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馮遠征:加強傳統文化藝術教育進校園 堅定學生文化自信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馮(feng) 遠征。(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尹星雲(yun) )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正在召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馮(feng) 遠征將目光投向傳(chuan) 統文化與(yu) 藝術教育,涉及傳(chuan) 統文化進校園、促進中小學戲劇教育、藝術院校專(zhuan) 業(ye) 教師加強實踐鍛煉等,他在多年藝術實踐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調研,提出了具體(ti) 的建議。
加強傳(chuan) 統文化進校園 加深文化認同
中華文化蘊含了強大的文化基因和深厚的思想理念、價(jia) 值觀念與(yu) 民族精神,要堅定文化自信,就要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更好提升國民整體(ti) 素質,而青少年是國家的棟梁,馮(feng) 遠征認為(wei) ,“在大中小學校園內(nei) 深入開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十分有必要,抓住青少年成長的關(guan) 鍵時期,教育引導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從(cong) 小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jia) 值觀、人生觀,將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與(yu) 濃厚的家國情懷以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深植於(yu) 心中。”
為(wei) 此,他建議結合不同年齡階段青少年特點,製定分級教學計劃,開設涵蓋傳(chuan) 統禮儀(yi) 、習(xi) 俗、書(shu) 法、曲藝、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等多元化的傳(chuan) 統文化課程,並確保傳(chuan) 統文化課程占有一定學時。同時,可開展傳(chuan) 統文化興(xing) 趣小組、文化社團,舉(ju) 辦傳(chuan) 統文化節、知識競賽、文藝演出等形式,提高學生參與(yu) 度,激發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學習(xi) 興(xing) 趣與(yu) 熱情。
“可將傳(chuan) 統文化教學與(yu) 固有的語文課、曆史課以及音樂(le) 、美術等藝術課有機結合,注重在文化課、藝術課的教學中嵌入與(yu) 知識點相關(guan) 聯的傳(chuan) 統文化知識。”馮(feng) 遠征還建議,可以多邀請文化社團專(zhuan) 家學者、非遺項目傳(chuan) 承人走進校園,舉(ju) 行傳(chuan) 統文化專(zhuan) 題講座和現場展示,還可以拓展“第二課堂”,帶領學生實地探訪文化遺址、曆史人物故居,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感受曆史文化,通過生動的實踐體(ti) 驗,加深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理解與(yu) 認同。
多措並舉(ju) 保障中小學戲劇教育課程建設
教育部於(yu) 2019年初啟動了義(yi) 務教育課程的修訂工作,戲劇作為(wei) 藝術課程的一部分,正式進入義(yi) 務教育階段的課程體(ti) 係。馮(feng) 遠征對此十分關(guan) 注。
“將戲劇納入義(yi) 務教育階段的課程體(ti) 係,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是開展中小學生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馮(feng) 遠征表示,作為(wei) 一門新的課程,在中小學課程建設方麵可能會(hui) 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目前沒有能夠引導戲劇教育發展的相應組織,還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
他建議,建立具有引領學科發展的教育學會(hui) ,引導中小學戲劇課程的學科建設;應加強戲劇教師隊伍建設,建立戲劇教師定向培養(yang) 機製,出台促進戲劇教師培養(yang) 的方案,由育人院校對口為(wei) 中小學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戲劇教師,確保對口專(zhuan) 業(ye) 就業(ye) 率;可將“戲劇教育係”納入師範類專(zhuan) 業(ye) 管理,學生享受師範生減免學費等方麵的優(you) 惠政策,同時為(wei) 中小學校設置戲劇教師專(zhuan) 業(ye) 崗位提供政策支持,逐步完善中小學戲劇教師的隊伍;開展國家層麵的中小學戲劇展演活動,為(wei) 中小學戲劇教育提供成果展示平台,並鼓勵適合中小學生表演的戲劇作品的創作,形成戲劇教育行業(ye) 的良性發展。
加強藝術院校專(zhuan) 業(ye) 教師實踐鍛煉 助力教學質量提升
對藝術類專(zhuan) 業(ye) 院校而言,特別是表演、導演等以實踐為(wei) 主的專(zhuan) 業(ye) ,要求教師不僅(jin) 要有紮實的專(zhuan) 業(ye) 理論基礎,還要具有深厚的創作實踐。“目前,這一類師資隊伍與(yu) 藝術業(ye) 務一線存在斷層,直接影響教學質量。”馮(feng) 遠征發現,在當前藝術類院校從(cong) 事導演、表演等學科教學的老師,多是大學畢業(ye) 留校讀研、讀博後當講師、當教授,在這個(ge) 過程中,教師沒有真正參與(yu) 創作實踐的經曆,或者此類經驗較少,對於(yu) 表演、導演專(zhuan) 業(ye) 而言,舞台實踐是重中之重,沒有在實踐中收獲過創作感悟的教師,很難在教學中給予學生藝術創作的指導,更無法從(cong) 創作實際出發,引領學生理解劇本、分析角色,教會(hui) 學生如何有效地與(yu) 對手演員溝通,如何從(cong) 生活中捕捉創作積累等等,可以說教師的實踐能力薄弱,將會(hui) 直接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馮(feng) 遠征建議,藝術院校可與(yu) 地方院團形成協同發展的合作模式,為(wei) 在校教師搭建實踐鍛煉平台,讓導演老師進劇組,表演老師上舞台,深入了解藝術創作規律與(yu) 流程,使理論知識與(yu) 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建議將教師參與(yu) 藝術實踐的時間、內(nei) 容、標準進行行業(ye) 規範,保證每位教師每五年應至少有6到8個(ge) 月的時間能夠在藝術生產(chan) 一線實踐,參與(yu) 實踐的質量將與(yu) 考核等製度掛鉤,確保執行到位。
“今年帶來的這幾個(ge) 提案,有一個(ge) 共通點,就是希望能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樹立正確的價(jia) 值方向,堅定樹立文化自信。”馮(feng) 遠征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