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迎候鳥由南向北遷徙過境 去年全市監測鳥類數量超360萬隻
原標題:北京將迎候鳥由南向北遷徙過境
隨著天氣逐漸轉暖,候鳥遷徙季即將到來,北京又將成為(wei) 候鳥的天堂。它們(men) 或四處覓食,或歇腳休息。北京青年報記者從(cong) 市園林綠化局獲悉,近年來,本市在園林綠化過程中兼顧候鳥等野生動物的吃、喝、住、行等需求,使野生動物的種群逐步增長,北京已成為(wei) 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大都市之一。據統計,去年,北京市全年監測到的鳥類達到360多萬(wan) 隻。
平原地塊每千畝(mu) 營建一處“本傑士堆”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全球有八大候鳥遷徙通道,經過中國境內(nei) 的一共有3條,其中北京處於(yu) “東(dong) 亞(ya) —澳大利亞(ya) ”遷徙路線上,每年過境南遷或北徙的候鳥、旅鳥達300多種,上百萬(wan) 隻。每年春天,都有大量的候鳥由南向北遷徙過境。
為(wei) 給遷徙候鳥及其他野生動物提供更適宜的生活環境,本市在園林建設中統籌考慮野生動物的吃、喝、住、行等需求,不斷提高生物多樣性。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18年開始的新一輪百萬(wan) 畝(mu) 造林綠化建設,提出要重塑城市生態環境,提升林地綠地的生態功能,突出“近自然”理念。同時,注重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統籌抓好“生境保護”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營建,平原地塊每1000畝(mu) 營建一處“本傑士堆”。據悉,“本傑士堆”是由石塊、樹枝、樹葉等堆在一起,並用摻有本土植物種子的土壤進行填充而成。其中心的土壤負責讓本地植物茁壯生長,而外部的幹樹枝、石塊既可以讓小型野生動物在下麵築巢,還能保護植物的根不被啃食。這樣,“本傑士堆”就能持續不斷地為(wei) 食草動物提供新鮮食物,吸引動物在林地裏安家。
北京野生鳥類超過500種
市園林綠化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自1985年北京市建立鬆山、百花山兩(liang) 處自然保護區以來,通過近40年的努力,先後建成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79處,總麵積36.8萬(wan) 公頃,約占北京市域麵積22%,形成了以自然保護區為(wei) 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wei) 補充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空間格局,使全市90%以上的國家和地方重點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此外,全市還為(wei) 黑鸛、褐馬雞等重點保護鳥類設立保護區和保護小區,房山十渡黑鸛集中生活區已經形成多達100多隻的固定種群。
目前,北京已成為(wei) 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大都市之一。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副處長紀建偉(wei) 介紹,2021年10月發布的《北京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顯示,在北京這片1.64萬(wan) 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已有596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其中野生鳥類超過500種,包括黑鸛、褐馬雞等30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北京市分布的鳥類種類已占中國鳥類物種數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在二十國集團(G20)國家首都中排名第二。
北京全域禁獵野生動物
隨著北京市生態環境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力度持續加大,為(wei) 野生動植物在北京“安家”營造了更好的環境。市園林綠化部門對百花山葡萄、北京水毛茛、大花杓蘭(lan) 等珍貴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持續開展科學研究,實施多項保護措施,並通過加強巡護,嚴(yan) 防盜采行為(wei) 。
近年來,北京打出了野生動植物保護“組合拳”。新版《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於(yu) 2020年6月1日正式實施,《條例》把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均納入保護範圍,明確規定全域禁獵、全麵禁食,為(wei) 野生動物保護提供法律保障。2021年,市園林綠化局作為(wei) 本市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起草並製定了《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執法協調機製》,9月13日起正式印發實施。該機製有效加強對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執法的協同、指導和監督,精準打擊整治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wei) 。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14.4萬(wan) 人次、執法車輛7.7萬(wan) 台次,對全市各類自然保護地、重點國有林區和林場、候鳥等野生動物繁殖地、遷飛停歇地等開展巡查巡護。
文/本報記者 王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