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長三角年度關鍵詞|共富
“治國之道,富民為(wei) 始。”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公布。作為(wei) 改革開放先行地,浙江被中央賦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重大使命,這也是浙江新發展階段的一個(ge) 重要曆史機遇。《意見》明確,要“更加主動對接上海、江蘇、安徽,更好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如何在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的過程中實現共同富裕?如何更好發揮自身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全國共同富裕中的作用?這些問題成為(wei) 浙江省的必答題。
在實現共同富裕中展現浙江擔當
浙江把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重大戰略作為(wei) 引領,緊扣“一體(ti) 化”“高質量”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充分發揮自身數字經濟、民營經濟、美麗(li) 經濟等特色優(you) 勢,攜手長三角兄弟省市,創新一體(ti) 化發展體(ti) 製機製,推動重點區域聯動發展,為(wei) 長三角乃至全國實現共同富裕注入了強勁動力。
這一年,浙江繼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金南翼”。鼓勵都市圈聯動發展,大力推動杭州、寧波、溫州、金義(yi) 四大都市區建設,唱好杭州、寧波“雙城記”,積極推動嘉興(xing) 和湖州全麵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不斷發揮11個(ge) 設區市在長三角地區的功能與(yu) 作用,促進環杭州灣地區、溫台地區和浙西南地區的經濟互動,從(cong) 而縮小區域發達地區與(yu) 欠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同時,浙江不斷強化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對周邊區域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通過共建文化旅遊、自然生態、科技創新廊道、科創“飛地”和產(chan) 業(ye) 合作園區等方式,深化產(chan) 業(ye) 協同,促進高端資源合理配置,打造經濟增長極。2021年11月30日,浙江創新中心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飛地園正式啟用。
這一年,浙江省著力推進更高水平協同開放,打造對外開放新平台,參與(yu) 共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加快建設寧波舟山港世界一流強港,提升“義(yi) 新歐”中歐班列市場競爭(zheng) 力。2021年6月7日,浙江金華至匈牙利首發中歐班列從(cong) “義(yi) 新歐”金義(yi) 新區平台啟程。同時,在長三角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麵,浙江省縱深推進義(yi) 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緊抓滬舟甬、滬甬跨海通道及沿海高鐵等戰略性工程。2021年12月29日,作為(wei) 寧波舟山港主通道項目重要組成部分的舟岱大橋正式通車。
這一年,浙江省積極共建科技創新共同體(ti) ,共同打造長三角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開展長三角關(guan) 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guan) ,推動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創新策源地,協作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2021年11月19日,長三角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聯盟正式組建成立。此外,浙江作為(wei) “兩(liang) 山理論”發源地,充分釋放“綠水青山”發展動能,共建生態文化旅遊廊道,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不斷深化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麵,浙江充分利用滬蘇皖的創新要素,將滬蘇皖的創新人才、高新技術與(yu) 優(you) 質資本高水平“引進來”,提高產(chan) 業(ye) 技術水平與(yu) 勞動生產(chan) 率,促進要素的集聚式利用,擴大生產(chan) 規模,創造更多的勞動就業(ye) 機會(hui) ,提高勞動就業(ye) 率,吸收富餘(yu) 勞動力,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同時,通過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提高產(chan) 業(ye) 集聚與(yu) 輻射效應,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
蘇南引領、蘇中崛起、蘇北趕超
區域發展協調性持續增強,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有力實施,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增長與(yu) 全省經濟發展保持同步,良性互動格局加快形成,人民群眾(zhong) 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足達到新高度、新水平,脫貧攻堅成效位居發達省份前列。從(cong) “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到“要在新起點上接續奮鬥,推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站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曆史交匯點上,江蘇緊扣“一體(ti) 化”和“高質量”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在實現區域共同富裕方麵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一年,江蘇主動服務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切實加強與(yu) 浙皖戰略協同,在長三角一體(ti) 化重點領域建設中積極展現江蘇作為(wei) 。
近年來,江蘇經濟始終保持持續增長態勢,人均GDP穩居發達省份前列。同時,城鄉(xiang) 收入差距不斷縮小,縣(市)區經濟實力逐步提升,2020年全國百強縣(市)之中江蘇百強縣(市)有23個(ge) ,前四強來自江蘇的昆山、江陰、張家港和常熟;2021年全國百強縣(市)中江蘇百強縣(市)總數24個(ge) ,位居全國第一,前四強依舊是昆山、江陰、張家港和常熟。但從(cong) 全域來看,地區差距、城鄉(xiang) 差距、行業(ye) 差距、收入差距等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等矛盾問題長期存在且一定程度上製約了江蘇省整體(ti) 社會(hui) 經濟發展。尤其是蘇南、蘇中、蘇北三個(ge) 地區的發展狀況存在較大差異,是共同富裕必須解決(jue) 的核心問題。
過去一年,江蘇奮力推動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蘇南現代化建設試點持續推進,相關(guan) 創新政策有序向蘇中、蘇北拓展。寧錫常接合片區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複,全麵賦予5項改革試點任務,體(ti) 製機製創新活力更大程度釋放。
2021年11月24日,在江蘇省第十四次黨(dang) 代會(hui) 上,江蘇提出將支持“蘇南引領、蘇中崛起、蘇北趕超”,支持蘇中地區跨江融合,加快實現中部崛起;支持蘇北地區發揮優(you) 勢,努力實現跨越趕超。
一道長江,將富裕的蘇南與(yu) 落後的蘇北一分為(wei) 二。蘇北地區與(yu) 蘇南、蘇中的發展差距明顯,是江蘇整體(ti) 發展的短板。江蘇的共同富裕離不開蘇北的富裕。從(cong) 2021年1至11月地方財政收入來看,蘇北地區已有4縣明確超30億(yi) 。而盱眙縣作為(wei) 2020年蘇北乃至江蘇唯一一個(ge) 地方財政收入低於(yu) 20億(yi) 的縣,也是江蘇縣域經濟“墊底”的縣,在2021年1至11月,地方財政收入也已達19.7億(yi) 。此外,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21年1至11月,沭陽縣以58.1億(yi) 的地方財政收入位居蘇北地區首位。這個(ge) 曾經的“打工大縣”,如今依托花木產(chan) 業(ye) 資源,吸引了超27.3萬(wan) 人返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
加快蘇北振興(xing) ,是江蘇省委、省政府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ju) 措。這一年,蘇北的不斷趕超,讓江蘇省在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2021年上半年,蘇州宿遷工業(ye) 園區、無錫徐州工業(ye) 園區、寧淮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等7家共建園區規模以上企業(ye) 160家,實現工業(ye) 產(chan) 品銷售收入198億(yi) 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6億(yi) 元。南北共建園區是江蘇省委、省政府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ti) 。2021年11月初,鎮江連雲(yun) 港工業(ye) 園區高質量發展總體(ti) 方案正式獲批,江蘇南北共建園區發展揭開“新篇章”。
如果說蘇北是江蘇省的經濟窪地,那麽(me) 宿遷則是“窪地中的窪地”。2021年12月26日,蘇州·宿遷南北掛鉤合作20周年暨蘇宿工業(ye) 園區建設15周年發展大會(hui) 在宿遷舉(ju) 行。活動中,蘇州5個(ge) 縣級市(區)分別與(yu) 宿遷結對縣(區)簽約,一批產(chan) 業(ye) 項目和基金項目簽約。據了解,截至目前,宿遷共承接蘇州各類轉移項目952個(ge) ,計劃總投資1899億(yi) 元,到位金額780億(yi) 元,累計實現稅收123億(yi) 元,帶動就業(ye) 近50萬(wan) 人。
這一年,江蘇省南北共建園區5家省級創新試點和4家省級特色園區發展規劃獲批,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全麵展開。積土為(wei) 山,積水為(wei) 海,蘇宿工業(ye) 園區更是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帶動當地人員就業(ye) ,將共建園區打造成為(wei) 宿遷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不斷推進南北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
“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的安徽步伐
2021年2月9日,安徽省出台《皖北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通過有序推動皖北地區加快產(chan) 業(ye) 承接步伐,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鮮明、優(you) 勢互補的空間承載新格局,將集聚區打造成為(wei) 長三角高質量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的優(you) 選地。
安徽皖北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區位優(you) 勢明顯。其麵積和常住人口分別占安徽省的37.8%和48.4%,土地和勞動力資源豐(feng) 富,是長三角一體(ti) 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板塊,具備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的廣闊空間和巨大潛力。著力推動皖北振興(xing) 則是安徽紮實推進共同富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建設皖北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集聚區也成為(wei) 安徽省實施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先手棋”。
這一年,安徽省宿州市繼續高位推進產(chan) 業(ye) 轉移集聚區建設,著力打造皖北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優(you) 選地”,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逐漸成為(wei) 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的“排頭兵”。2021年1月4日,安徽省宿州市蕭縣與(yu) 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簽訂了《泉山區人民政府蕭縣人民政府深化合作協議》,從(cong) 10個(ge) 方麵推動跨行政區產(chan) 城融合發展。6月4日,蕭縣與(yu) 上海房德科創企業(ye) 發展集團簽署合作框架,推進產(chan) 業(ye) 園區建設發展領域合作。張江蕭縣高科技園是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首個(ge) 縣級示範基地,9月29日,蕭縣人民政府與(yu) 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實現了兩(liang) 地科技創新資源的有效交流與(yu) 互動融合,完成了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安徽縣域城市首次全麵戰略合作,推進了長三角區域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同時,蕭縣和天長市把縣域結對幫扶作為(wei) “一把手”工程,兩(liang) 地積極探索,構建“部門共建、鄉(xiang) 鎮共建、村級共建”的立體(ti) 化幫扶體(ti) 係。
“十三五”期間,皖北地區工業(ye) 化、城鎮化持續提升,城鎮化率從(cong) 42.2%提高到47.8%,年均提高1.1個(ge) 百分點,高於(yu) 全省0.12個(ge) 百分點。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年均增長20.3%,高於(yu) 全省3個(ge) 百分點。“皖北振興(xing) ”是共同富裕的後發優(you) 勢,今年,安徽還將全麵開展皖北與(yu) 滬蘇浙城市間結對幫扶,加快補齊城鄉(xiang) 基礎設施短板。
“包郵區”大動作 長三角開啟共富新模式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為(wei) 進一步縮小長三角區域內(nei) 發展差距,去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滬蘇浙8個(ge) 市區結對合作幫扶皖北8市。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特色、發展水平、合作基礎等因素,幫扶城市包括上海市3個(ge) 區、江蘇省3個(ge) 市、浙江省2個(ge) 市,受幫扶城市包括安徽省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陽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共8個(ge) 市。結對合作幫扶工作期限為(wei) 2021年至2030年。根據《方案》,具體(ti) 結對安排如下:
上海市閔行區——安徽省淮南市。
上海市鬆江區——安徽省六安市。
上海市奉賢區——安徽省亳州市。
江蘇省南京市——安徽省滁州市。
江蘇省蘇州市——安徽省阜陽市。
江蘇省徐州市——安徽省淮北市。
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宿州市。
浙江省寧波市——安徽省蚌埠市。
此外,《方案》還對結對合作幫扶的重點任務進行明確。結對城市將開展幹部互派掛職。共建省際產(chan) 業(ye) 合作園區,探索創新飛地、園中園等模式和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等機製,鼓勵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ye) 率先布局,積極推進產(chan) 業(ye) 轉移與(yu) 承接。搭建資本與(yu) 項目對接平台,按照市場化機製探索設立專(zhuan) 項基金,梳理重大項目清單,推動項目和資本高效對接。加強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協同,建設優(you) 質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供應基地。加強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合作,共同開拓優(you) 勢旅遊資源,聯合開發跨省市旅遊路線和新產(chan) 品。提升民生共享水平,推動優(you) 質教育、醫療、康養(yang) 等資源共建共享。搭建人力資源供需和高技能人才共享平台,共同培訓培養(yang) 各類專(zhuan) 業(ye) 人才。
城市間的結對合作幫扶在長三角已不是首次。2001年起,江蘇省便有了“南北掛鉤”,而“山海協作”在浙江也已實施了近20年,但這些都是省內(nei) 城市間的幫扶。皖北是安徽經濟發展的薄弱地區,新的幫扶模式開啟後,將有利於(yu) 加快皖北振興(xing) ,推動整個(ge) 長三角北部地區的發展。《方案》的出台,對於(yu) 總結推廣長三角共富新模式的創新舉(ju) 措和經驗做法、協調解決(jue) 有關(guan) 問題困難、推動結對合作幫扶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有著積極意義(yi) 。
1月17日上午,安徽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五次會(hui) 議開幕,省長王清憲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2021年,安徽省預計全省GDP增長8%,總量突破4萬(wan) 億(yi) 元,這標誌著,長三角“三省一市”集體(ti) 邁入4萬(wan) 億(yi) 時代。在此基礎上,合作幫扶的新模式讓安徽大部分地市都被納入了江浙滬的幫扶範圍,也標誌著長三角三省一市正式開啟共同富裕的新時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