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產業科創書寫“好地方”新答卷
圖為(wei) 揚州一家企業(ye) 的智能化生產(chan) 車間。莊文斌攝
“全市上下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進一步聚焦產(chan) 業(ye) 科創名城建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推進‘智改數轉’,增強創新動能,壯大實體(ti) 經濟,為(wei) 把‘好地方’揚州建設得好上加好、越來越好提供堅強支撐。”這是揚州市委書(shu) 記張寶娟在全市科技創新暨“智改數轉”推進大會(hui) 上的一段講話。
科技創新和“智改數轉”兩(liang) 會(hui) 合一,意在推進產(chan) 業(ye) 鏈和創新鏈的協同融合。人民網注意到,在剛剛結束的揚州“兩(liang) 會(hui) ”上,《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特別提到,新的一年要著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把科技創新“關(guan) 鍵變量”轉化為(wei) 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不難看出,揚州召開科技創新暨“智改數轉”推進大會(hui) ,旨在以更大的力度、更優(you) 的政策、更實的舉(ju) 措,推動科技進步和產(chan) 業(ye) 創新,書(shu) 寫(xie) “好地方”建設新答卷。
政策服務有誠意
揚州,位於(yu) 長江與(yu) 大運河的交匯處。談到這座古城,外界更多熟知運河、美食和文化。但在製造業(ye) 強省江蘇,比學趕超勢頭迅猛,揚州也在積極對標先進謀求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五年來,揚州聚焦產(chan) 業(ye) 科創名城建設,經濟總量持續攀升,揚州全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連跨兩(liang) 個(ge) 千億(yi) 級台階、2021年達6696.4億(yi) 元。
此次大會(hui) 上,有一個(ge) 好消息傳(chuan) 來:在剛剛公布的2021年國家創新型城市排名中,揚州首次進入前30名、創曆史新高。
“揚州在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構建創新創業(ye) 發展生態等方麵,多次獲省政府落實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督查激勵,‘科技副總’數量、技術產(chan) 權交易市場綜合排名連續多年居全省首位。”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趙建國這樣評價(jia) 揚州的科創工作。
當日,《關(guan) 於(yu)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產(chan) 業(ye) 科創名城科技支撐的政策措施》(簡稱“科技創新10條”)《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製造業(ye) 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意見》(簡稱“智改數轉”實施意見)兩(liang) 份文件正式下發。
“科技創新10條”,從(cong) 企業(ye) 、平台、揭榜掛帥項目、載體(ti) 等10方麵提出具體(ti) 措施,不僅(jin) 集成現有政策措施,還提出係列新舉(ju) 措,如在揚州市級科技計劃中增設科技人才“揭榜掛帥”和“碳達峰碳中和”專(zhuan) 項、對園區培育省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試點項目和建設省產(chan) 研院企業(ye) 聯合創新中心給予配套支持等。其中,在實施科技人才“揭榜掛帥”行動中提出:組織實施一批能夠顯著提升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社會(hui) 經濟效益明顯的產(chan) 業(ye) 科技人才“揭榜掛帥”項目,相關(guan) 補助資金由市、縣(市、區)兩(liang) 級財政按照1:1配套,給予每個(ge) 項目最高300萬(wan) 元支持。
“智改數轉”需要技術支撐和資金投入,麵廣量大的中小企業(ye) 受限於(yu) 技術和資金,存在“不願、不會(hui) 、不敢”的顧慮。
此次揚州下發的“智改數轉”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積極爭(zheng) 取國家、省級激勵政策和資金項目,形成政策疊加效應。設立市級“智改數轉”專(zhuan) 項資金,每年確保專(zhuan) 項資金不少於(yu) 1億(yi) 元,各縣(市、區)、功能區同步設立“智改數轉”專(zhuan) 項資金,規模不低於(yu) 3000萬(wan) 元,構建多層次、寬領域的資金保障體(ti) 係。同時,支持金融機構設立“智改數轉”專(zhuan) 屬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定期舉(ju) 辦專(zhuan) 場銀企對接活動,開設“智改數轉”企業(ye) 金融服務綠色通道。此外,鼓勵企業(ye) 大力引進“智改數轉”領域創新創業(ye) 團隊、高層次人才、複合型技能人才。推動企業(ye) 、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聯合建立智能製造應用型人才實訓基地, 助力複合型人才培養(yang) ,推動工業(ye) 企業(ye) 經營管理和技術人員數字化知識更新。
打造更加高效友好的政策服務環境,揚州誠意滿滿,決(jue) 心已下。在市委書(shu) 記看來,揚州要做到“說了要讓企業(ye) 聽到”,“說到就要堅決(jue) 做到”,以此確保各項政策有效執行、落實落地。
科創決(jue) 心不動搖
“高質量發展首先是以創新驅動為(wei) 引領的發展,最核心的動力在於(yu) 科技創新,最關(guan) 鍵的增量是以數字技術為(wei) 重點的科技變革。”張寶娟表示,要圍繞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著力攻克核心關(guan) 鍵技術;圍繞科技發展走向,著力推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這步棋如何走?大會(hui) 給出了答案。首先是注重引育結合,培育壯大創新企業(ye) 。其中,堅持“育新苗”與(yu) “移大樹”並重,一手抓存量壯大,一手抓增量導入,加快打造充滿創新創造活力的科技企業(ye) 集群和各類主體(ti) 密切協作的產(chan) 業(ye) 科創體(ti) 係。其次,做強園區板塊,盤活“雙創”載體(ti) ,建好科創平台,構建“創業(ye) 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chan) 業(ye) 園”的全過程創新創業(ye) 孵化鏈條。
針對產(chan) 業(ye) 科創名城建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突出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積極培育“獨角獸(shou) ”“瞪羚”“雛鷹”企業(ye) ,鼓勵科技型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爭(zheng) 創單項冠軍(jun) ,支持龍頭企業(ye) 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ti) ,構建以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為(wei) 基礎、高新技術企業(ye) 為(wei) 骨幹、上市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為(wei) 標杆的創新型企業(ye) 梯隊。期間,還會(hui) 探索建設創新“飛地”,啟動百項成果離岸孵化工程,布局離岸研發孵化中心,集聚一批原始創新、技術開發、中試熟化類項目,加速形成“市外創造+揚州製造”科創新模式。
無論是科技創新,還是“智改數轉”,都離不開科創人才的支撐。今年,揚州也將新引進科技領軍(jun) 人才200人。同時,加強產(chan) 業(ye) 人才培育,依托在揚高等院校,推動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水平,加強高素質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在人才平台建設方麵,推廣設立開發園區“一站式”人才綜合服務平台,完善專(zhuan) 窗、專(zhuan) 線、專(zhuan) 員服務製度,為(wei) 研發設計、成果轉化、創業(ye) 孵化提供全鏈條配套服務,計劃新增在揚就業(ye) 創業(ye) 大學生2萬(wan) 人。此外,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強化住房安居、子女入學、醫療服務等保障,新(配、改)建高品質人才公寓2000套(間)。
根據“智改數轉”實施意見,揚州市今年計劃完成“雙千”任務,即實施千項“智改數轉”項目、覆蓋千家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到明年全市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全麵實施“智改數轉”,到2024年累計培育省級以上智能車間140個(ge) 、智能工廠20個(ge) 、實施“上雲(yun) 用數”項目1500個(ge) 、“數字畫像”診斷項目1500個(ge) 。
以科技創新引領推動經濟“換道超車”。“兩(liang) 會(hui) ”上,揚州提出今後五年揚州的奮鬥目標是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yu) 省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突破8000億(yi) 元。在外界看來,目標明確的揚州堅決(jue) 錨定產(chan) 業(ye) 科創名城主航道不動搖,未來大有可為(wei) ,也定會(hui) 交出“好地方”建設的新答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