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推進鄉村振興 讓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代表委員說履職)

發布時間:2022-03-08 12:1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張豔代表

  嗬護黑土地 端好“金飯碗”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wan) 事,吃飯為(wei) 大。”3月6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的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hui) ,聽取意見和建議。

  “總書(shu) 記明確要求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這真是說到我心坎上了!”遼寧省鐵嶺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土壤所所長、研究員張豔代表說。

  張豔,一名來自農(nong) 業(ye) 科研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近年來,她紮實調研、積極建言,圍繞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糧食安全、東(dong) 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等問題提交了20多條議案建議。她說:“確保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首要任務。奔走於(yu) 田間地頭,聽民聲,察實情,依靠農(nong) 業(ye) 科技讓農(nong) 民增產(chan) 增收,我樂(le) 在其中。”

  東(dong) 北黑土區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chan) 基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黑土地的土壤性狀好、肥力高,糧食產(chan) 量高而且品質好。但是,張豔代表在調研中發現,有的農(nong) 戶為(wei) 了增產(chan) ,不停地增施化肥,“重用輕養(yang) ”導致土壤板結、沙化嚴(yan) 重,作物不增產(chan) 反而減產(chan) 。

  為(wei) 了改變這種情況,張豔代表經常進村入戶,宣傳(chuan) 保護性耕作、增施有機肥、“用養(yang) 結合”培肥地力的好處,比如秸稈覆蓋土壤可以減少水土流失,地麵上的作物殘茬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耕地“勞逸結合”可以提升土壤肥力,增加作物類型的多樣性能減少病蟲害,等等。

  張豔代表還帶領團隊在多個(ge) 村子搞試點,用看得見的試驗成果帶動農(nong) 戶秸稈還田,增施微生物肥或有機肥。當她得知鐵嶺市昌圖縣亮中橋鎮東(dong) 興(xing) 村有片175畝(mu) 低產(chan) 田時,立即實地了解情況,拿出通過秸稈覆蓋免耕技術、糧豆輪作、測土配方施肥進行土壤改良的方案。改良後的土壤從(cong) 畝(mu) 產(chan) 200斤大豆增產(chan) 至400斤,農(nong) 民的收益增加一倍。

  “今年有好多種糧大戶、合作社、農(nong) 場準備嚐試施用生物有機肥了。”張豔代表欣喜地說,春節後第一天上班,她就接到電話,谘詢1萬(wan) 噸糞肥如何轉化成腐熟的有機肥。她帶領團隊去村裏實地考察後,結合北方初春氣溫低、快速發酵需要時間的實際情況,給出了腐熟發酵方案。

  “把黑土地嗬護好,才能端好‘金飯碗’。去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將黑土地保護提升為(wei) 國家戰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提出深入推進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和提高耕地質量的硬舉(ju) 措,這讓我們(men) 農(nong) 業(ye) 科技人員更有幹勁了。”張豔代表說,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農(nong) 田必須是良田。她建議完善東(dong) 北黑土區耕地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通過補償(chang) 激勵,調動社會(hui) 各方參與(yu) 耕地保護的積極性,讓黑土地永葆生機,為(wei) 糧食增產(chan) 、農(nong) 民增收、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持久動力。

  (本報記者車斌)

  

  李國琴代表

  吃上“生態飯” 走上致富路

  內(nei) 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lun) 縣鐵公泡子村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南緣,以前常年是“地不打糧、沙子埋房”,村民生活拮據。

  這些年,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國琴代表帶領村民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高質量發展路子。經過不懈努力,如今全村共有林地19萬(wan) 畝(mu) ,林草植被綜合覆蓋率達到90%。

  樹多了,山綠了,村民吃上“生態飯”,致富的門路也打開了。“家家戶戶種植樟子鬆,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鄉(xiang) 村旅遊也興(xing) 起了,村裏有7戶農(nong) 家樂(le) ,全村年接待遊客17萬(wan) 人次。”李國琴代表說。

  如今,“沙窩窩”變成“金窩窩”,鐵公泡子村又遇到了新“煩惱”。比如,種苗木的人多了,價(jia) 格就可能受影響,如何確保村民從(cong) 苗木經營中持續增收?村裏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人氣旺了,旅遊接待能力跟不上,怎麽(me) 辦?

  李國琴代表廣泛聽取村民的意見建議,還到錫林郭勒盟東(dong) 部地區調研當地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情況。她得出一個(ge) 結論:“產(chan) 業(ye)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核心載體(ti) ,必須整合資源打造特色產(chan) 業(ye) ,並且通過三產(chan) 融合,延伸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鏈。”

  為(wei) 此,李國琴代表組織村民試驗樟子鬆嫁接紅鬆項目,產(chan) 出可食用鬆子。目前,全村試驗嫁接紅鬆4萬(wan) 株,預計今年可結果。據測算,每株可增收100多元。

  李國琴代表還依托當地生態環境、民俗文化等,積極推動生態莊園、鄉(xiang) 村文化園建設,提高旅遊接待能力。目前,鐵公泡子村人均年收入達2.2萬(wan) 元。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李國琴代表建議有關(guan) 部門進一步完善農(nong) 村土地政策,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農(nong) 業(ye) 發展規劃的前提下支持盤活存量用地,積極保障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用地需求。“我們(men) 一定能把‘生態碗’端得更穩,在致富路上走得更遠,把鄉(xiang) 村建設得更美好。”李國琴代表說。

  (本報記者張棖)

  

  汪其德代表

  發展抓產(chan) 業(ye) 當好“領頭羊”

  四川南江縣沙河鎮五郎溝村位於(yu) 秦巴山區腹地,群山疊嶂、土地貧瘠。土生土長的汪其德代表在外創業(ye) 發展多年後,決(jue) 心回鄉(xiang) 創辦黃羊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個(ge) 人發展得再好,沒有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就不算好。”汪其德代表介紹,針對貧困戶資金短缺的實際,他無償(chang) 提供南江黃羊種羊和能繁母羊,借給有養(yang) 殖意願的貧困戶,每戶1隻公羊和20隻能繁母羊。兩(liang) 年期滿後,農(nong) 戶僅(jin) 歸還等量或等價(jia) 的羊,增重收入、繁殖小羊收益歸農(nong) 戶所有。

  “‘借羊還羊’不是簡單地讓貧困戶養(yang) 羊,而是為(wei) 了激發村民脫貧致富的內(nei) 生動力。”汪其德代表說,近3年,他無償(chang) 向328戶貧困戶借羊近7000隻,戶均養(yang) 殖年收入超過1萬(wan) 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促進農(nong) 業(ye) 豐(feng) 收、農(nong) 民增收。對此,汪其德代表一直在探索。他深入農(nong) 戶家中走訪調研,麵對麵聽取村民的意見,收集村民最期盼解決(jue) 的問題。他還積極參與(yu) 南江縣組織的各類考察學習(xi) ,探尋發展路徑。“一路走下來,我深刻感受到,要想謀長遠,必須抓產(chan) 業(ye) 。”汪其德代表說。

  他投資建設了一家黃羊加工企業(ye) ,並邀請中國農(nong) 科院、華南農(nong) 大的專(zhuan) 家指導,研發出佐餐、冷鮮等30餘(yu) 種係列產(chan) 品。之後,他又利用多個(ge) 電商平台開展黃羊產(chan) 品的線上經營,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

  如今,產(chan) 業(ye) 發展了,日子更好了,村民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追求。汪其德代表說:“調研發現,有的地方雖然脫貧了,但是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還存在短板,距離美麗(li) 鄉(xiang) 村、高品質生活還有差距。”因此,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他建議有關(guan) 部門加強水電路氣信郵等基礎設施建設,因地製宜、加大力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本報記者史一棋、王明峰)

  

  張立祥代表

  鄉(xiang) 村好風光 引來八方客

  連雲(yun) 港市連雲(yun) 區高公島街道黃窩村位於(yu) 江蘇省最東(dong) 端,是一個(ge) 三麵環山、一麵臨(lin) 海的小漁村。以前,村民主要是以打魚為(wei) 生。隨著漁業(ye) 資源的衰退,村民收入出現下降。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立祥代表遍訪農(nong) 戶,用自家房子抵押貸款,與(yu) 村裏沒能力出海的困難戶結對認親(qin) ,率先近海養(yang) 殖了100畝(mu) 紫菜,取得良好收益,帶起了一個(ge) 產(chan) 業(ye) 。如今,黃窩村九成人口從(cong) 事紫菜養(yang) 殖及其深加工,年產(chan) 值達到2.4億(yi) 元。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了,日子紅火了,張立祥代表全心投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探索一條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新路子。他深入群眾(zhong) ,聽民聲,匯眾(zhong) 智,決(jue) 心帶領村民發展鄉(xiang) 村旅遊。

  一方麵,村裏投入1500餘(yu) 萬(wan) 元,新建便民廣場、村莊道路,實施汙水處理、民居改造,還聯係供電部門幫助村裏改造升級電網構架,美化村莊環境;另一方麵,依托村裏山海相依自然優(you) 勢,打造澗潭水係、雪道禪韻等新景點。如今,沿著石階向黃窩村山上走去,沒過百米就看到很多漂亮的院落,都是接待遊客的民宿。據統計,黃窩村全年接待遊客近10萬(wan) 人次。

  “從(cong) 貧困漁村的打魚人,到美麗(li) 鄉(xiang) 村的帶頭人,黃窩村的發展總結起來就是8個(ge) 字——以海養(yang) 山,以山促遊。所以,好的海洋生態是我們(men)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張立祥代表說。

  張立祥代表連續多年關(guan) 注海洋生態保護問題,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還在為(wei) 此鼓與(yu) 呼。

  (本報記者史一棋)

  

  蔣平安委員

  葡萄種得甜 生活過得美

  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夕,新疆農(nong) 業(ye) 大學校長蔣平安委員專(zhuan) 程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瓦提縣阿依巴克鄉(xiang) ,了解葡萄酒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

  得知當地一家企業(ye) 去年從(cong) 葡萄種植戶那裏收購了250噸葡萄、生產(chan) 了150噸葡萄酒、盈利70萬(wan) 元,蔣平安委員連連稱讚。“更讓我感到高興(xing) 的是,企業(ye) 效益好了,也帶動了周邊葡萄種植戶增收。有種植戶告訴我,去年增收5萬(wan) 多元。”蔣平安委員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抓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促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在新疆,葡萄酒產(chan) 業(ye) 是當地“十四五”期間重點發展的產(chan) 業(ye) 。這幾年,蔣平安委員聚焦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紮實調研,下了不少功夫。

  去年9月,蔣平安委員到葡萄酒天山北麓產(chan) 區實地調研如何提高釀酒葡萄品質問題。半個(ge) 月後,一份近萬(wan) 字的調研報告出爐,提出堅持標準化種植、組建釀酒葡萄種質資源中心和優(you) 質苗種培育機構等一係列建議。

  “調研發現,有些種植戶缺乏葡萄樹養(yang) 護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影響葡萄品質和銷路。”蔣平安委員介紹,他帶領團隊指導種植戶在不同時節采用不同的修剪方式,同時在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麵給予技術指導。一整套“組合拳”下來,能被收購用作釀酒的葡萄多了,種植戶收入也水漲船高。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通過專(zhuan) 業(ye) 指導,培訓更多懂技術、能管理、會(hui) 經營的高素質農(nong) 民,產(chan) 業(ye) 就會(hui) 更加興(xing) 旺。”蔣平安委員建議,要圍繞葡萄酒全產(chan) 業(ye) 鏈開展產(chan) 教融合人才培養(yang) ,幫助更多種植戶把葡萄種得更甜,把生活過得更美。

  (本報記者齊誌明)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08日 13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