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冬奧時間丨造雪專家詳解賽道的雪
男子越野雙追逐比賽場景。河北日報記者 耿 輝攝
2月12日到13日,華北地區普降大雪。不過也因為(wei) 這場大雪,北京冬奧賽場上,關(guan) 注度極高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麵障礙技巧資格賽推遲一天。
那麽(me) 問題來了:滑雪比賽怎麽(me) 還會(hui) 怕下雪呢?賽場上的雪是怎樣的標準?不同項目賽道上的雪又有什麽(me) 不同?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被稱為(wei) “冰雪魔術師”的造雪專(zhuan) 家,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山地運行經理魏慶華。
冬奧賽道咋還怕下雪?
2月15日,在北京冬奧會(hui) 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麵障礙技巧決(jue) 賽中,中國隊選手穀愛淩以86.23分摘得銀牌。這是穀愛淩在本屆冬奧會(hui) 上獲得的第二塊獎牌。
實際上,這場決(jue) 賽因為(wei) 幾天前的降雪,被推遲了一天。
2月13日,北京冬奧會(hui) 原定10時在張家口賽區雲(yun) 頂滑雪公園舉(ju) 行的女子自由式滑雪坡麵障礙技巧資格賽,因為(wei) 持續的降雪被迫取消,中國隊選手穀愛淩在本屆冬奧會(hui) 的雲(yun) 頂首秀,被迫推遲一天。
根據組委會(hui) 最新賽程,本次自由式滑雪坡麵障礙技巧資格賽在14日上午10時繼續進行,決(jue) 賽因此被推遲到15日上午9時30分。
造雪專(zhuan) 家,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山地運行經理魏慶華介紹說,並不像大家想的那樣,雪下得越大越好。相反,冬奧賽場的雪上項目其實非常害怕下雪。
“因為(wei) 在雪天,雪道、風力、能見度都會(hui) 受到影響。而且最關(guan) 鍵的一點是,自然降雪是無法達到標準化比賽要求的。”魏慶華解釋,新增積雪會(hui) 使賽道表麵鬆軟,摩擦力增大,不利於(yu) 選手發揮。所以賽場飄雪後工作人員會(hui) 立刻清理賽道上的浮雪,降低運動員受傷(shang) 的概率。
既然如此,冬奧賽場上的雪是哪兒(er) 來的呢?
“天然降雪隻是基礎,人工造雪才是關(guan) 鍵。”魏慶華介紹說,由於(yu) 現在冬奧會(hui) 賽場對雪質雪量的要求較高,人工造雪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因為(wei) 不同的雪上競賽項目對雪質的要求各不相同,即使有充沛的天然降雪,也需要人工進行再造。人工造雪技術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上世紀80年代人工造雪技術就開始應用,包括都靈冬奧會(hui) 、溫哥華冬奧會(hui) 、索契冬奧會(hui) 以及平昌冬奧會(hui) 都大量使用人工造雪。
北京冬奧會(hui) 也不例外,在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以及首鋼滑雪大跳台,使用的都是人工造雪。
魏慶華表示,張家口在去年11月初入冬時,有一場30厘米的降雪。賽區造雪時利用了這場降雪作為(wei) 基底。在他看來,崇禮的氣候非常適合人工造雪,出雪質量很高。“優(you) 質的人工雪密度高、強度高、易塑形,是賽道用雪的上佳選擇。而且相較於(yu) 天然降雪,人工雪更耐高溫,人工造雪對雪場意義(yi) 重大,舉(ju) 辦滑雪賽事更是如此。”
將人造雪視為(wei) “假雪”並不準確。水分子在自然界中以固態、液態和氣態形式存在,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不斷變化,所謂造雪,隻是將液態的水在低氣溫條件下轉變為(wei) 固態形式。
“造雪機造雪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當高壓氣體(ti) 和混合其中的小水滴被噴入寒冷的外部空氣時,便會(hui) 凝固成微小的冰晶。”魏慶華介紹說,水流在高壓空氣的作用下,會(hui) 通過專(zhuan) 用的噴嘴被霧化成微小的粒子進而被噴到寒冷的外部空氣中(噴灑距離越遠,雪質越好),這些小水滴在落到地麵前便會(hui) 凝固成為(wei) 冰晶,這也就是人們(men) 看到的人造雪花。
此外,造雪師發揮的作用也不可忽視。造雪對溫度要求在0攝氏度以下,濕度最好在50%以下。造雪師需考慮溫度、濕度、風速、風向等氣象因素,根據風向和風速擺放造雪機的位置,控製好水和空氣的壓縮混合比,將水注入造雪機的水管。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造雪並不會(hui) 消耗大量的水。全球雪場多數會(hui) 充分考慮水資源循環利用問題,所造之雪會(hui) 再次回到自然界水循環中,如果對相應小流域善加規劃設計,融雪將大部分回流水庫之中。
關(guan) 於(yu) 水的循環利用,魏慶華說,現在的造雪技術是簡單的由水到雪的物理過程,由水製成雪,雪消融後又變成水,再把水回收到雪場的蓄水池裏。在古楊樹場館群,大蓄水池有20萬(wan) 噸,還有5個(ge) 景觀湖共5萬(wan) 噸,把這些融雪水蓄積起來,不僅(jin) 可以供雪場重複使用,也可以在沒有雪的季節用作綠化、景觀、下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灌溉等。
“我們(men) 還設置了淨化池,隻有好的水質才能保證好的雪質。我在多個(ge) 雪場工作了30年,包括雲(yun) 頂和萬(wan) 龍滑雪場,這些雪場都是將水進行有效循環利用,既服務於(yu) 雪場,又服務於(yu) 雪場周邊的其他業(ye) 態。蓄水設施成為(wei) 公共設施,有利於(yu) 周邊其他業(ye) 態的發展。”魏慶華說。
不同賽道對雪質要求不一樣
“對奧運賽事而言,不同賽道、不同賽場對雪質雪量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古楊樹場館群,越野滑雪場、冬季兩(liang) 項滑雪場和跳台滑雪場,對雪質雪量的要求都是不同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造雪。”魏慶華說。
在造雪階段,魏慶華的團隊要負責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的三個(ge) 競賽場館全部的造雪任務。“三個(ge) 賽場造雪的麵積將近30萬(wan) 平方米。造雪機可以出9種類型的雪,它的含水量不同。一般情況下我們(men) 都用5號雪。但像越野場地就需要考慮要幹一點,用3號雪,而在這個(ge) 跳台初期著陸坡造雪的時候,就要用6、7號雪,賽事不同,用雪的型號也不一樣。”
魏慶華介紹說,目前他們(men) 所使用的造雪機製出的人工雪,可以細分為(wei) 9種型號,標號越小越接近粉雪,號越大則越濕。白天溫度較高時,使用含水量少的小號雪。當夜間達到零下二十幾攝氏度時,可以用高號雪,這樣出雪量更大。
剛剛造出來的雪,雖然密度大於(yu) 自然降雪,但仍達不到直接在上麵比賽的標準。需要經過壓雪機反複碾壓,雪才能逐漸變得更適合比賽需要。
一般滑雪者偏愛在新降下的“粉雪”上滑行。專(zhuan) 業(ye) 賽事則與(yu) 之完全不同,自然產(chan) 生的新降雪、融化後重新凝結的雪、長期堆積的雪等各類雪況擁有不同特性,甚至雪溫差異也會(hui) 影響其性狀。為(wei) 了滿足體(ti) 育競技賽事的公平性,性狀穩定對雪道而言十分重要。
比如在高山賽場項目賽事中,冰狀雪是用來形容滑雪場上雪質的一種狀態。這樣鋪設出來的雪道表麵保持結晶狀態,仿若有著一層薄薄的“冰殼”,硬度大,不易被破壞,在運動員高速轉彎的情況下能保證雪道表麵不變形,選手不論第幾個(ge) 出場,雪道的狀態都是一樣相對完美。
魏慶華舉(ju) 例說,即便在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國家冬季兩(liang) 項中心兩(liang) 個(ge) 相近場館,雪道也各有特點。
國家跳台滑雪中心45厘米的雪共分3個(ge) 雪層,相對靠下的雪層濕度更大,這樣可保證較好地與(yu) 坡道凍結。表層雪濕度低則是因為(wei) 平壓後要保證一定的疏鬆度,保證運動員滑行安全。而國家冬季兩(liang) 項中心的造雪工作雖然造雪量大,但造雪要求則簡單許多,隻需要相對幹燥的雪。
冬奧賽場雪質備受好評
“滑雪賽道上的雪況非常完美。這裏的場館、賽道、雪,可以說是我們(men) 滑雪運動員的天堂。”不久前,在體(ti) 驗了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賽道後,國際雪聯高山滑雪委員會(hui) 主席伯恩哈德·魯西感歎道。
如此評價(jia) 離不開像魏慶華一樣大批“冰雪魔術師”的悉心工作。
在造雪階段,古楊樹場館群的造雪工作從(cong) 去年11月初開始,用時7周順利完成。按照比賽要求,進入北京冬奧會(hui) 賽時後,無特殊情況,場館已不再進行造雪工作,以防賽道雪質發生改變,保持雪質的穩定。壓雪工作則根據每天的比賽設置及使用的場地,在夜間進行,並在規定時間將賽道交給競賽部門。
而針對賽時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魏慶華表示,他們(men) 事先也都做了相應的預案。
“比如遇高溫融雪,我們(men) 會(hui) 和氣象領域保持緊密溝通,他們(men) 會(hui) 提前進行24小時、72小時和一周、15天的天氣預報,幫助我們(men) 早做應對。”魏慶華說,而一旦出現高溫融雪,三個(ge) 場館也都提前備有相當量的儲(chu) 備用雪,他們(men) 在三個(ge) 賽場準備了超過10萬(wan) 立方米的儲(chu) 備雪。
當然,現場臨(lin) 時處置更加凸顯賽場運行工作的快速高效。
2月13日,天氣預報的大雪如期而至。當日下午,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將進行越野滑雪男子4×10公裏接力賽。魏慶華和團隊啟動應急預案,采取延遲賽道壓雪、鼓風機吹蝕雪槽內(nei) 積雪、試滑員賽前賽中多次滑行整理賽道等多種方法,高效應對了暴雪天氣,保證了比賽順利進行。
2月11日,冬奧會(hui) 開賽第8天。賽事官員提出要對冬季兩(liang) 項滑雪的核心區域靶池內(nei) 設置的攝像機位置進行調整,為(wei) 了避免對運動員臥射產(chan) 生一定影響,需要設一道小的雪牆遮擋。
當古楊樹場館群山地運行經理約翰·阿爾伯格詢問魏慶華能否做此項工作時,魏慶華爽快地答應了。而當阿爾伯格再問能否在一兩(liang) 天時間內(nei) 完成時,魏慶華告訴他當晚即可完成。
約翰·阿爾伯格聞言用疑惑的眼神再次探詢,魏慶華點頭確定。這位賽事官員有些詫異,給了魏慶華一個(ge) 大大的擁抱作為(wei) 感謝。
說幹就幹,當晚7時30分,訓練的運動員和工作人員離場後,魏慶華帶領團隊進場展開工作,夜半即完成,效率和質量兼備。
“雪場給我們(men) 配備了厚厚的防寒服和手套,但在作業(ye) 時,我們(men) 有時候會(hui) 選擇徒手作業(ye) 。幹兩(liang) 分鍾,把手揣到懷裏暖一暖,再接著幹。”魏慶華說,“越是關(guan) 鍵時刻,我們(men) 越要衝(chong) 到工作第一線。”冬奧會(hui) 開賽以來,良好的雪質和運行維護工作受到國內(nei) 外運動員的好評。“投入冬奧會(hui) 造雪工作,是我們(men) 的責任,更是榮耀。如果中國運動員能在這片場地上取得好成績,所有付出都值得!”
相關(guan)
未來需要更多造雪師
因為(wei) 常年在山上作業(ye) ,魏慶華皮膚黝黑,在他看來,這是造雪師的底色。
魏慶華是黑龍江人,出生在張廣才嶺的林海雪原,在冰天雪地中長大。他酷愛滑雪運動。1992年大學畢業(ye) 後到黑龍江亞(ya) 布力滑雪場工作,一幹就是10年。2001年離開家鄉(xiang) ,先後到北京南山雪場、張家口萬(wan) 龍雪場工作,後來來到了雲(yun) 頂滑雪場。
在這裏,魏慶華與(yu) 冬奧正式結緣。2019年6月24日,魏慶華和山地運行團隊就已經進入古楊樹場館群第一線負責山地運行工作。
讓魏慶華印象深刻的是,他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雪場沒有造雪係統,就是“靠天吃飯”。他記得我國舉(ju) 辦1996年第三屆亞(ya) 洲冬季運動會(hui) 的時候,還是把林子裏的降雪用編織袋背出來,再覆蓋到雪道上。
魏慶華認為(wei) ,客觀來說國外的造雪技術比較成熟,近年來在我國一些大型雪場的開發建設中,也都會(hui) 引進國外知名品牌的成套造雪裝備。我國也有研發造雪機的公司,和此前相比取得了很大進步,但現在整體(ti) 還處在學習(xi) 引進和消化階段,本次冬奧會(hui) 舉(ju) 辦後,市場的需求會(hui) 更強烈,供給也就相應跟進。
不過在魏慶華看來,相比造雪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國內(nei) 相關(guan) 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更需要及時跟上。比如要成為(wei) 一個(ge) 專(zhuan) 業(ye) 造雪師,要熟悉雪場的工作、造雪機器設備、造雪原理。在什麽(me) 溫度、濕度、水溫下去造什麽(me) 樣的雪,這需要實踐的積累。
魏慶華在張家口的這幾年,正是冬奧籌辦緊鑼密鼓推進、冰雪運動迅速普及推廣的階段。雲(yun) 頂的變化、崇禮的變化、張家口的變化、冰雪運動的變化,他都看在眼裏:“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關(guan) 注冰雪運動,行業(ye) 的前景會(hui) 越來越好。”
“造雪師是一個(ge) 技術含量比較高,又很辛苦的工作,需要經常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下工作,除了有技術還要有熱愛。”魏慶華說,期待更多年輕人關(guan) 注這個(ge) 工作。“我們(men) 老一輩冰雪人,要手把手地教他們(men) ,為(wei) 國家培養(yang) 更多專(zhuan) 業(ye) 的冰雪人才。”(記者袁偉(wei) 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