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非遺傳承人 製作可愛“皮老虎”喜迎虎年
五顏六色的“皮老虎”
虎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家住蘇州姑蘇區山塘街的蘇州非遺傳(chuan) 承人吳為(wei) 民製作了許多隻色彩斑斕的“皮老虎”,迎接虎年的到來。這些五顏六色的“皮老虎”有著圓圓的腦袋,笑眯眯的樣子,看起來十分可愛。 實習(xi) 生 周楷彥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畢榮
能發出多種聲音 呆萌可愛“皮老虎”製作有講究
記者來到吳為(wei) 民的工作室裏,一提到“皮老虎”,吳為(wei) 民滔滔不絕。“‘皮老虎’是用泥胚捏成可愛的小老虎的樣子,通過一隻手握住它,另一隻手滑動它身上的紅線,就會(hui) 發出各種動物的叫聲。我做的這個(ge) ‘皮老虎’,它能發出許多種動物的叫聲。”吳為(wei) 民一邊說著一邊為(wei) 記者演示,“隨著滑動的頻率的變化,它能發出各種惟妙惟肖的聲音,有貓叫、青蛙的叫聲、老母雞的叫聲等等。”
不要小看這小小的“皮老虎”,從(cong) 泥巴到成品要經過塑形、陰幹、上底色、開臉、上畫等1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馬虎不得。做泥胚的土很有講究,製作“皮老虎”的土不是普普通通的泥土,而是地下幾十米沒有被汙染的深層土,這樣的土才能保證“皮老虎”長時間放置不會(hui) 開裂。接著,最關(guan) 鍵的工序來了。吳為(wei) 民介紹,“皮老虎”之所以姓‘皮’,是因為(wei) 能讓皮老虎發出震動的是包在底下的‘皮’,古代的時候人們(men) 用的是蛇皮,如今把蛇皮替換成牛皮紙。將牛皮紙剪成圓片,打個(ge) 小孔,係上紅繩,用膠水將圓片整個(ge) 抹勻,如果隻抹邊緣,‘皮老虎’就不能發出聲音。”
記者看到,吳為(wei) 民的老伴王培珍拎起兩(liang) 隻係著紅繩的“皮老虎”,熟練地倒置在顏料桶中,等到其身體(ti) 全部浸沒,立刻拿出,迅速掛在旁邊細長的竹竿上,三四天之後,方能上畫。隻見王培珍在模型上用自製毛筆畫了起來,不一會(hui) 兒(er) ,“皮老虎”胡須就出來了,最後用紅、白顏料分別點出“皮老虎”的眼白、眼珠和耳朵,一隻活靈活現的老虎就畫成了。
喜歡與(yu) 年輕人交流 希望傳(chuan) 統民俗得以傳(chuan) 承
據了解,吳為(wei) 民是姑蘇“皮老虎”第三代傳(chuan) 人,手藝是他的嶽父傳(chuan) 承給他的。從(cong) 1987年開始接觸“皮老虎”到現在已經有35年時間。那時,吳為(wei) 民每天和老伴到觀前街擺地攤賣“皮老虎”。後來,吳為(wei) 民申請了固定的工藝亭用來銷售“皮老虎”,每個(ge) 月能賣幾百隻“皮老虎”,特別是每年的旅遊旺季,每個(ge) 月能賣上千隻。“我的顧客來自天南海北,甚至還有外國遊客。隻要做得動,我和老伴準備繼續把這門手藝傳(chuan) 承下去。”吳為(wei) 民坦言,他和老伴都已年過七旬,製作“皮老虎”主要是出於(yu) 一份熱愛。“皮老虎”不僅(jin) 給他們(men) 的生活增添了色彩,還讓他們(men) 收獲了許多年輕的“粉絲(si) ”。和年輕人在一起,吳為(wei) 民覺得自己也變年輕了。如今,吳為(wei) 民把製作“皮老虎”的手藝傳(chuan) 承給了女兒(er) 。他相信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傳(chuan) 承“皮老虎”技藝的隊伍中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