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琴委員:工業旅遊為資源型地區轉型“另辟蹊徑”
人民網太原3月5日電(記者 桑莉媛)資源型地區是我國資源能源供應的主體(ti) 和基礎工業(ye) 的主要集聚區。在這裏,積累了豐(feng) 厚的工業(ye) 遺產(chan) ,形成了采掘型旅遊、重工業(ye) 旅遊、高科技旅遊、手工業(ye) 旅遊等多種工業(ye) 旅遊形態。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政協委員、山西省文旅廳廳長王愛琴帶來自己的建議:因地製宜,依托既有基礎優(you) 勢,大力發展工業(ye) 旅遊、文化旅遊新業(ye) 態,為(wei) 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蹚出一條新路徑。
全國政協委員王愛琴。受訪者供圖
“以工業(ye) 旅遊起步較早的山西為(wei) 例,中國煤炭博物館於(yu) 1989年建成,山西汾酒博物館於(yu) 2007年建成。平朔露天煤礦在開發之初,就貫徹邊開采邊恢複生態的理念,並於(yu)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辟了工業(ye) 旅遊線路。”王愛琴介紹,近年來,山西陸續開發了晉華宮礦山公園、太鋼博物園、1819兵器工業(ye) 園區等,工業(ye) 旅遊從(cong) 早期博物館為(wei) 主,向創意創業(ye) 園區、產(chan) 業(ye) 園區、(遺址)公園等形式轉變。
截至2020年,工信部評定命名國家工業(ye) 文化遺產(chan) 4批62個(ge) ,山西省共有6個(ge) 入選,即山西北方機械控股有限公司工業(ye) 遺址太原兵工廠(1819產(chan) 業(ye) 園區)、陽泉三礦、劉伯承工廠舊址、石圪節煤礦、高平絲(si) 織印染廠、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傳(chuan) 統釀造區。
“在國家有關(guan) 部門的支持下,資源型地區工業(ye) 旅遊於(yu) 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工業(ye) 遺產(chan) 的保護和活化利用仍不被社會(hui) 所重視。”在王愛琴看來,不足主要體(ti) 現在三個(ge) 方麵:政策落實難、產(chan) 業(ye) 支持力度弱、工業(ye) 遺產(chan) 開發形式單一,工業(ye) 旅遊未成體(ti) 係。
對此,王愛琴提出六點建議:
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工業(ye) 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相結合,實現工業(ye) 文明的動態傳(chuan) 承;
以國家實施為(wei) 主體(ti) ,建設國家主體(ti) 、地方主責的機製體(ti) 製,加快衰退產(chan) 業(ye) 產(chan) 區轉型發展工業(ye) 旅遊接續替代產(chan) 業(ye) 的專(zhuan) 項扶持,通過引導性資金投入、項目支持緩解工業(ye) 旅遊資金短缺的矛盾,激發發展活力;
推動符合條件的工業(ye) 文化主題博物館進入公益博物館項目扶助範疇,打造一批工業(ye) 文明保護傳(chuan) 承新載體(ti) 、工業(ye) 旅遊互動體(ti) 驗新場景;
因產(chan) 製宜分類施策,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培育建設以工業(ye) 文化為(wei) 核心的工業(ye) 文化景觀、科普示範基地、研學基地、工業(ye) 文化教育實踐基地,變工業(ye) 鏽帶為(wei) 生活秀帶;
實施工業(ye) 旅遊+生態、工業(ye) 旅遊+科技、工業(ye) 旅遊+文創計劃,統籌規劃、協同推進,構建工業(ye) 旅遊融合發展新格局;
突出地方特色行業(ye) 特征,加強區域協作,打造特色品牌,形成具有產(chan) 業(ye) 規模、集聚效應、旅遊吸引力的工業(ye) 旅遊發展集群,退“二”進“三”,推動“油”經濟向“遊”經濟轉變、“煤”經濟向“美”經濟轉變,助力實現產(chan) 業(ye) 結構多元化、輕型化。
“當前我國資源型地區正處於(yu) 轉型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因地製宜積極推進發展工業(ye) 旅遊和文化旅遊業(ye) ,對於(yu) 化解過剩產(chan) 能、工業(ye) 提質增效、‘老字號’品牌價(jia) 值拓展,眾(zhong) 多資源型城市和老工業(ye) 基地轉型發展,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yi) 。”王愛琴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