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依托“紅色+”特色資源 武鄉走好鄉村振興路

發布時間:2022-02-18 15:01: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依托“紅色+”特色資源和農(nong) 業(ye) 發展基礎,持續推動“產(chan) 業(ye) +”的融合理念,山西省長治市武鄉(xiang) 縣示範區全麵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nong) 戶聯動發展模式,有效依托鄉(xiang) 村紅色旅遊發展的帶動能力,不斷向鄉(xiang) 村延伸,促進五大振興(xing) 聯動發展。

  武鄉(xiang) 縣紅色資源運用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區建設項目是2021年度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重點項目之一,是該縣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重要工作部署。示範區麵積620平方公裏,是以八路軍(jun) 總部王家峪舊址為(wei) 核心的“1+9”鄉(xiang) 村片區,覆蓋5萬(wan) 多人,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紅色旅遊、特色農(nong) 業(ye) 種植、光伏發電等產(chan) 業(ye) 業(ye) 態基本形成,建設革命老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

  示範區建設內(nei) 容主要包括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革命文物活化、生態環境整治等五大方麵20個(ge) 項目。總投資約48100萬(wan) 元,已按計劃落實資金28909萬(wan) 元,其中中央專(zhuan) 項彩票公益金5000萬(wan) 元主要用於(yu) 八路軍(jun) 總部舊址王家峪片區提升項目、下北漳基礎設施及風貌提升項目和紅色旅遊公路通道兩(liang) 側(ce) 綠化項目三個(ge) 項目。

  示範區通過充分發揮中央專(zhuan) 項彩票公益金的支撐與(yu) 杠杆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支持武鄉(xiang) 革命老區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道路上積極探索、創新實踐,以紅色文旅產(chan) 業(ye) 為(wei) 引擎帶動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實現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在鄉(xiang) 村發展方麵。較上一年,武鄉(xiang) 開發區鄉(xiang) 村發展邁出大步。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格局製度及體(ti) 係初步形成。依托王家峪總部舊址、魯藝舊址等豐(feng) 富的紅色資源,著力推動“紅色+”、“文旅+”、“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打造“紅色記憶-追憶之路-新時代傳(chuan) 承”特色主題,提升王家峪紅色旅遊吸引力,拓展追憶之路、生態廊道、振興(xing) 街區等旅遊新空間,培育文創集市、非遺展演、特色餐飲等旅遊新業(ye) 態。王家峪村有效盤活閑置原紅星楊小學、振興(xing) 街民居16棟,紅星楊廣場5間房,下北漳4套院落。整體(ti) 示範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高效化。穀子示範種植麵積達到1萬(wan) 畝(mu) 以上,梅杏種植麵積達到1萬(wan) 畝(mu) 以上,實現增產(chan) 增收3%以上。通過打造具有革命老區特質的紅色旅遊產(chan) 業(ye) ,帶動村民致富。較上一年增加7個(ge)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帶動500戶農(nong) 戶增收,增加本地務工就業(ye) 崗位400個(ge) ,務工收入400萬(wan)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達到10%以上。

  就鄉(xiang) 村建設而言。較上一年,鄉(xiang) 村公共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改造示範區內(nei) 10個(ge) 村的農(nong) 村汙水處理設施、公共廁所及戶廁等衛生設施。改造王家峪村八路軍(jun) 總部舊址外文物外旅遊廁所,接通汙水管網。改造下北漳村瀝青路麵、下水管網,新建下北漳生態停車場,旅遊廁所。鄉(xiang) 村文體(ti) 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建設10個(ge) 村的鄉(xiang) 村文化站,改建王家峪村新時代傳(chuan) 承廣場,修繕1處王家峪村鄉(xiang) 村便民服務點,下北漳村人民廣場,大槐樹紅色廣場,豐(feng) 富當地群眾(zhong) 文化娛樂(le) 生活。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王家峪村入口車行道兩(liang) 側(ce) 風貌提升,下北漳村外立麵改造。

  較上一年,鄉(xiang) 村治理精準有效。堅持黨(dang) 建引領,狠抓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提升鄉(xiang) 村治理能力。積極探索“1+N”黨(dang) 建區域化發展模式,區域統籌,結對共建,形成以黨(dang) 總支為(wei) 核心、黨(dang) 支部為(wei) 基礎、黨(dang) 員為(wei) 主體(ti) 、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的黨(dang) 建工作體(ti) 係。不斷健全基層黨(dang) 組織為(wei) 核心的自治機製。以村務公開、村務協商、村規民約和社會(hui) 組織為(wei) 載體(ti) ,形成自治為(wei) 基,法治為(wei) 本,德治為(wei) 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趙芳)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