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的電是大風刮來的”──新春頭場雪裏的天津“綠電”第一村
外麵漫天飛雪,屋內(nei) 溫暖如春。
“真想不到,咱家的電竟然是大風刮來的。”2月13日,天津市寶坻區小辛碼頭村村民孫立明望著窗外不遠處轉動的“風車”對老伴兒(er) 說。
作為(wei) 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位於(yu) 潮白河畔的小辛碼頭村一直走在“綠電”前沿──
2018年在寶坻區率先完成“煤改電”,實現電采暖;2021年電力“雙碳”先行示範區實施方案中,被列入唯一村級示範點,建設“全電廚房”示範項目;2021年底,寶坻區首個(ge) 風力發電項目投運,該村又成為(wei) 天津“綠電”第一村。
從(cong) 告別燃煤燒柴到實現風電入戶,孫立明一家感受著新能源、新技術、新服務帶來的新變化。
“電采暖不僅(jin) 讓家裏更暖和衛生,還沒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險。”孫立明介紹,過去燒煤燒柴滿屋都是煙塵,現在桌子兩(liang) 三天不擦依然幹淨。
春節前,孫立明過生日,一家人去村裏農(nong) 家院吃飯,他又對“全電廚房”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他說:“這電灶火力大,還安全,沒有明火,油煙也少,要是有家用的我也要買(mai) 一個(ge) 。”孫立明隨即把這個(ge) 想法發到“心連心電力服務群”,不一會(hui) 兒(er) 就得到國網天津寶坻公司專(zhuan) 業(ye) 人員回複,不僅(jin) 給他介紹電磁灶的選型和使用知識,還講解了很多環保理念。
“以前從(cong) 沒想過碳排放和自己有啥關(guan) 係,現在才知道,家裏用的電采暖、風力電都是在為(wei) 降碳作貢獻。”孫立明說,隨時隨地的電力服務讓他感到溫暖的同時,也讓他更自覺愛護來之不易的生態環境。
潮白河兩(liang) 岸的風炒熟了農(nong) 家菜,溫暖了百姓屋,帶來了新生態。前有“全電廚房”,後有風力發電。經過測算,按照每年使用風電55萬(wan) 千瓦時計算,僅(jin) 此一項,小辛碼頭村就可減排二氧化碳446噸。(記者 蘇曉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