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鄉建”領隊陳炯:改造鄉村更要注重愛和溫度
去年初,我和團隊第一次到浙江紹興(xing) 越城區雲(yun) 鬆村,一望無際的茶園綿延群山,令人陶醉。當時的雲(yun) 鬆村就已完成了新路鋪設、建築改造等工作。在此基礎上,我和團隊將藝術引入鄉(xiang) 村,讓村子更美,也凝聚更多人氣。
鄉(xiang) 村是熟人社會(hui) ,因此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共同參與(yu) 顯得格外重要。為(wei) 此團隊做過不少嚐試:公共藝術作品、景觀微改造、藝術支教活動、村莊影像誌、展覽……我們(men) 都會(hui) 邀請村民參與(yu) 進來,一同感受藝術的魅力。比如公共藝術作品《百家布》,就是由村黨(dang) 委號召村民,拿出自家有紀念意義(yi) 的衣服、被單等縫合製成的。在這個(ge) 過程中,藝術成為(wei) 良好的溝通手段,為(wei) 後續改造做了情感鋪墊。
與(yu) 村民打交道的過程中,有兩(liang) 個(ge) 人令我印象深刻。一個(ge) 是年過九旬的羅金渭老人,另一個(ge) 是坡塘村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勞卓娜。
初見羅金渭時,老人家一身軍(jun) 裝,佩戴著勳章。他說自己曾參加抗美援朝,用這一身軍(jun) 裝表達對鄉(xiang) 村建設的期待。與(yu) 他的交流也為(wei) 我們(men) 帶來了做“雲(yun) 鬆村影像誌”的靈感。我們(men) 將鏡頭對準村民,為(wei) 村莊留下有溫度的寶貴回憶。
勞卓娜不善言辭,但心思細膩。我們(men) 第一次駐村結束準備離開紹興(xing) 時,她還特地自製了餐食,讓我們(men) 帶著路上吃。這透著她的用心,也在提醒我們(men) ,改造鄉(xiang) 村更要注重愛和溫度。
用藝術手段改造鄉(xiang) 村需要可持續性。我和團隊離開後,當地的藝術改造並未停步。我想,鄉(xiang) 村藝術改造不僅(jin) 是空間層麵的更新與(yu) 營建,更重要的是讓村民在此過程中感受自己生活的鄉(xiang) 村之美。此外,也需要集合各種社會(hui) 資源,通過對村民的動員,實現自我發展。
鄉(xiang) 村的藝術改造能否給村民帶來更多實惠?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一個(ge) 美麗(li) 的鄉(xiang) 村會(hui) 吸引遊客,但鄉(xiang) 村不僅(jin) 是遊客觀看的場所,除了打卡景點之外,與(yu) 村民共同營造的鄉(xiang) 村社區,恰恰是人們(men) 深入了解這個(ge) 地方的絕佳窗口,可以增加遊客遊覽時長與(yu) 黏性,從(cong) 而帶動當地的文旅消費,促進村民增收。
與(yu) 其說我們(men) 是在用藝術改造鄉(xiang) 村,不如說是發現與(yu) 表達,我們(men) 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而是紮根鄉(xiang) 土的有效建設。建設重點是“心建”,需要凝心聚力,以對人的關(guan) 懷為(wei) 出發點,逐漸賦予鄉(xiang) 村棲居以詩意。
(人民日報記者竇瀚洋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5日 1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