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天津市全麵推進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 讓百姓住得舒心行得順暢

發布時間:2022-02-22 16:52:00來源: 天津日報

  ■ 年內(nei) 建成開通地鐵10號線一期,其他線路按照目標確保每年都有新線通車

  ■ 加快津薊、津靜、津淶三座大型立交建設,暢通中心城區與(yu) 北、西、南方向交通

  ■ 實施老舊小區改造177個(ge) 、778萬(wan) 平方米,支持有條件的小區加裝電梯

  ■ 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租房補貼4億(yi) 元,惠及7萬(wan) 個(ge) 家庭

  2月21日,記者從(cong) 天津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工作會(hui) 議上獲悉,今年天津市將通過一係列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紮實推進城鄉(xiang) 建設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全麵推進城鄉(xiang) 建設綠色發展,被列在今年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領域重點工作的首位。今年天津市將全麵推進城鄉(xiang) 建設領域“雙碳”行動,製定碳達峰實施方案。建立新建建築能耗監測製度,加大既有建築節能綜合改造。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占比達到80%以上,2025年達到100%。以天津市現代建築產(chan) 業(ye) 園為(wei) 龍頭,進一步完善裝配式建築研發、設計、生產(chan) 、施工、檢測全產(chan) 業(ye) 鏈條。加快編製居住建築五步節能標準,加強市級公共建築能耗監測平台建設利用,促進建築產(chan) 業(ye) 向“綠色化”“低碳化”發展。

  在城市更新方麵,今年天津市將持續解決(jue) “急難愁盼”問題,研究創新土地、規劃、建設、綠化、消防、不動產(chan) 、產(chan) 業(ye) 、財稅、金融等相關(guan) 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包,製定適用於(yu) 存量更新改造的標準規範。以申報國家城市更新試點為(wei) 契機,科學編製城市更新五年行動計劃,著力在改善舊小區宜居性、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支撐區域產(chan) 業(ye) 上下功夫。圍繞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動五大道等傳(chuan) 統商圈提質增效。

  在重點工程建設方麵,天津市將繼續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機場、軌道交通等重大樞紐建設,計劃全年新建、續建項目241項,完成投資409億(yi) 元,同比增長10%。加快推進張貴莊汙水處理廠二期、海河柳林“設計之都”基礎設施等項目前期工作,盡快開工建設。年內(nei) 建成開通地鐵10號線一期,其他地鐵線路按照2025年全麵建成的目標科學安排,確保每年都有新線通車。國家會(hui) 展中心綜合配套區酒店、辦公寫(xie) 字樓等配套設施今年6月底建成,二期展館區、會(hui) 議中心年底前完工。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力爭(zheng) 年內(nei) 具備開工條件。加快推進北辰高鐵站周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為(wei) 津濱高鐵通車創造條件。加快津薊、津靜、津淶三座大型立交建設,進一步暢通中心城區與(yu) 北、西、南方向的節點交通。

  為(wei) 增強城市道路微循環,讓群眾(zhong) 在“方便出行”上體(ti) 驗住建速度,今年天山北路、望湖路等10條民心工程道路將於(yu) 年內(nei) 完工,還將推動三合街、津浦北路等項目加快實施。天津市將繼續係統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年內(nei) 完成春海路、怒海路等17個(ge) PPP項目。著力改善群眾(zhong) 居住環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177個(ge) 、778萬(wan) 平方米,支持有條件的小區加裝電梯。

  在住房方麵,今年天津市將繼續保持房地產(chan) 開發建設規模,全年計劃完成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2400億(yi) 元,新開工商品房1200萬(wan) 平方米,實現竣工1500萬(wan) 平方米,累計在施麵積保持在1.1億(yi) 平方米以上。創新房地產(chan) 調控新機製,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生育政策調整、人才引進等戰略,根據不同區域特點和人口規模,因區施策、因人施策、因房施策、因業(ye) 施策,促進區域協調均衡發展。完善公租房、長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直管公產(chan) 房的住房保障體(ti) 係,加大建設籌集力度,今年計劃向社會(hui) 提供保障性租賃住房6萬(wan) 套(間、床位),滿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ti) 住房需求。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租房補貼4億(yi) 元,惠及7萬(wan) 個(ge) 家庭。結合天津實際,探索共有產(chan) 權住房政策,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規範個(ge) 人散租市場中介服務。積極推進棚改安置房建設,科學製定年度計劃,力爭(zheng) 超額完成1700套目標。(記者 陳璠 胡萌偉(wei) )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