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助力 種地省心(田間地頭看春耕)
農(nong) 業(ye) 機械化和農(nong) 機裝備是轉變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提高農(nong) 村生產(chan) 力的重要基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把發展農(nong) 業(ye) 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機械化、智能化,給農(nong) 業(ye) 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已過立春,春耕春播在即,農(nong) 機關(guan) 鍵時刻不能掉鏈子。在吉林四平,農(nong) 機手參加培訓長了技能;在河北石家莊,植保無人機維修、保養(yang) 已進入旺季;在湖北襄陽,合作社裏農(nong) 機裝備隨時可以下田。農(nong) 機裝備水平的不斷提升,為(wei) 春耕備耕提供了重要支撐。
——編 者
吉林四平——
農(nong) 機手精益求精
“備春耕,咱得動起來!”立春已過,農(nong) 耕將始。早上9點,農(nong) 機手邵亮亮來到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北夏家村聚豐(feng) 農(nong) 民合作社,走進倉(cang) 庫,拿起扳手,先將免耕播種機的每顆螺絲(si) 緊了又緊。
檢查電路、調整輪距、軸承上油,忙活了一個(ge) 多小時。氣溫雖是零下,邵亮亮額頭卻已經滲出汗珠,他走到倉(cang) 庫角落,拎出二十幾根鏈條,“這才是大活呢!”
仔細觀察,鏈條齒輪密度不一。“現在做農(nong) 機手,不僅(jin) 要懂機器,更得懂農(nong) 業(ye) 。”不同玉米品種種植間距要求各異,免耕播種機主要靠調換傳(chuan) 動鏈輪來改變株距。邵亮亮先用刷子將鏈條上的秸稈碎屑清理幹淨,接著眯起眼,用手摸過每一處齒輪,看看有無缺口。“農(nong) 機調試,容不得半點懈怠。一個(ge) 很不起眼的缺口,春耕播種就可能造成幾十株玉米的損失。”
今年38歲的邵亮亮,是有16年經驗的農(nong) 機駕駛“老把式”。起初,一台四輪拖拉機,“當天種地當天調”。如今,合作社的倉(cang) 庫裏擺著各式農(nong) 機,立春前後提前調試成了他的習(xi) 慣,“不然睡覺都不安心。”
檢測完鏈條,已是正午。邵亮亮取出飯盒,坐進農(nong) 機,一邊扒飯,一邊向記者展示自己手機裏的圖片。“備春耕,可不光是調試機器。”春節前,他參加了農(nong) 業(ye) 部門舉(ju) 辦的農(nong) 機手培訓班,內(nei) 容包括萬(wan) 用表入門教學、大馬力拖拉機如何給油打火……
“這些都得在春耕前熟悉起來,農(nong) 機農(nong) 技水平在提升,咱農(nong) 機手也得精益求精。”
到去年,梨樹縣免耕播種機已發展至第六代,保有量也從(cong) 最初的幾十台增到4693台。四平市正在建設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單元,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等新型經營主體(ti) 為(wei) 重點,以300公頃土地相對集中連片為(wei) 一個(ge) 實施單元,打破農(nong) 戶間土地界限,合理配置農(nong) 機具。
“這兩(liang) 年,農(nong) 機越來越現代、高效,農(nong) 機手培訓、農(nong) 機維護檢修也有農(nong) 業(ye) 局指導。現在就盼著到地裏一展身手了!”邵亮亮拍拍農(nong) 機。
河北石家莊——
無人機高效作業(ye)
春耕在即,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大河村村頭的田地邊上,“無人機醫生”任雲(yun) 培正忙著給當地農(nong) 戶的植保無人機做“體(ti) 檢”。
拿起遙控傳(chuan) 感器,裝好手機,打開控製APP,植保無人機的各項基礎數據清晰地顯示在屏幕上。“機臂有些鬆動,需要緊一緊。”任雲(yun) 培對植保無人機的各項數據了如指掌,很快,他便從(cong) 眾(zhong) 多數據中準確找出問題,然後一一進行調整。“現在是植保無人機維修、保養(yang) 的旺季,這段時間我們(men) 團隊的日程都排滿啦!”任雲(yun) 培說。
近年來,不少農(nong) 戶都選擇使用無人機輔助耕種。瞅準這一前景廣闊的市場,2018年,任雲(yun) 培成立了雲(yun) 奧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cong) 事製造、銷售植保無人機。
“我們(men) 的無人機能精準噴灑,很受農(nong) 戶們(men) 的歡迎。”任雲(yun) 培邊說邊指著旁邊一架剛維修好的無人機向記者展示,“農(nong) 戶隻需把調配好的農(nong) 藥灌入藥箱,通過手機設定好程序,然後無人機就會(hui) 根據信號指示係統,按照規劃路線準確完成業(ye) 務噴灑。這樣不僅(jin) 噴灑迅速還很均勻,農(nong) 戶省力更省心!”
“沒錯!用無人機噴灑,我家的地一會(hui) 兒(er) 就噴完了!”在一旁等著給無人機做“體(ti) 檢”的農(nong) 戶王永利感觸頗深。過去一到春耕時節,王永利隻能一個(ge) 人背著噴壺去田裏慢慢噴,一天最多完成20畝(mu) 。現在,有了植保無人機,一天就可以作業(ye) 300畝(mu) 。“用無人機噴灑不僅(jin) 效率高了,錢還省了!”算起這筆賬,王永利笑得樂(le) 嗬嗬。
讓王永利最滿意的還是無人機的售後服務。“定期有檢修,還有現場培訓。要是無人機出啥故障了,小任他們(men) 準來管,咱一點都不用愁!”王永利說。
“無人機撞上障礙物,那是因為(wei) 你在規劃地塊的時候沒有設置好距離。”一旁,任雲(yun) 培剛檢修完所有無人機,又開始忙著給大夥(huo) 兒(er) 答疑解惑。“由於(yu) 部分農(nong) 戶的操作經驗不夠豐(feng) 富,在實際作業(ye) 中總會(hui) 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每次現場維修時,我們(men) 都會(hui) 給農(nong) 戶們(men) 進行技術培訓,手把手地教他們(men) 解決(jue) 使用過程中的難題。”任雲(yun) 培介紹,為(wei) 全力保障農(nong) 戶春耕春種,公司為(wei) 農(nong) 戶提供了銷售、檢修、培訓的一條龍服務,不僅(jin) 會(hui) 在農(nong) 戶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提供指導,還會(hui) 定期舉(ju) 行技術培訓會(hui) ,引導農(nong) 戶們(men) 熟練掌握植保無人機的操作要領,真正讓他們(men) 學得會(hui) 、用得好。
湖北襄陽——
社會(hui) 化服務專(zhuan) 業(ye)
這兩(liang) 天,在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峪山鎮,公路兩(liang) 旁的麥地和油菜地綠得發亮。匯吉興(xing) 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倉(cang) 庫裏,紅色的自走式水旱兩(liang) 用噴霧機成排而列。“立春後,農(nong) 民要為(wei) 春耕做殺蟲、排水、清溝準備,我們(men) 要把這些設備調試和檢修好,到時候可以隨時派去田裏。”指著倉(cang) 庫裏的設備,杭世偉(wei) 逐一清點:“你看,我這裏有26台播種機,22台深耕機,16台旋耕機……”
杭世偉(wei) 是匯吉興(xing) 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在他的合作社裏有160多台農(nong) 機裝備。“我們(men) 提供了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服務,農(nong) 民可根據需要選擇相關(guan) 的服務,我們(men) 隨時能接單和派單。”指著眼前的農(nong) 機設備,杭世偉(wei) 繼續說道,“比如播種,通過北鬥導航係統和無人機設備,我們(men) 現在將漏播率控製在3%以內(nei) ,每畝(mu) 地的種量偏差最多不超過30克。”
不僅(jin) 僅(jin) 是設備,杭世偉(wei) 還組建了一批操作農(nong) 機設備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我現在有50多名農(nong) 機手,每年都邀請農(nong) 機監理部門做技能和安全駕駛培訓。”杭世偉(wei) 說,這些培訓不僅(jin) 讓機手從(cong) 技能上有所提升,更提高了他們(men) 的責任意識,“我經常對合作社的機手說,要把服務的每一塊田都當成自己家的田那樣耕種管理。”
有了專(zhuan) 業(ye) 培訓,杭世偉(wei) 提供的任何農(nong) 機作業(ye) 過程都有標準,作業(ye) 結束有考核。2019年,匯吉興(xing) 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入選由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機械化管理司審定的全國第一批“全程機械化+綜合農(nong) 事服務中心”典型案例。
提起成立農(nong) 機合作社的初衷,杭世偉(wei) 有很多話要說。他出生在農(nong) 民家庭,深知以前種地的艱辛,“之前很多種糧大戶反映,土地如何施肥,病蟲害防治怎麽(me) 更有效,這些問題不好把控。”2015年,在外打拚多年的杭世偉(wei) 返鄉(xiang) 創立了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直接將目標定位為(wei) 訂單式的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
作為(wei) 全國第二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nong) 作物生產(chan) 全程機械化示範縣,襄陽市襄州區目前共有100多家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其中國家級示範社4家。襄州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母運振介紹,截至2021年底,襄州全區農(nong) 作物機械化綜合作業(ye) 率達到89.92%,其中,主要農(nong) 作物機械化綜合作業(ye) 率達到92.22%。
“下一步,我還要打造一個(ge) 700多畝(mu) 的無人農(nong) 場,到時候,我坐在家裏就能把地給種好。”說起未來的打算,杭世偉(wei) 有著清晰的目標和滿滿的信心。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15日 1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