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三一工程”項目區去年累計增產糧食20.9萬噸

發布時間:2022-02-28 16:54:00來源: 湖南日報

  記者2月27日從(cong) 湖南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三分地養(yang) 活一個(ge) 人”糧食高產(chan) 綠色優(you) 質科技創新工程(以下簡稱“三一工程”)工作會(hui) 議上獲悉,2021年,“三一工程”在33個(ge) 縣市示範基地開展了以水稻為(wei) 核心的糧食種、養(yang) 5種模式規模化示範,核心示範片麵積7.8萬(wan) 畝(mu) ,輻射麵積208萬(wan) 畝(mu) ,全年項目區較2020年累計增產(chan) 糧食20.9萬(wan) 噸,新增經濟效益4.3億(yi) 元。

  據介紹,2021年是“三一工程”滾動實施第二階段的開局之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精心組織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湖南省水稻所等6個(ge) 協作單位和長沙、醴陵、嶽陽等33個(ge) 示範基地,開展了“雙季優(you) 質超級雜交稻”“一季超級雜交稻+再生稻”“超級雜交中稻+馬鈴薯”“春玉米+一季優(you) 質超級雜交晚稻”“優(you) 質超級雜交稻+養(yang) 殖(魚蝦等)”5種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效果。

  此外,2021年還育成或篩選出了雜交稻、馬鈴薯、春玉米等豐(feng) 產(chan) 性好、抗病性強、適應性廣的優(you) 良新品種,因地製宜開展有關(guan) 模式的配套技術研究,研創出8項高產(chan) 綠色栽培技術,為(wei) 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會(hui) 上還介紹了“三一工程”科技攻關(guan) 取得的其他係列重大突破。包括創新和完善了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創製了一批突破性新種質,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新組合畝(mu) 產(chan) 最高產(chan) 量達936.1公斤。此外,率先培育的鎘低積累水稻新品種在湘陰進行大麵積示範,全部達到預期目標。

  據悉,目前,省農(nong) 科院與(yu) 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共同建立了科研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的聯係機製,已將今年“三一工程”目標任務分解到33個(ge) 縣,落實到具體(ti) 責任人。同時,省一級建立了86人的專(zhuan) 家服務團隊,3月初將奔赴生產(chan) 一線,計劃培訓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2萬(wan) 人次,打贏春耕生產(chan) 第一仗,努力實現全年服務麵積200萬(wan) 畝(mu) ,每畝(mu) 增產(chan) 200斤、增效200元的目標。(記者 周陽樂(le) 通訊員 李承夏)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