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湖北自貿區“人才六條”激活科技創新 員工成股東 “知產”變資產

發布時間:2022-02-28 17:17:00來源: 湖北日報

  編者按

  湖北自貿區掛牌5年,探索出一大批改革創新的樣本經驗。日前,我省向全省複製推廣第六批18項改革試點經驗,發布36個(ge) 實踐案例供全省學習(xi) 借鑒。今起,本報開辟專(zhuan) 欄,聚焦湖北自貿區製度創新的最新成果。

  2月14日,人福醫藥集團發出重磅消息:百萬(wan) 年薪+股權激勵,麵向全球招聘新藥產(chan) 品線總經理。

  這是湖北自貿區“人才六條”等創新機製的最新成果。目前,人福醫藥、航天三江等7家企業(ye) 的400多名核心技術及管理人員因“人才六條”成為(wei) 企業(ye) 股東(dong) 。

  創新發展,人才、資本缺一不可。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以“創新驅動發展”為(wei) 主要任務的自貿試驗區,湖北自貿區以製度創新推動科技創新,為(wei) 企業(ye) 盤活人才、疏通資金“血脈”。

  高端人才兌(dui) 現專(zhuan) 項獎勵

  2020年初,我省出台《關(guan) 於(yu) 在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試行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業(ye) 活力措施的意見》,省自貿辦通過推動科技成果所有權讓渡、促進科研人員向企業(ye) 流動、設立股權激勵基金等創新舉(ju) 措在自貿區落地,加速聚集高端人才。

  一年後,我省首次向區內(nei) 重點企業(ye) 從(cong) 事研發和成果轉化、國際投資貿易、跨境服務等領域的高端人才兌(dui) 現專(zhuan) 項獎勵,長江存儲(chu) 、華星光電、小米武漢等企業(ye) 受益,一大批急需、緊缺人才在湖北自貿區聚集。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才驅動,首先要“驅動人才”。

  革新人才儲(chu) 備。去年7月底,武漢片區上線人才注冊(ce) 服務平台,全球人才可隨時隨地注冊(ce) ,進入光穀“人才儲(chu) 備池”。該平台數據庫涵蓋全球1300多所高校的實時排名,及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省市級百強企業(ye) 動態名錄,並對應不同積分,申報者隻需填寫(xie) 對應數據,後台自動匹配並換算積分,達到60分即可申請政策支持。

  創新人才引進。2021年5月,武漢片區設立10億(yi) 元光穀合夥(huo) 人投資引導基金,對引進高層次人才的企業(ye) 給予對應返投加成,鼓勵、引導子基金投資、引進高層次人才企業(ye) ,為(wei) 全國首創。截至目前,英諾天使、元禾原點等11家機構累計申報總金額5.86億(yi) 元,申報基金總規模29.75億(yi) 元。

  廣納海外英才。為(wei) 申請永久居留的外國人提供從(cong) 政策宣傳(chuan) 到申請辦理的全流程閉環式跟蹤服務,實現了外籍人才永居受理量翻番。

  “知產(chan) ”變資產(chan)

  “知識就是力量”。在湖北自貿區,知識不僅(jin) 是看不見的力量,還能變成看得見的資產(chan) 。

  科技金融融資“量增麵擴”,得益於(yu) 科技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機製。在該評估機製中,貸款結構指標由科技貸款及小微科技企業(ye) 貸款組成,金融創新指標由知識產(chan) 權質押貸款、科技企業(ye) 保證保險貸款等金融業(ye) 務開展情況組成,激勵銀行機構加大對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重點支持。

  去年,該機製入選全國自貿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在該機製引導下,武漢各銀行機構按照評估導向落實科技信貸政策,知識產(chan) 權質押貸款、科保貸等一批覆蓋科技型企業(ye) 生命周期的金融產(chan) 品得到創新推廣,其中,武漢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額達16億(yi) 元,創曆史新高。截至去年底,武漢市科技型企業(ye) 貸款餘(yu) 額3106.5億(yi) 元,同比增長21.8%。

  科技創新,人才是引領,金融是血脈。湖北自貿區探索對不同類型載體(ti) 的分類支持,出台專(zhuan) 項政策;創新評價(jia) 體(ti) 係,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績效考核,將結果作為(wei) 政策資金支持的重要依據。2021年,武漢片區新增普天孵化器等4家國家級孵化器,孵化器數量達70家,在孵企業(ye) 超過6000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朝霞 通訊員 丁承艦)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