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部!浙江省立法保護古道
城南古道又逢春,漫山盡是賞花人。春暖花開,很適合走到戶外,體(ti) 驗登山的樂(le) 趣。“我們(men) 一家人都喜歡爬山,一路順著古道向上攀登,欣賞沿途優(you) 美的風景,親(qin) 近大自然是一種享受。”作為(wei) 一名登山愛好者,杭州市民嚴(yan) 女士又開啟了新一年的登山計劃。
眼下,登山健身成為(wei) 人們(men) 熱衷的休閑方式,對森林古道的修繕改造也隨之成為(wei) 一項重點工作。人民網浙江頻道從(cong) 杭州市林業(ye) 水利局了解到,杭州現存古道均分布在大山、森林(稱森林古道)。據2018年調查統計,杭州市有較為(wei) 完整的森林古道97條,總長度742公裏,古道周邊森林覆蓋率87%,沿線自然景觀資源數量344處,人文古跡保存數量191處,酒店、民宿、農(nong) 家樂(le) 數量527家,傳(chuan) 說記載數量175個(ge) 。“山區道路工程對古道影響較大,有的被公路覆蓋或部分截斷,部分古道呈現碎片化,缺乏整體(ti) 連貫性。”杭州市林業(ye) 水利局國土綠化處負責人表示,現存古道存在損毀現象,需要立法保護。
2月25日,浙江省古道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hui) 召開,人民網浙江頻道從(cong) 會(hui) 上獲悉,日前頒布的《浙江省古道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於(yu) 3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全國首部專(zhuan) 門保護古道的地方法規。
浙江省古道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hui) 現場。季群雅攝
浙江為(wei) 何率全國之先為(wei) 古道保護立法?
“據初步調查,我省現存古道1200餘(yu) 條,總長9000多公裏,其中目前已作為(wei) 文物保護的古道有53條。現存古道多分布於(yu) 山地丘陵地區,自然景觀優(you) 美、生態環境良好、曆史人文薈萃。據初步統計,古道沿線有自然景觀資源3800多個(ge) ,民宿、農(nong) 家樂(le) 3200餘(yu) 家,保存人文古跡2400多處,記載民間傳(chuan) 說1600多個(ge) 。”會(hui) 上,浙江省林業(ye) 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胡俠(xia) 表示,古道是古代交通遺跡,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資源和曆史遺產(chan) 。保護和利用好古道資源,對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助力共同富裕、賦能山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yi) 。
浙江古道數量多、分布廣,還頗具特色。《徐霞客遊記》開篇提到的“霞客古道”,有“兩(liang) 浙之鎖鑰,入閩之咽喉”之稱的江山“仙霞古道”,古樹參天、紅楓似火的衢江“東(dong) 坪古道”,能夠體(ti) 驗佘族習(xi) 俗,串聯浙江省三縣佘鄉(xiang) 的“佘鄉(xiang) 古道”,承載了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北上抗日先遣隊英勇鬥爭(zheng) 精神的“茶山古道”……據浙江省林業(ye) 局副局長陸獻峰介紹,浙江省的古道集中展示了當地的自然生態、風土民俗和人文曆史,既是寄托“鄉(xiang) 愁”的重要載體(ti) ,又是傳(chuan) 承和弘揚文化的重要渠道,更是為(wei) 城鄉(xiang) 居民提供森林徒步、野外體(ti) 驗、森林浴等森林休閑養(yang) 生活動的重要場所。
茶山古道。胡鑒攝
近幾年,浙江省主動謀劃,創新保護機製,加大投入力度,古道的保護修複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2015年以來,浙江省共投入資金3億(yi) 多元,其中省級資金1億(yi) 多元,用於(yu) 古道的保護修複,共修複古道200多條,總長度超過1500公裏。此外,浙江省還將古道保護利用融入大花園和詩路文化帶建設。目前已有37條古道爭(zheng) 取到詩路文化帶資金6366萬(wan) 元,仙霞古道獲評浙江省首批大花園耀眼明珠。
古道是脆弱的曆史遺存,一經毀壞,不可再生。人民網浙江頻道了解到,浙江省許多古道的貫通性、曆史性、人文性和景觀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具體(ti) 表現為(wei) 道路碎片化較嚴(yan) 重、自然侵蝕較嚴(yan) 重、人文古跡受損較嚴(yan) 重等,古道保護管理工作也存在主體(ti) 不明、經費不足、職責不清等問題。為(wei) 了加強古道保護,規範古道利用,《浙江省古道保護辦法》應運而生。
《辦法》的實施明確了各方的法律責任,讓古道保護和管理實現了有法可依,古道保護修複工作力度大大加強,一些古道的連通性、完整性、景觀性將得到恢複,古道上的人文故事、曆史傳(chuan) 說、文物古跡等將得到挖掘和再現,古道的曆史風貌、曆史印記將得到較好展現。
在加強立法保護方麵,除了起草《浙江省古道保護辦法》,浙江省林業(ye) 局還編製了《浙江省森林古道保護與(yu) 利用規劃》,製定下發了《浙江省古道分級保護辦法》《浙江省古道保護修複導則》等。
“小切口”立法 彰顯浙江地域特色
發布會(hui) 上,胡俠(xia) 就《辦法》具體(ti) 發揮的作用進行了介紹。“強化古道管理責任。《辦法》規定由各級林業(ye) 主管部門作為(wei) 古道主管部門。”胡俠(xia) 表示,《辦法》還分別規定了文物、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文化和旅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水利、審計、體(ti) 育等部門和鄉(xiang) 鎮人民政府在古道保護方麵的各自職責,並明確了相關(guan) 管護人及其權利義(yi) 務。
在建立長效保障機製方麵,《辦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實際需要,將古道的修複、管護等所需必要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破解了古道保護資金缺乏的困境,建立了古道保護修複的長效保障機製。值得一提的是,《辦法》要求對古道實行分級保護,對重點古道進行重點保護修複。同時,古道的一二三級也分別對應了相應的保護等級,有利於(yu) 古道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解決(jue) 了責任不明、主次不分的問題。
此外,《辦法》還對古道的保護行為(wei) 進行規範,規定了古道保護應當遵循的原則,保持延續古道曆史形態和風貌,要求編製古道保護規劃、開展資源調查、設立保護標識、製定修複標準和修複方案等,並規定了禁止條款及相應的處罰措施。
徑山古道。蔡思忠攝
作為(wei) 全國首部保護古道的地方性立法,《浙江省古道保護辦法》又有哪些特色呢?據浙江省司法廳一級巡視員楊必明介紹,《辦法》是一部“小切口”立法,即從(cong) 非常小、非常單一的角度來進行地方立法,是針對保護古道進行的專(zhuan) 門立法,內(nei) 容設計明確,也便於(yu) 理解和執行。其次,根據浙江的古道主要位於(yu) 山區、丘陵地帶的實際情況,《辦法》明確了由林業(ye) 主管部門作為(wei) 古道的主管部門,彰顯了浙江的地域特色。此外,《辦法》還突出了保護的價(jia) 值導向。“全麵係統地保護好古道資源,不單單是保護古道本身,還包括沿古道的一些景觀和古建築。”楊必明說。
讓古道成為(wei) 鄉(xiang) 村的特色標識
古道是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古道就是保護曆史文化遺產(chan) 。據了解,《辦法》實施後將通過建立數字化保護機製、加大宣傳(chuan) 推介力度、科學利用古道資源等舉(ju) 措對古道進行保護。
在建立數字化保護機製方麵,浙江將開展古道資源補充調查,全麵掌握古道信息和數字化基礎數據,推進古道“落地上圖”,落實古道分級保護,組織古道分級認定,實施數字化管理,並按照一道一檔的要求,加快推進古道保護工作,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服務。
“目前,浙江省在浙裏辦APP裏已經開通了森林古道的專(zhuan) 題,在浙江林業(ye) 網裏麵也有最美古道地理信息的一些相關(guan) 介紹。社會(hui) 上的有些熱愛古道的驢友團體(ti) ,也開發了一些實用的古道導航應用。”陸獻峰表示,下一步將利用數字化改革的這個(ge) 契機,加快推進古道數字應用場景建設,為(wei) 老百姓提供古道相關(guan) 的文化資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線路導航等服務。
此外,《辦法》積極鼓勵各地開展古道毅行、古道征文、古道攝影等多形式的大眾(zhong) 活動;加大古道宣傳(chuan) 力度,利用電視、廣播、報紙、新媒體(ti) 等多渠道傳(chuan) 播古道信息;利用中國森林旅遊節、長三角森林康養(yang) 推介活動、森博會(hui) 等活動推介古道;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古道的認知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營造良好的古道保護氛圍,增強全社會(hui) 對古道的保護意識。
吳越古道春色。潘勁草攝
古道曆史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良好,具有較高的文化價(jia) 值、曆史價(jia) 值、社會(hui) 價(jia) 值和生態價(jia) 值。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浙江省在保護好古道的同時,將充分發揮古道的多種價(jia) 值和串珠成鏈功能,帶動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森林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體(ti) 育運動產(chan) 業(ye) 等多業(ye) 態融合發展,助力山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胡俠(xia) 表示,一方麵要加大保護的力度,按照《辦法》的要求,把現存的古道盡可能地保護起來;另一方麵,要作好利用的文章,提倡鼓勵低碳、文明、健康地利用古道,賦予古道時尚元素,帶動文化旅遊、森林康養(yang) 、體(ti) 育運動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讓千年古道重新煥發活力。“尤其是要充分挖掘利用好古道的文化資源,發揮其在詩路文化帶建設中的紐帶作用,以最小的幹預發展古道經濟。”胡俠(xia) 說。
據統計,十年來沿著古道走進森林、走進大山的遊客增加了20多倍,每年達到4億(yi) 多人次,走古道、賞美景、住民宿、吃土菜、買(mai) 山貨成為(wei) 新時尚。在古道遊的帶動下,浙江省森林康養(yang) 和生態旅遊產(chan) 業(ye) 規模已經超過2000億(yi) 元,成為(wei) 浙江省林業(ye) 第一大產(chan) 業(ye) ,也為(wei) 山區鄉(xiang) 村農(nong) 民增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同富裕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