之後的成果,都融匯著書(shu) 法家的藝術個(ge) 性和時代精神的精華。放下浮躁的心態,紮紮實實練好基本功,才能更好創新。在信息時代規範使用漢字、提升書(shu) 法審美素養(yang) ,應加強行業(ye) 引導,指導相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聯合發出規範用字倡議,遴選推薦優(you) 秀字體(ti) ,引導出版、影視、媒體(ti) 領域提升規範用字的自覺意識,落實好規範用字的各項要求。同時,有必要加強標準研製,指導相關(guan)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開展研究,推動相關(guan) 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立項、編製工作,為(wei) 規範用字提供技術支撐。
漢字是極具代表性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神標識。順應信息時代的要求,不斷推進漢字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弘揚以漢字為(wei) 載體(ti) 的中華優(you) 秀文化,才能把漢字最美的特征展示出來,讓其更好地服務人民生活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