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艾愛國:一心在一藝 焊花鑄匠心

發布時間:2022-01-28 14:13:00來源: 人民網

 

  個(ge) 頭不高,一身洗到褪色的藍灰工作服,搭配著一雙黑色帶毛皮鞋。麵對鏡頭時,他有些手足無措;可一拿起焊槍,便神采奕奕,像立馬換了個(ge) 人。

  他,便是2021年6月榮獲“七一勳章”的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湘鋼”)焊接顧問艾愛國。

  “做事情就要做到極致、做工人就要做到最好。”從(cong) 19歲進湘鋼當工人,艾愛國已經在焊接崗位上工作了半個(ge) 多世紀,如今年過七旬的他早就到了退休的年紀,因被湘鋼返聘,又選擇繼續留在了熟悉的“戰場”上。

  “我的製勝法寶就是不瞎幹”

  “一個(ge) 外資項目的防腐管道出現問題,若直接焊接會(hui) 破壞防腐層,這可怎麽(me) 辦?”上午十點,艾愛國接到了一通求助電話。

  問清所有參數後,艾愛國一頭撲在電腦前開始查閱資料,比照自己積累的經驗筆記,商定焊接工藝,給出解決(jue) 問題的“最優(you) 解”。

  在艾愛國看來,焊接難就難在焊接材料、手法選取、工藝方案的製定……每一步細節的把握,步驟的落實,僅(jin) 靠焊工熟練的“蠻力”遠遠不夠,還得依靠專(zhuan) 業(ye) 理論的“巧勁”助攻,這也是艾愛國一直以來的工作習(xi) 慣。

  “一個(ge) 行業(ye) ,沒有理論的支撐,是走不遠的。”這些年,光紙質版的筆記,艾愛國就整理了至少十幾萬(wan) 字。

  在艾愛國焊接實驗室,一本本密密麻麻寫(xie) 滿各種參數的工作日記,記錄下了這位焊接 “領軍(jun) 人”的成長軌跡,一幕幕技術攻堅的畫麵也不由地躍然紙上。

  1984年,為(wei) 解決(jue) 我國鋼鐵產(chan) 能發展的“卡脖子”難題,突破國外對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零部件的限製,艾愛國帶領隊伍參加了“貫流式”新型高爐紫銅風口研製,並大膽提出了當時國內(nei) 尚未普及的“手工氬弧焊接法”。

  攻關(guan) 並非易事。第一次正式焊接失敗後,艾愛國躺在床上,滿腦子都是上午在工作間操作的流程與(yu) 動作,輾轉反側(ce) 難以入眠,索性翻下床,掏出筆記本,分析起失敗的原因。就這樣,在試驗中一次次創新,對焊機、焊槍逐一改進,終於(yu) 摸索出了最佳焊接條件,成功完成了此次焊接攻關(guan) 任務。

  “從(cong) 實踐中提煉經驗,從(cong) 理論上搞清門道,我的製勝法寶就是不瞎幹。”在接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榮譽勳章時,他如是說道。

  幾十年如一日,艾愛國的步伐並未因年齡的增長而放慢。隨著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不斷鋪開,艾愛國的筆記也越來越厚。

  如今,艾愛國已累計為(wei) 冶金、礦山、機械、電力等行業(ye) 攻克技術難關(guan) 400多個(ge) ,改進工藝100多項。

  “我這輩子隻做焊接這一件事”

  “他真是個(ge) ‘拚命三郎’。”談及艾愛國,湘鋼技術橋梁鋼研發工程師範明感歎道,我們(men) 都叫他“艾勞模”。

  2015年,遼寧省規劃設計院在走訪多地尋求耐候橋梁鋼的技術項目合作後,來到了最後一站——華菱湘鋼。在了解當時國內(nei) 耐候橋梁鋼的情況後,艾愛國根據遼寧省規劃設計院提供的參數,二話不說帶領團隊,開始了攻關(guan) 工作。

  “有時候淩晨兩(liang) 三點突然有了新想法,艾愛國便會(hui) 起身自己跑去實驗室做試驗”。範明表示,正是這種不分晝夜、刻苦鑽研的精神,使得一份完美的焊接工藝報告,在兩(liang) 個(ge) 月後送到了對方的手裏,不僅(jin) 贏得對方連連稱讚,還成功拿下該項目的“入場券”。

  在華菱湘鋼,人人知道艾愛國沒什麽(me) 業(ye) 餘(yu) 愛好,除了辦公室就是實驗室。

  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複盤昨天的工作情況,看看有無棘手問題需要處理;晚上下班回家,一頭鑽進焊接理論書(shu) 籍中,常常研讀到深夜。

  對於(yu) 艾愛國來說,在崗的每一天都是嶄新的、充滿挑戰的。

  “焊接是我一輩子熱愛的事情,上班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樂(le) 趣,你不讓我上班,我反而難受。”艾愛國的女兒(er) 在廣東(dong) 生活,前幾年想接退休的父親(qin) 過去享清福,卻被拒絕了。

  如今,在焊工領域深耕半個(ge) 多世紀的艾愛國依然堅守一線,帶過不下600名徒弟。他們(men) 當中,不少人早已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湖南省勞動模範等多項榮譽。還有不少徒弟學成後,在國內(nei) 各個(ge) 大型企業(ye) ,成為(wei) 了焊接班組的骨幹力量。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ju) 。

  一把焊槍,一雙妙手,艾愛國用紮實的技藝,“縫紉”著鋼鐵筋骨;千度烈焰,萬(wan) 次攻關(guan) ,艾愛國用堅韌的意誌,攻克著件件難題。

  談及未來,艾愛國表示:“隻要國家有需要,就會(hui) 一直幹下去。”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