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千億級區總數增至9個
原標題: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千億(yi) 級區總數增至9個(ge)
哪些區(市)縣舞好龍頭?
哪些產(chan) 業(ye) 起到“四梁八柱”的支撐作用?
成都經濟運行呈現哪些新特點?
剛剛結束的成都市“兩(liang) 會(hui) ”上,政府工作報告曬出了2021年成都經濟基本盤。
2021年,成都全市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1.9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8.6%,超2021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預期目標1.1個(ge) 百分點,兩(liang) 年平均增長6.3%。
日前,成都商報-紅星新聞采訪成都市發改委,“複盤”2021年成都經濟的質與(yu) 量。
站上新位勢
千億(yi) 級區總數增至9個(ge) 百億(yi) 級區(市)縣站上新台階
在全市經濟穩中有進的大盤中,23個(ge) 區(市)縣爭(zheng) 先進位、刷新排名,部分區(市)縣取得階梯性突破,站上新的位勢。
其中,成都的千億(yi) 級區總數增至9個(ge) 。
成都高新區地區生產(chan) 總值突破2800億(yi) 元、增長11.1%,新增上市公司11家,淨增高新技術企業(ye) 610家,高新綜保區進出口額連續第4年全國排名第一。
龍泉驛區首次邁上1500億(yi) 元台階,全年整車產(chan) 量104.3萬(wan) 輛、連續6年超百萬(wan) ,獲評“2021最具投資吸引力產(chan) 業(ye) 園區”。
成華區經濟增速達9.9%、居中心城區首位,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1273.3億(yi) 元,全國百強區排位提升4位。
雙流區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1130.6億(yi) 元、增長8.7%,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突破1000億(yi) 元,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19.3%。
新都區首次突破1000億(yi) 元大關(guan) ,依托關(guan) 鍵“鏈主”成飛、中車等引進“鏈屬”企業(ye) 100餘(yu) 家,帶動民間投資占比提升至73.3%。
百億(yi) 級區(市)縣競相站上新台階。
郫都區突破700億(yi) 元,青白江區、彭州市邁上600億(yi) 元台階,金堂縣突破500億(yi) 元。
其中,彭州市實現5年跨上3個(ge) 百億(yi) 台階,2021年地區生產(chan) 總值602.0億(yi) 元、增長11.2%,增速居全市第一,新材料產(chan) 業(ye) 實現產(chan) 值539.4億(yi) 元、增長35%。
成都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在解讀區(市)縣數據時表示,從(cong) 各區(市)縣經濟總量、經濟增速和排名可以看出,成都的經濟靠中心城區發揮“穩定器”作用、城市新區起到“發動機”作用、郊區新城起到“加速器”作用。不同層次的經濟地理支撐全市規模能級提升、功能結構優(you) 化。
建圈強鏈
誕生全省首家本土世界500強企業(ye)
從(cong) 產(chan) 業(ye) 結構來看,成都的產(chan) 業(ye) 結構正不斷優(you) 化。數據顯示,三次產(chan) 業(ye) 增加值分別增長4.8%、8.2%和9.0%。
其中,工業(ye) 經濟穩中提質。五大先進製造業(ye) 增加值增長11.2%,帶動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11.4%,生物醫藥、軌道交通裝備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成都的工業(ye) 互聯網取得發展,獲批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現代服務業(ye) 穩步恢複。新引進總部經濟重大項目35個(ge) ,規上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營業(ye) 收入增長20.8%,獲批全國首批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獲批全國首批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試點,全年批發和零售業(ye) 、住宿和餐飲業(ye) 分別增長11.7%、19.0%。
都市現代農(nong) 業(ye) 提質增效。建成32.8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糧油再獲豐(feng) 收、產(chan) 量達到230.6萬(wan) 噸;生豬產(chan) 能全麵恢複,出欄417萬(wan) 頭、存欄279萬(wan) 頭。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成都聚焦提升產(chan) 業(ye) 生態“建圈”、做強重點產(chan) 業(ye) “強鏈”,全麵推行“鏈長製”,整合構建12個(ge) 產(chan) 業(ye) 生態圈、20個(g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建圈強鏈行動在做強實體(ti) 經濟支撐、帶動企業(ye) 發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2021年成都的30強製造業(ye) 企業(ye) 保持30.7%的快速增長,四川領吉、巴莫科技、中電熊貓、神龍汽車產(chan) 值增長超1倍。新增4家全國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新增國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62家、總數達到107家。此外,新希望成為(wei) 全省首家本土世界500強企業(ye) 。
“成都的發展更加注重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更加關(guan) 注企業(ye) 的獲得感。”成都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具體(ti) 來看,市場主體(ti) 培育壯大,企業(ye) 盈利不斷增強,市場預期持續向好。2021年,成都新登記市場主體(ti) 62.7萬(wan) 戶, 新登記企業(ye) 占53.4%,市場主體(ti) 總量達到332萬(wan) 戶、居副省級城市第2位。規上工業(ye) 、服務業(ye) 企業(ye) 利潤總額增長21.3%、24.4%。全社會(hui) 用電量、工業(ye) 用電量、企業(ye) 開具增值稅發票額分別增長13.6%、7.9%、22.1%。
融入“雙循環”
市場需求持續回升
發展和改善民生是投資重心
成都經濟如何一手抓基本盤之“穩”,一手謀新動能之“進”,讓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在識變應變求變中激發動能?
數據顯示,2021年成都固定資產(chan) 投資總額、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0.0%、14.0%、14.8%,兩(liang) 年平均增長9.9%、5.5%、18.5%。
投資結構持續優(you) 化。引進重大項目356個(ge) 、重點項目開工245個(ge) 、竣工148個(ge) 、完成投資4882.8億(yi) 元。重點領域、重點地區投資支撐有力,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成都東(dong) 部新區、高新區投資分別增長16.3%、20.0%、13.7%。
從(cong) 投資領域來看,成都將發展和改善民生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公共服務投資增長43.8%,其中教育、衛生和社會(hui) 工作、公共管理社會(hui) 保障和社會(hui) 組織投資分別增長18.2%、89.0%、73.1%。
去年,成都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進重大項目352個(ge) 、投資1904億(yi) 元,著力推動民生實事落實3601項,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位居全國第一,連續13年穩居“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消費市場加快恢複。成都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創新場景供給,推出8大示範消費場景和10大特色消費新場景,培育100個(ge) 夜間經濟示範點位,優(you) 化提升交子公園等42個(ge) 重點商圈、165條特色商業(ye) 街區,引進品牌首店超700家,落地西南首家市內(nei) 免稅店,建成天府國際機場進境口岸免稅商店,離境退稅商店達155家,消費能級與(yu) 品質實現雙提升。
外資外貿穩健增長。成都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8200億(yi) 元,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增長57.2%,市場采購貿易出口貨值增長3.4倍,外商直接投資增長67.2%。國際(地區) 航線增至131條, 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4447.2萬(wan) 人次和64.9萬(wan) 噸,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居全國第2位。開行國際班列4250列,成都始發的中歐班列新增連接境外城市10個(ge) 、總數達68個(ge) 。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的正式對外發布,成都正加緊項目謀劃、實施和開工,以項目建設推動國家戰略的落地見效。”成都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2022年,成都將抓住當前國家宏觀政策的重要窗口期,聚焦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重大公共服務三大方向,以900個(ge) 市重點項目為(wei) 核心,全麵實施重大項目攻堅大會(hui) 戰,形成項目滾動接續、壓茬推進的良好態勢,將政策的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穩中有進的態勢。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鍾茜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