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警惕搶票軟件背後的風險(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2-01-28 11:1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警惕搶票軟件背後的風險(人民時評)

  今年春運大幕已正式開啟。40天的時間裏,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2.8億(yi) 人次。與(yu) 此同時,今年春運全路客運最大能力安排比2019年同期增長10%以上。全國鐵路也從(cong) 1月10日零時起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經過這次調圖,全國鐵路客貨列車開行總量分別達到5231對、10606對。日益提升的客運能力、不斷優(you) 化的列車開行結構,讓人們(men) 的返鄉(xiang) 之路更為(wei) 順暢。

  由於(yu) 春運期間客流量大,部分熱門路線和熱門日期的車票,也出現了“搶手”的現象。一些搶票軟件瞄準這一情況,推出花樣繁多的搶票“服務”。有的將搶票分為(wei) 低速、快速、高速、極速等多個(ge) 等級,對應不同的預估搶票成功率,收費依次升高;有的則設置普通用戶搶票和會(hui) 員搶票等不同類型,購買(mai) 會(hui) 員需支付一定的費用,且會(hui) 員也分為(wei) 多個(ge) 層級;還有的宣稱免費,卻要求用戶把軟件鏈接發到社交平台以完成“好友幫搶”“好友助力”等加速任務……麵對這些五花八門的“加速包”“助力包”,以及所謂的“優(you) 先購票”等噱頭,廣大乘客應該保持足夠的警惕和清醒的認識。

  實際上,無論是哪款購票軟件,最終都需要在鐵路12306購票係統排隊。目前來看,多數搶票軟件的原理是利用技術手段不斷刷新餘(yu) 票、提高需求提交的速度,從(cong) 而提高搶到車票的概率。一些平台把搶票成功率和用戶等級、加速分級等相掛鉤,但規則和優(you) 先次序並不透明,所謂“預估搶票成功率”往往也缺乏足夠準確的依據。在無從(cong) 辨別真假的情況下,消費者往往會(hui) 被這樣的“成功率”誤導,認為(wei) 加錢等於(yu) 增加概率,進而被誘導持續付費。一旦花費高價(jia) 卻沒搶到票,則會(hui) 因為(wei) 搶票軟件擁有解釋空間而難以維權。不僅(jin) 如此,一些技術手段需要占用大量網絡資源,對12306平台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搶票軟件也擾亂(luan) 了正常的購票秩序。

  除了誘導消費、存在各種收費陷阱、部分車票無法在網上辦理退改簽等問題,還值得警惕的是,搶票軟件存在個(ge) 人隱私的泄露風險。多數搶票軟件需要旅客提供個(ge) 人身份和12306購票賬號、密碼等信息,有的還要求用戶上傳(chuan) 身份證照片。一旦因為(wei) 軟件平台管理不善出現信息泄露,或被黑客竊取,這些個(ge) 人信息就有可能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用於(yu) 某些商業(ye) 行為(wei) ,甚至成為(wei) 網絡詐騙等活動的“突破口”,最終讓用戶蒙受更大的經濟損失。

  事實上,12306購票係統早就上線了“候補購票”功能,且已全麵推廣,覆蓋所有旅客列車。旅客遇到所選車次無票時,可以通過係統提交購票需求,支付成功後便能進入候補隊列。一旦有旅客退改簽,或鐵路根據運輸能力新增加車票,係統將自動為(wei) 旅客兌(dui) 現候補購票需求。為(wei) 適應疫情防控條件下的旅客出行規律,鐵路部門今年還將候補購票最晚截止時間由開車前6小時調整為(wei) 2小時。因此,與(yu) 其因使用搶票軟件而承擔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信息泄露風險,不如用好12306購票係統的“候補購票”功能。

  一張小小的車票,承載的是濃濃的鄉(xiang) 愁。與(yu) 過去相比,如今的交通出行方式更加多元,鐵路網絡在不斷完善,人們(men) 購票也更加方便、快捷。希望消費者擦亮雙眼,對搶票軟件背後的風險保持警惕。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